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乡风云》女主角刘琴被“请进”红色古祠堂
‘
《源流》杂志 2021年6期
《源流》杂志 2021年6期
作者:冯创志 罗学华
2021年春节前夕,在广东知名侨乡和革命老区——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村牌楼门口左侧,一幅醒目文化墙崛起吸引过往人群:《山乡风云》刘琴原型故乡——马龙塘村。
《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形象令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和粤剧《山乡风云》作者,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过,刘琴原型就是恩平的革命战土冯坤。
冯坤是马龙塘村人。而今,马龙塘村庄重将《山乡风云》女主角刘琴“请进”有28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马龙塘村祠堂,重新勾起人们对红色元素的感怀。
冯坤,原名冯美坤,1921年出生于广东恩平牛江马龙塘村,其祖父和父亲是到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横贯铁路的华工,11岁离乡赴港谋生。冯坤1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恩平早期的中共党员,当时香港工委书记冯燊和吴有恒的交通员。她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恩平史上唯一持枪带领部队和反动军队打仗的女指导员,而且经历过“开发中区”“挺进粤中”和“东纵北撤”等等惊心动魄的战斗。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陷。在于祖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年头,香港青年呼喊出了“宁战死于沙场,也不愿做亡国奴”“一定要抗战到底,坚决把日寇赶出中国去”的口号。中共香港市委组织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到内地的东江地区打游击。冯坤也坚决要求去东江纵队直接抗日,可中共香港市委批准的不是去东江前线直接打日本鬼子,而是派禤荣、冯坤到粤中做抗日宣传鼓动工作,组织名称就称为“旅港恩平回乡服务团”,职务是中共党支部副书记。
冯坤先后在中共恩平县委和粤中特委的安排下开展抗日动员工作,之后调到新建立的华南抗日武装部队,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宣队指导员、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海燕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成为武装部队的年轻女指挥员。北挺粤北后部队编入东江纵队建制。
1945年秋,冯坤随珠江纵队南三独立大队北挺粤北,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拟建立五岭革命根据地。冯坤指挥的海燕队作整个北上部队的殿后,途中部队遭到敌军三个师的多次围攻。在一次抢占制高点的争夺战中,支队长郑少康和大队长梅奕辰命令冯坤带领海燕分队钉死在山顶,狠狠打击冲上来的敌军冲锋连,掩护部队撤退,没有接到命令不准撤下战场。冯坤率领指战员们与一个营的敌军激战,她亲自把握机枪与敌军机枪对射,并指挥机枪手们采用麻雀跳跃打法,避开敌军猛烈的六〇钢炮射击,打到机枪枪管发红了,就发动全体指战员用人尿淋湿机枪,冷却枪管继续战斗。终于等到总部传令兵上来通知,冯坤率部佯攻然后撤离战场。这一场战斗从凌晨打至午夜。
馮坤历任珠江纵队、东江纵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军事管制委员等部队的指导员、党支部书记、驻津军代表等职。她在战争中指挥过多次战斗,负过伤留过血,后于1957年正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冯坤多次应邀回恩平江门和惠州等地介绍战争年代斗争史。当你在小说和银幕看到刘琴双手挥枪、从容对敌的形象,就是“马龙塘女杰”冯坤的真实写照。
受这些革命前辈影响,马龙塘村青年薪火相传,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像冯坤这样有革命阅历的女性,就有四位。
马龙塘村群众向来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东著名的革命前辈吴有恒、郑锦波、吴枫和徐云等曾在恩平开展活动,得到村民的坚决支持,他们分别与该村冯明仲、冯焕球、冯莲花和冯坤认识并结婚,成为革命夫妻,为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吴有恒的夫人冯明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军委联络局政委郑锦波的夫人冯焕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五团团长、文化部司长吴枫的夫人冯莲花,和徐云的夫人冯坤,都是马龙塘村出生的巾帼英雄中的佼佼者。她们用自己模范行动支持丈夫投身革命,不仅是四位著名革命前辈的妻子, 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冯焕球后来曾任中共恩平县四区区委;冯莲花后来任文化系统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村中一位老干部指导下,村中2018年决定把冯坤等四位巾帼革命夫人的史迹首次陈列在有280历史的古祠堂。
但好事多磨。马龙塘村目前在乡居住有150多户600多人,外迁包括国内外约60户300多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在海外,是知名华侨村。据记载,马龙塘村原为马、龙两姓聚居的村落,马、龙两姓后来他迁,冯氏十九世祖冯云宁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从相邻的莲塘村开枝到此立村,村名也沿用旧名“马龙塘”,至今有280年了。对在古祠堂陈列四位巾帼革命夫人的史迹,头脑有封建意识的不时评弹,说古祠堂只能供奉男性,不供女性。
老干部据理解释,新社会男女平等,女性为人民作出贡献,同样要敬重弘扬。几番努力,巾帼革命夫人纪念室终于在2019年呈现在人们面前。
又有人提出,祠堂是用来供奉历代祖先神位的地方,不能掺杂其他不同元素,否则就是大不敬。面对这些不同意见,红色古祠堂的建设者们没有气馁,他们与之进行论争,让大家基本认识到姓族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把古祠堂建设成为充满红色元素、洋溢着正能量的村民日常活动场所,既可激励村中后辈奋发向上,为姓族争光的热情,又可以为振兴乡村文化增添光彩,这一切都与祖先的意愿毫无相悖。几番努力,巾帼革命夫人纪念室终于在2019年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趣的是,吴有恒的孙子画家吴华国,他对外婆的故乡充满喜爱之情。所以,当听说马龙塘村要融入浓浓红色革命文化的古祠堂,他捐赠了一个美术馆,为红色革命元素古祠堂增光添彩。
吴华国美术馆展示了吴华国专门为马龙塘村融入红色元素而绘制的画作,一共有30幅,每一幅都是展现侨乡恩平人文地理、人文历史的精品,成了侨乡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2021年新年第二天,晴空万里,风清气朗。牛江镇马龙塘村,洋溢着一派新年喜气,庆贺吴华国美术馆揭幕。
就这样,小说《山乡风云录》和电影《山乡风云》的主角刘琴,胜利地完成了“请进”红色古祠堂的任务,为振兴恩平侨乡乡村红色革命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
淡淡乡愁中的浓浓红色元素
《源流》 2018年6期
作者:冯创志
“马奔千里,龙腾九洲”,是革命老区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门口牌楼一副用村名“马、龙”两字开头的鹤顶格对联。这对联既体现了马龙塘村人胸怀大志的英雄气概,也道出马龙塘村人的豪迈精神。今年5月18日,当初夏朝阳从东边升起之际,这个古老侨村,革命老区迎来史上隆重一幕,广东省侨联及江门和恩平政府和侨联领导举行给该村颁发“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村”牌匾。
马龙塘立村至今280余年,繁衍十二代,子孙开枝宏发,先后立村者有马龙塘、大兴、向东、朝东。后人为永祀先祖,彰显其德泽,乃于1866年间,选马龙塘村东吉地,建造祠堂,是为云雨冯公祠。祠堂有400平米,高梁峨冠,巍巍聳峙;擎列花岗岩石柱,脊塑花卉并彩鸟;内置天井有两口,花圃鱼池居其间;祭坛拜桌,一应俱全;肃穆庄严,令人景仰。
2017年重修的马龙塘村云雨冯公祠十分注目。总投资约50多万元的云雨冯公祠,尽管没有市内某些祠堂那么堂皇,但却以其独特的红色元素吸引四方六里。
在解放战争时期,马龙塘村涌现冯华善、冯池旺、冯如欢等三位烈士(见恩平市民政局烈士纪念册)。其中冯华善原是在香港谋生青年,本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又是独子。他目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腐败,毅然在1947年从港返乡参加中共领导的沙湖武工队,但在一次外出为部队筹粮时被反动政府发现,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后来国民党加紧对马龙塘村监控,即使在如此危险的环境里,村民支持中共红心不变。一个冯华善倒下去,更多人们站起来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村中冯池旺、冯如欢等后来也在与敌人斗争不幸牺牲。有一次粤中纵队属下的肖轩团长在路过马龙塘村边时遭遇国民党军队追捕,无路可走之际,村青年冯锦女见状毫不畏惧,急中生智,把肖轩推倒在草堆,随手拿出家中蓑衣将肖轩盖起来。肖轩也因此躲过一劫,此事成为村中美谈。
更典型的是,该村在战争年代出现了支持丈夫投身革命斗争的四位巾帼夫人,她们是: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原配夫人冯明仲;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司令员郑锦波原配夫人冯焕球;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团长后任国家文化部副司长吴枫原配夫人冯莲花;原珠江纵队教导员解放后任广东省土改委秘书长徐云夫人冯坤,曾担任冯桑、吴有恒的交通员。
粤剧《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山乡风云》作者,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到,刘琴原型就是恩平市马龙塘女青年冯坤。
冯坤,原名冯美坤,1921年7月1日出生于广东恩平牛江镇马龙塘村,其祖父和父亲是到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横贯铁路的华工。11岁之前在马龙塘村祠堂念私孰,虽是念书4年,却因聪明提前2年高小毕业,11岁离乡赴港谋生。冯坤入党后即坚决要求返内地参加抗日作战,先后在中共恩平县委和粤中特委的安排下开展抗日动员工作,之后调到新建立的华南抗日武装部队,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宣队指导员、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海燕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成为武装部队的年轻女指挥员。
今三位烈士和四位巾帼革命夫人事迹以光荣室名义入列村祠堂,成为村民凭吊学习的地方,也成为马龙塘村祠堂熠熠生辉之亮点。要问此计何来,正出于笔者本人和村长冯伟平、冯牡骥脑中。
笔者于2012年退休,村民们都希望重修破旧祠堂,但如何修如何筹资是个问题。根据中共十八大后上下重视红色元素的形势,笔者提出在祠堂里建以巾帼夫人和三烈士为主要内容的光荣室,这一提议得到响应。为搜寻历史资料,笔者在工作之余经常找市有关研究人员核对。经一年努力一万多字的冯坤事迹终于脱稿。其他人物材料也陆续搜寻和装裱中。在马龙塘村祠堂设三位烈士和四位巾帼革命夫人事迹,得到牛江镇委和江门市农业局以及江门市和恩平市老促会支持。筹建期间,江门市老促会会长伍国占,恩平市老促会会长李国雄两度到现场指导,大家集腋成裘,很快筹资50万元。
马龙塘村目前在乡居有150多户600多人,外迁包括国内外的约60户300多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在海外,是华侨村。据《江门市地名志》之“聚落地名编”和《恩平冯氏族谱》记载,马龙塘村原为马、龙两姓聚居的村落,马、龙两姓后来他迁,冯氏十九世祖冯云宁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从相邻的莲塘村开枝到此立村,村名也沿用旧名“马龙塘”,至今有280年了。人们常说,要记住乡愁,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凝聚在淡淡乡愁中浓浓的红色元素。我们说不忘初心,就要记住在党领导下不怕牺牲为革命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们,记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