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酒窝部落|画钿?面靥(作者:袁梦雅 赵强

2024-09-15 08:29 《上海工艺美术》杂志  主页 > 趣旨 > 口碑赢天下 > 口碑夸奖 > 美丽酒窝 >

打印 放大 缩小








画钿?面靥




 
上海工艺美术》杂志 2015年3期     作者:袁梦雅 赵强

 

Face decorations on women in western region of the Five Dynasties integrate regional and national features with artistry, and reflect th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times.Female donors images in murals of Mogao Grottoes,including their decorative patterns,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can represent women decorative features at that time.

五代时期西域地区妇女的脸部装饰于艺术性中融入了地域性、民族性,反映出独特的时代艺术特征。莫高窟壁画女供养人反映在壁画上的形象、包括她们使用的装饰图案、技巧和材料可以代表当时妇女的装饰特点。针对这些供养人面部装饰图案的样式、材料的研究和分类可以为从事服饰设计、图案设计、舞美设计等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有利于供养人面部图案的朝代分期研究,对面部图案做进一步的分类比较和探讨。

一、莫高窟五代时期壁画女供养人的历史背景

莫高窟五代时期洞窟是敦煌石窟艺术分期之一,有代表性的石窟如第61、98、100和108窟内有女供养人画像若干,这些画像对人物的身份、服饰装饰表现得极为详细,图案的样式、色彩丰富,保存完整,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此次选取莫高窟五代时期具代表性的壁画女供养人为对象,讨论分布于其面部的装饰图案,推断这些图案的样式和材料分类及其施行方法。

二.脸部图案的分类与概况

古代女子用于脸部的图案主要出于装饰面部审美之目的。这些图案根据所施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称谓,一为花钿,一为面靥。早期的花钿与面靥在形制和施行方法上完全不同,到了五代、宋以后,其界限就不甚清晰了。花钿与面靥的最大区别在于施行位置的不同。作为面饰的花钿,其施行位置在额头和眉间;面靥的施行位置初始为嘴角,后遍布整个脸颊。在图案样式、色彩、材质等方面,花钿与面靥则差别无几。事实上,古代女子用于装饰的花钿也有两种不同的形制:一种属头饰,用于簪首发髻;一种属面饰,用于眉间额头,这种作为面部装饰的花钿其样式、色彩、材质有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据载,女子的面部花钿最初位于两眉之间,形制较为简单,后经发展出现了更多样式、色彩、材质的花钿,同时花钿的施行位置也更为开阔,在五代时期莫高窟壁画上的女供养人面部花钿的施行位置上可以发现,有些花钿已经遍布整个额头,如61窟东壁南侧第1至4身女供养人的花钿分别分布于额头正中一枚、两眉正上方各一枚、靠近两侧太阳穴各一枚共五枚(图1),花钿样式、位置都相同。

从这些供养人脸部施行花钿的位置来看,眉中间的一枚花钿位置最为重要,可能由于位置居中的关系,这枚花钿的图案样式也与其他花钿不同,如图3供养人眉心花钿的图案样式为红瓣绿心的多瓣花型,从图像上推测,五瓣花型的可能性较大,类似的图案在五代榆林34窟壁画文殊变中天女形象(图2)、98窟新妇小娘子供养像中均有清晰表现,具有对称均衡的视觉效果。

位于额头两侧的花钿图案则以眉中花钿为中心两两对称,但图案样式各不相同,都为花型。靠近太阳穴部位的花钿为折枝花型,这枚花钿图案画有花茎、两枚绿色对称叶片和红色花朵,造型完整细腻。

位于两眉正上方的花钿图案为红色振翅鸟形,因壁画上的人物角度略侧,另外一边的花钿由于角度关系未能表现,根据中国古代图案装饰规律,推测另一边花钿图案应为同形、同色且位置相同。类似的鸟形花钿也出现在其他供养人的脸部,如东壁北侧回鹘女供养人额头两侧的花钿(图3)。

在同窟东壁北侧下方女供养人的脸部绘有不同的花钿图案,如第4身于阗天公主(图4),她的脸部分布了许多同形不同位置的花钿,这些花钿与前述花钿图案不同,为绿色四瓣花型,施行位置扩展到整个脸部。在此供养人身后的其他女性供养人脸部的花钿图案较为简单,是花钿图案中常见的圆点花钿。因此,对于花钿图案的使用,莫高窟五代时期壁画女供养人像上体现出来的花钿图案基本为四瓣花形、五瓣花形、圆点形、鸟形和折枝花形。花钿图案的位置除眉中一枚外,额头两边对称分布,最多可达四枚。纵观其他五代时期女供养人的壁画图像,对于花钿的样式、使用数量、施行位置与此基本一致。

除花钿外,古代妇女喜做面靥饰于面部。面靥原指女子嘴角两边、近酒窝处的装饰,后发展到遍布整个脸颊、鼻翼和眼下,图案也从起初的圆点形到更多样化的图案。五代时期壁画女供养人图像的面靥样式极多,在61窟东壁南侧第1身女供养人的脸部面靥图案多达四种,是典型的古代妇女使用面靥的例证。从此身供养人的面靥图案来看,在右侧的脸颊上分别分布于颧骨上方及眼角下方各一枚圆点靥,脸颊正中、附于胭脂之上一枚,嘴角外侧一枚,以及脸颊后下方一枚,至此右侧脸颊面靥数量共五枚(图5)。因古代妇女面部装饰规律多为脸颊左右对称分布,推测左侧脸颊的面靥分布应与右侧相同。

五代时期女供养人的面靥图案样式也丰富多样,前述女供养人的面靥图案中就有圆点形、鸟形、飞鹤形和抽象形四种样式。圆点形面靥呈翠绿色,与额头中间的花钿中心的绿色形成呼应,鲜艳趣致。同样的绿色面靥图案也出现在位于胭脂上的一对鸟形面靥图案上,这对鸟形面靥呈振翅欲飞状,尽管颜色不甚清晰,依然可以分辨出一对微微泛绿的翅膀。在同窟东壁北侧下方的女供养人脸部,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样式的面靥图案。位于其脸颊下方的两枚面靥颜色则略暗。近嘴角的面靥图案也呈鸟形,但有别于胭脂之上的面靥图案,据《北户录》所记:“鹤子草……采之曝干,以代面靥,形如飞鹤状”,推测应该是一种飞鹤形面靥,从图像中可见,这枚飞鹤形面靥头、身兼备,鹤嘴朝向脸颊内侧,应该图2 榆林34窟文殊变中天女 也为左右对称分布。位于脸颊后侧下方的面靥图案不甚清晰,似鸟形,也可能为较抽象的图案。有些女供养人采用同一图案装饰全脸,如61窟于阗天公主像,全脸饰以四瓣花形图案。此外,部分女供养人可能采用比较抽象的图案,如61窟东壁北侧下方第5身女供养人脸颊下方的面靥图案没有明确特征,应该是在绿色圆点面靥的基础上点染了黑色而成。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