国土名片】共同体理念|从“真正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4-07 14:16 《理论观察》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共同体现象 >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真正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观察》杂志 2019年7期 
 
作者:张文学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指出了以往的社会形态都不是“真正的共同体”,只有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当今世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存在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人类解放所做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关键词: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31 — 04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调查底层社会的贫苦人民,为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的罪行探索和创造理论依据,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使生产力高度发达,精神文明极大丰富,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才能建立所谓的“真正的共同体”。中国在风云变幻,局部动荡不安,而又整体和平的21世纪的国际浪潮中,积极应对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作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对世界各国发展的一剂良药。
 
一、“真正的共同体”思想
 
(一)“真正的共同體”思想的提出
 
对“共同体”的概念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和总体角度来理解,“从微观层面看,‘共指的是‘在一起,‘同指的是‘一样,而‘体指的是‘群体,所以‘共同体即人们在没有差异的、一样的条件下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而从大的、总体的方面来理解,‘共同体是指由若干国家在同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1〕由此可见,共同体是单个的个人共同组成的,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研究和总结,并且立足于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认为“共同体”首先是原始社会的“自然共同体”,其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共同体”,最后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
 
原始社会的“自然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在原始社会或者原始部落中间自发形成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血缘和地缘为依托,超越了单个人的生产和利益,共同聚居的形式。马克思也指出“家庭和扩大成为部落的家庭,或通过家庭之间互相通婚〔而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2〕虽然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但是这并不是所谓的“真正的共同体”。因为在当时阶段来看,生产力发展低下,人们的精神追求还没有形成,只是从事简单的劳动生产,满足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更谈不上人类的解放和自由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共同体”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维系该共同体的纽带不再是血缘和地缘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利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3〕16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并且调和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才有了国家这个服务于少数人的机构,而绝大多数人表面上看似是有权利,看似是有自由和平等,实际上却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的阶级,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益、自由和平等。因此,这种共同体只能以一种虚幻的形式存在。
 
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1844年,马克思就曾提出异化的概念,指出了资本主义所暴露的弊端,同时也谈到了人类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如此,人类才能获得解放和自由,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随着马克思研究的深入,对什么是“真正的共同体”进一步展开了理论阐释,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指出这种共同体应该是这样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不同于之前的各种形式的,它没有剥削,没有私有制的存在,它是这样一种理论表达,一种要想实现“自由的联合体”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社会形态。随后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在这里,他们对未来社会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胜利,全人类将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
 
(二)“真正的共同体”的内涵阐释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目前所处于的这种共同体是不符合人的本性发展的,人类也不能在这里得到自己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更能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同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共同体的生活应该是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
 
首先,真正的共同体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虚幻的共同体”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下人类受尽剥削和压迫,没有人身自由。而作为未来社会的共同体,社会生产资料应该实现公有制的形式,实现由全民占有而不是少数人占有,这种公有制是高于原始社会公有制形式的。在这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和生产,国家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合理调节物质资料的生产,避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生产状态和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由全体社会成员占有,人们从统治和剥削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其次,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物质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进步息息相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脱离了生产力的保障,共同体也就不复存在。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可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精神文明极大提升,人们能够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再次,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本质内容。自由人的联合体包含两个要素:自由人和联合体。一方面,自由人离不开联合体,脱离了联合体,个人便不再是自由人,也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另一方面,联合体也离不开自由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4〕人不再是存在于观念中和受压迫的人,而应该是联合体的主人,也就是说自由人的存在为联合体的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最后,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马克思的努力和奋斗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从他的高中毕业论文中就可以看到他的梦想,所以,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共同体是未来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它将会消除私有制和剥削,甚至消灭国家,把人们从阶级剥削和束缚中解放出来,生产资料将实现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人们成为共同体的主人,为了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以来,各国人民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文化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除此之外,国际范围的生态、安全、难民等等问题日益严峻,人类越来越需要建立一个共同体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权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就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概念,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摒弃以前的老路,转换新的视角,共同探讨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在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可见我国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国家之间命运休戚相关,我们应该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发表演讲时再次重申了“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5〕2015年,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的讲话中再一次阐述了该理念的主要内涵,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随后也被先后两次写进了联合国决议之中。
 
在此之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又一次提出了这一重要的外交理念,他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58-59这是中国为解决各国人民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难题而提出的中国药方。在此期间,以中国为首所发起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的设立,多方位的外交策略等都是对该理念的落实。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阐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处理对外关系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中,习总书记分别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做了明确的阐释。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政治共同体。自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不同国家之间并不能做到平等相待,甚至干涉别国内政。因此,由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努力克服这些矛盾,从全人类发展的大局出发,引导各个国家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商议。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当今世界还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既有军事、政治等传统的安全威胁,也增加了恐怖主义、信息安全等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仅凭一国之力是不能消除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7〕16因此,我们要建设的共同体应该是各国相互合作,共建共享,为世界安全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努力营造一个公道正义的安全环境。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济共同体。自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任何國家闭关自守、逆全球化等行为都是徒劳的。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坚持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互惠互利,加强合作和交流,不断实现经济的创新发展才是未来经济的康庄大道。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共同体。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所建立的共同体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文化统一的社会,它允许不同民族文化的存在,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提倡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合作、兼收并蓄,共同保护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世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共同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赖以依存的基础,但是由于遭到了人类的破坏,自然生态问题凸显,人类生存环境危在旦夕,所以构建全球的生态共同体已经势在必行,各个国家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大自然的开采和掠取,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真正的共同体”的继承与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继承方面
 
首先,继承了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前提和基础。真正的共同体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是远远达不到的,它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便继承了这一前提和基础,不断推动全球经济向前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反对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
 
其次,继承了其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真正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当今社会多种社会形态并存,但是不同国家的人民仍有共同的利益,都有对和平、自由等美好理想的向往,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7〕15而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在新时代所倡议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求同。
 
再次,继承了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追求。真正的共同体在本质上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希望通过无产阶级的努力,逐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人类的发展联系密切,应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同时,人类需要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再以劳动作为人生存的唯一要素,真正有自己的休闲时间,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以此来实现自己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最后,继承了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科学理论指导。真正的共同体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能逐步地创立条件,夯实基础,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外交理念就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内国际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具体复杂情况相结合所提出来的有关人类未来生存的伟大构想。同时,也只有坚持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在激烈动荡的全球风波下立足,才能够引起全球人民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展现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仍然没有过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发展方面
 
一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发展。马克思所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虽然内涵丰富,但是毕竟只停留在了理想层面,没有诉诸实践。而马克思也指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在对其理论的继承基础上落实到了实践中。真正的共同体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但时至今日,全球经济还不够发达,甚至一直处于经济低迷的发展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所提出来的符合国内国际现实状况的一种方案,为的是解决全球治理过程中的弊端和缺陷,转变旧的国际关系。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利益之上,从现实出发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实现了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了“真正的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之上,又对其理论内涵在新世纪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伟大的创新。
 
其一是和谐共生的共同体。在当今社会,和谐共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出现以后,为了生存就只能从自然中获取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对自然界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不断提高,试图想要征服和战胜自然。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这一梦想的虚假性,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倡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改变以前的态度,遵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和谐共生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此,只有使人与人之间在保留个人利益的基础上,追求相互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共生,永续生存。最后,和諧共生也需要面对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也逐渐的随之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与交流,争取实现国家之间的共赢。
 
其二就是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当今世界已经处于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大环境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我国又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希望世界各国之间能够加强合作而不是对抗,加强共赢而不是单赢,加强对话而不是封闭。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6〕25“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重要理念,各国之间除了经济上的交往合作之外,在政治、文化、生态、安全等都应该加强协商,共同探讨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大家一起携手为人类的安全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其三就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世界各国之间应该继续坚持经济开放和合作,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关注其他国家的合理要求,对其讲究包容互惠。而现在有些国家执意逆全球化而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意图使自己变的更加强大,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发展经济,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允许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积极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使世界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在21世纪新的外交战略,是符合人类利益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抉择,它既继承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价值,为“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实践路径,在全世界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大势所趋。
 
〔参 考 文 献〕
 
〔1〕王曼,徐国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继承与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8,(04):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4.
 
〔5〕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3.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侯庆海〕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