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古茶原乡|习水古茶 历久弥香(作者:李经来

2024-03-13 08:02 《贵茶》杂志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黔字号 > 古茶原乡 >

打印 放大 缩小





习水古茶 历久弥香
 
《贵茶》杂志  2019年2期
 
作者:李经来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研究人员,2019年取得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硕士学位,长期专注茶文化民俗研究。
 
贵州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已得到相关学者的充分论证。1980年,茶叶专家刘其志在晴隆发现一粒茶籽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贵州茶科所等专家现场勘查,认为是“距今一百万年的新生代早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在黔北山区的习水县,有着悠久的茶历史及茶文化。习水县位于贵州北部边缘,地处大娄山西北坡,境内山峦重叠, 44℅的地海拔在1200米以上。气候、土壤、日照、湿度……都是适宜茶叶生长的绝佳之地。
 
历史光芒 千年飘香
习水县关于茶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周朝。《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当时,贵州北部的几个县,如务川、德江、沿河、正安等,即为巴蜀之地,而当时的茶叶是作为贡品进献给周武王的。贵州茶史专家管家骝在《贵州产茶史拾遗》曾写道:“据《史记·货值列传》记载,汉武帝时,巴郡的茶叶已被运到甘肃武都出卖。而巴郡包括今贵州境有道真、务川、德江、习水之地。”也就是说,习水售茶的历史最早至少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遵义府志》载有:“明洪武年间,习水温水大坡的大核坪、小核坪,良村的锅厂坝呈红圈子一带,天水池至大自塘尖山都有成片大茶树。”在习水县城郊区庆口、园林场和新场大项等地均可看到百余年生的大茶树。陈橼在其编纂的《茶业通史》也提到:“黔北习水河或栽培型或栽培后抛荒的大茶树。”上世纪五十年代,贵州省茶科所在对全省大树茶进行调研后发现,习水大树茶最为集中连片,树形高大,数量多,“金玉茶”产量大。
 
“金玉茶”是黔北山区的人民所产的边销茶。黔北山区生长着许多野生大树茶,主要分布在习水、赤水、道真、务川等四个县级市。在习水县,到处都可以见到这种野生大树茶。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野生大树茶,习水当地农民将山上的这种野生茶树的幼苗挖到房前屋后或者田埂进行栽培。立夏前后采摘之后,经过杀青、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工序,制成这种销往西南边疆的金玉茶,或称为大树茶或者毛边茶。杀青是把嫩枝叶放入锅中,高温炒至手折不断即可,然后将其放入布袋中轻揉,扎紧口袋,让其发酵过夜;次日等其散发甜香时,将其晒至九成干;再重新将其装进布袋中,于炉火中缓慢烘焙至金黄色,即为金玉茶。
 
 
习水古茶树
 
古韵佳茗 重回舞台
近年来,由于普洱茶在全国的热销所带动的古茶树消费时尚,促使全国各地的古茶树都重新回来了当地人的视线中。
 
以周枞胜为代表的茶行业从业者也从中看到了习水县的古茶树隐藏的巨大价值。从17岁开始到福建从事茶叶加工和销售的他,于2005年春节期间偶然发现,习水野生大茶树经过加工以后能够制成非常优质的红茶,于是2007年把他在福建的茶厂、茶山卖掉,回到习水县开办茶厂。2012年周枞胜正式成立了勤韵茶业有限公司,大规模收购古茶树并进行规模化生产。2013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上,其“金枞丝”大树茶红茶荣获特等金奖,习水大树茶红茶可以说是一“泡”而红。
 
2013年华西希望集团总裁助理、特驱集团常务副董事长刘国峰在对贵州茶叶进行精心考察之后,决定投资习水县古茶树,并于2014年由希望集团出资成立仙源红古茶树茶业有限公司。为把仙源红古茶打造成顶级红茶,刘国峰率领全国高级评茶师徐正文等一行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古茶树。通过对比西双版纳景迈古茶园、帕沙古茶园,在湿度相似的情况下,温度更低、海拔更高、日照时间更短的习水县古茶树,有相当一部分古茶树的直径并不比西双版纳茶园的古茶树小,而且在习水当地还流传着关于某些古茶树的口头传说,部分年纪较大的老百姓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看到某几棵茶树就已经是现在这么大了,从而认定习水古茶树具有相当大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以及科学价值。
 
2015年5月,经国家茶科所虞富莲教授一行专家鉴定,习水古茶树品种为“疏齿茶”,是半驯化野生茶,非常稀少,并对习水古茶树的成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习水古树红茶外形紧细秀丽、汤色橙黄明亮,有明显的花果香和蜜香,稍带玫瑰香,滋味纯正厚重、回味悠长,是珍稀的高端茶叶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习水古树茶 周东亚/摄
 
在四川希望集团的助力下,习水古茶从以前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受到各国客人的喜爱。2014年10月,仙源红茶走进了丹麦王室;2016年,仙源红公司又通过在意大利罗马的斗茶营销 ,引起了意大利爱茶者的关注;2017年,仙源红茶作为国礼赠送给哈萨克斯坦副总理梅尔扎赫梅托夫。通过走出国门,习水仙源红成了国内高端红茶的代名词,也使得习水县的野生大树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人们认知当中的千年古茶。在以上两个茶叶公司的引领下,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在习水县落户,从2014年只有一家、两家,到现在有了10余家。自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习水县逐渐衰微甚至可以说是断层的习水茶文化,在以仙源红千年古茶为代表的对外宣传中,重新得以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古茶异彩 焕发新生
仙源红茶厂位于习水县双龙镇,在双龙镇老百姓的家中,村民的水壶中装的并不是白开水,而是已经煮好的茶水。在习水县以外的地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仙源红茶,每天被当地居民直接用水壶装来饮用,替代白开水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双龙镇当地普遍流行的饮茶方式并不是泡茶,而是煮茶。
 
煮茶是唐朝所流行的风尚,宋代以后便被其他品饮方式所取代,而在双龙镇,居民们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饮茶习俗。勤韵茶叶公司的董事长周枞胜认为,当地人之所以保留着“煮茶”习俗,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大树茶以前也叫金玉茶,采摘的时间大约在立夏前后,而不是现在的清明前后,采摘时间偏晚所以导致茶叶相对较老,茶的味道则相对不易散发出来,通过煮茶方式更容易使得茶香充分散发。其二,习水古茶树的原材料虽然具有优良品质,但长期以来习水县的制茶技术还处于相对较为粗糙的阶段,与现代的制茶技术有很大的差距。直到仙源红、勤韵等这些大的茶企在习水县成立以后,引进了现代的制茶设备以及制茶理念,并且从其他地方招聘来具有多年经验的制茶师傅,才使得习水县的制茶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双龙镇有三株较为古老的茶树。仙源红茶叶公司将这三株古茶树分别命名为茶王树、八仙树和秀才树,从茶树的生长状况看,茶王树有相当的年份。茶树的树姿比较直,茶树树干的直径有大约三四十公分,树的高度有五六米,茶树遮盖面积能达六七十平方米,其分支比较繁密,叶子相对其他茶树的明显要大很多。茶树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树要慢很多,而茶王树的直径能与其他上百年的乔木相媲美,将其称为千年古树有一定根据。
 
据统计,习水县境内发现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有58棵,800年以上的有300多棵,500年以上的有300多棵,200年以上的有10000多棵,多为乔木型。2017年周枞胜提交了《关于加强习水大树茶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的议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2017年8月,随着《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的颁布,习水县也加大了对古茶树的保护力度。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地居民意识到了原来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古茶树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也逐渐加入到古茶树保护的队伍中来。都说盛世兴茶,习水的大树茶从最初散落在田间地头的野生大茶树,到上世纪销往西南边疆地区的金玉茶,再到今日香飘海外的高端红茶,在新时代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习水古茶树的重放异彩也必将进一步推动贵州茶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