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百姓祠-红宝祠|祠堂里的共和国——瑞金市叶坪谢氏祠堂(作者:朝颜

2024-04-09 19:49 《党建》杂志  主页 > 记忆 > 百家姓版图 > 百姓祠 > 红宝祠 >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祠堂里的共和国
 
《党建》杂志 2020年10期 
 
作者:朝颜
 
一座古老的祠堂,安详地坐落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自明末清初由叶坪村谢氏家族建造起来的谢氏祠堂,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青砖、灰瓦、木门、圆柱、马头墙,布局四方周正,和散落在赣南乡村的诸多客家宗祠建筑并无二致。然而,那门楣正中镌刻的一行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如此醒目地彰显着这座祠堂的与众不同。
 
是的,就在这座面积仅500多平方米的谢氏祠堂,就在这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叶坪村,就在这当年仅有24万人口的瑞金县,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人民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书写下一段翻天覆地的辉煌历史。
 
自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正式以国家的形态出现。不久,中央苏区红军和中央机关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和斗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
从瑞金城区往东行约5公里,一颗巨大的红五星横跨在公路上方,便到了叶坪革命旧址群。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瑞金人,我曾无数次来到这里,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此刻,绵江河依着叶坪村静静地流淌,成群的古樟树撑起巨大的阴翳,青青的草地上一条青砖铺就的道路笔直地伸向祠堂的大门。
 
跨过实木的门槛,进入祠堂内部,长方形的天井接纳了天空的光亮。祠堂挂满三角彩旗,还保留着当年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场景。主席台背景悬挂着马克思、列宁画像,画像中间挂着鲜红的镰刀锤头。当年照亮会场的汽灯,仍高悬在屋顶上,那还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唯一不同的是,当时为了容下610名代表,将天井铺上了木板,而现在,天井已然恢复原貌。
 
祠堂里一台老座钟记下了大会正式开幕的时刻——
 
下午3时,谢氏祠堂的条凳上坐满了与会代表,人人面露庄严端肃之色,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一天,是1931年11月7日。
 
会议历时14天,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项英、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
 
大会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
 
2
如果将时间回溯到曙光乍现的黎明前夜,我们会发现,“一苏大会”召开的背后充满了惊心动魄。
 
由于斗争形势时有变化,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经历了多次选址和延期,最终才确定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
 
历史选择了瑞金,不仅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还因其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就在大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消息被国民党情报机关获悉,一场疯狂的阻挠与破坏不可避免。需要一个万全之策,方可确保大会的安全召开。
 
毛泽东沉吟良久,提议在长汀县建造一个假会场,以假乱真。时任长汀县委书记的李坚真经反复考察,在长汀近郊选择了一处几近倒塌的荒屋。他们劈開灌木和茅草,在荒屋正中用松枝扎了一个高大的彩牌楼,正中悬挂“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标,广场四周布置了“苏维埃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等标语,还插上了招展的彩旗,俨然一个像模像样的真会场。
 
当天上午,十几架敌机呼啸而来,在会场上空投下数十颗重型炸弹,然后轮番向地面疯狂扫射。瞬间,会场内外尘土飞扬、面目全非,敌机得意地扬长而去。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瑞金叶坪村,来自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苏区等根据地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已提前悄悄抵达叶坪真会场。
 
3
如今,游客们可以像当年的会议代表那样,在祠堂的长板凳上坐下来,虔诚地聆听讲解员讲述那场会议的情景。
 
那一天,刚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站在主席台上,挥动着大手,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节于江西正式成立了……”
 
一份以湘潭口音喊出的铿锵宣言,震惊了中华大地!
 
“一苏大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一、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开始;二、选举产生了国家领袖,毛主席的称呼由此喊起;三、确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从这里走来;四、建立了一系列法律体系制度,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五、探索了党的建政道路,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初步形成。
 
时至今日,人们仍时常追忆着那一场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瑞金,即是童年的共和国。谢氏祠堂,则对应着今天的人民大会堂啊!
 
徜徉在祠堂里,可见两侧用木板隔出了十多个小房间。那时候,这里就是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9个部委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当年国家的一个部委机构,室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张小床、一盏油灯……部长们就在如此简陋的居室里,构建起了一个共和国的框架,创造了苏区“第一等的工作”。从这里发出的所有法令和政策,无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伟大探索和尝试。
 
由于这座建筑是家族宗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并没有将之破坏和拆毁,一直完好地保留至今。
 
时间将一座祠堂定格于历史深处,并获得了意义的永恒。●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瑞金文学艺术院编辑部主任)(责任编辑:王锦慧)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