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古茶原乡|创新扶贫“五联模式”——贵州大学定点帮扶贞丰县纪实

2024-03-12 13:13 《当代贵州》杂志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黔字号 > 古茶原乡 >

打印 放大 缩小





创新扶贫“五联模式”——贵州大学定点帮扶贞丰县纪实
 
《当代贵州》杂志 2020年30期   作者:刘颖
 
在定点帮扶工作中,贵州大学积极探索“校农结合”新机制、新模式,将食堂采购优先与贫困地区贫困户对接,让贫困户“菜园子”直通学校食堂“菜盘子”。
 
贞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贵州省66个贫困县之一。2016年,全省开展“省属院校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贵州大学正式承担帮扶贞丰县的定点帮扶工作任务。
 
5年来,贵大始终坚持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定点帮扶点贞丰县实际,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拓宽扶贫工作思路,创新扶贫工作模式,探索出“组织联通、校地联动、产技联结、校企联合、院院联建”这一具有贵大特色的定点帮扶“五联模式”,不断丰富扶贫工作内涵,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取得实效。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贞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组织联通 党建引领脱贫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党的组织保障是关键。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大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明确目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夯实脱贫基础。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对口帮扶贞丰县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学校每年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帮扶工作主体责任,全校38个基层党委组建14个工作组,对口帮扶贞丰县14个乡(镇),形成“3+1+1”的帮扶格局。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定点帮扶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年度工作举措,落实扶贫事项。
 
同时,把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与基层党建和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坚持选派优秀干部开展驻村帮扶,着力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量。5年来,学校选派近20名优秀干部教师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贞丰县开展定点驻村帮扶工作。期间,派驻干部紧紧围绕“六宣一帮”,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及惠农政策,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经济产业发展、贫困户信息,对村情进行梳理,制定驻村计划,帮助所在村制定完善发展思路和规划,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积极联系学校和社会各方力量,支援所在村建设,全力帮扶贞丰县脱贫。
 
校地联动 教育长效扶贫
围绕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贵州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定点帮扶点贞丰县展开校地联动,通过产学对接、教育帮扶等手段全面助力贞丰县脱贫摘帽。学校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博士村长、学生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支教支农、扶贫调研、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志愿服务。通过将定点帮扶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兼顾人才培养与扶贫目标,实现校地双赢。5年来,学校寒暑假社会实践到定点帮扶点进行帮扶55次、研支团20人、博士村长实践团200余人。通过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贞丰县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紧紧围绕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资助育人政策,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对贞丰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及国家助学金189人次,资助金额约150万元,并对贵州大学在读的贞丰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纳入学校“特殊资助群体”。
 
产技联结 科研优化脱贫
结合学科特色优势,贵州大学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帮扶力度,积极为贞丰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帮扶地注入长期发展动力。自2016年起不定期组织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赴贞丰县开展技术指导,支助贞丰县花椒、食用菌、精品水果、茶叶、糯稻、中药材、蔬菜、烤烟、生态畜牧等十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同时,学校积极依托定点帮扶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产业帮扶力度。在贞丰县巷诺糯食基地,指导企业以当地特色灰棕、糯米饭、糯米小酒等特色食品产业化开发为主体,进行发展规划,帮助解决企业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储运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在对门山村建成3500亩高效益黄金芽、白茶基地和1000亩坝区蔬菜基地;在花江村建成2500多亩李子园,80亩“校农结合”蔬菜基地和300亩竹荪种植基地;在坡柳村建成300亩粽粑叶、500亩茶叶、300亩枇杷种植基地,成功申报“坡柳娘娘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和完善长、短产业链,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队队员进村入户为村民进行义诊和健康答疑。(贵州大学供图)
 
校企联合 产销精准扶贫
校企联结、产销聚力扶贫是引入外力、激活内力,提升产业扶贫效率的重要举措。在扶贫实践中,贵州大学积极联合企业,组织产业扶贫团队对贞丰县相关基地、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实地调研,产销衔接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积极探索创新贫困农户农产品销路,构建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定点帮扶的大格局。积极探索“校农结合”新机制、新模式,将食堂采购优先与贫困地区贫困户对接,让贫困户“菜园子”直通学校食堂“菜盘子”。开设贵州省内高校首家“校农结合扶贫农产品直销点”,努力打造贵州大学“校农结合”2.0升级版。5年来,贵州大学食堂对贞丰县农产品采购金额约460万元,通过与当地合作社和贫困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采取“订单种植、订单收购”的长效帮扶模式,着力解决贫困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另外,学校茶产业团队帮助贞丰县长田镇组建产茶贫困村集体合作社4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贞丰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销售中发挥巨大作用,已发展成为贵州境内较大的早春扁形茶交易市场,每亩实现产值5000元。
 
院院联建 学科聚力扶贫
结合学科优势,贵州大学针对定点帮扶点各帮扶乡(镇)实际,实施“一院一品”行动计划,要求各学科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组建14个工作组对口帮扶贞丰县14个乡(镇),全校40个学院均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整合所在学院资源,分别围绕创新扶贫模式、销售助力、技术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文化扶贫等方面,合力攻坚,取得实效。
 
如农学院“专家小院”团队带领“博士村长”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建服务+科技支撑+企业合作”,全面助力贞丰县产业发展;经济学院打造“党建工作+脱贫攻坚一院一品+双创+专业模式+社会实践+互联网电商平台”模式,切实落实实践育人,助力脱贫攻坚;机械学院引入多家知名企业协助李子销售,促进贞丰李子进入全国果蔬大型批发市场;计算机学院为龙场镇量身定制“智慧龙场”项目,投入200万元打造“智慧小镇”大数据管理系统平台;药学院帮助鲁容乡许妹组申请20余万元饮水工程款,协调解决60余万元路灯项目、20万元排污沟项目、10万元垃圾处理池项目;法学院发挥法治专家专长,多次深入纳孔村进行法治宣讲,共建“民主法治示范图书室”,帮助申报“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