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人文国土|“龙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作者:李劭南

2024-02-05 00:39 《北京纪事》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打印 放大 缩小







“龙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北京纪事》杂志 2024年2期  作者:李劭南

 

 

2024,甲辰年,又是一个龙年。每逢龙年,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吟虎啸”“龙凤呈祥”“画龙点睛”“卧虎藏龙”“龙马精神”“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龙的传人”等带有“龙”字的吉祥话语,可见,“龙文化”在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影响久远。

国人对龙的认知

龙,在中国人的文化词典中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又被列入十二属相,与牛、马、鸡、羊等具体的动物同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者是什么动物演化而来的?到今天,也是说法不一。

人们在生活中不曾见到龙,但是它的形象又是具体的:牛头(有说为扬子鳄头)、鹿角、马鬃、蛇躯、鱼尾、鹰爪。它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还可以从天上的云朵、闪电里找到它的踪影。龙还是三栖动物,路上能行,水中可游,空中能飞。

可以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古人幻想出来的动物神,是象征祥瑞的四灵(麟、凤、龟、龙)之一,是古人的动物图腾崇拜。人们对龙的崇拜主要是源于对蛇等爬行动物的崇拜,《山海经》里的许多神,都是蛇身。早期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像,也是人首蛇身。

在上古时代,人们就认为龙生活在水中,它的职能自然是管水,由于地下的水与天上下雨密切相关,于是古人又让龙当了雨水的主人,而雨师以及风伯、电母、雷公等都成了它的下属神。佛教经书中,也记有各种龙王,专管兴云布雨。

唐宋以后,皇帝又把龙神封为王,于是大江南北,龙王庙遍布全国,成为最广泛的神庙之一。如北京城内过去就有龙王庙二十多座。中国长期是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对管雨水的龙王爷极其崇敬,淫雨连绵时,人们求龙王放晴;久旱不雨时,人们求龙王下雨。至今,某些落后山区还是如此。

人们把对龙的遐想

幻化在人身上

龙的能量巨大,上天、入地、下海,呼风唤雨,排山倒海,无所不能。龙的神异也使人们产生无限遐想,不管虚幻与否,人们往往把对龙的幻象与出生在龙年的人们对应,产生联想。

人们往往对属龙的人的性格加以龙化的遐想。人们普遍认为:

属龙的人宽宏大量,充满生气和力量;他们骄傲、清高又非常直率,在一生中很早就树立了理想,并要求其他人也具有同样高的标准。

属龙的人能量很大。他们有急躁、渴望和几乎是宗教性的热情,像寓言中所讲的龙口中喷出的火那样燃烧。他有做大事情的潜力,因为他喜欢大刀阔斧地干事情。他的性格易显得狂热,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大张旗鼓。

尽管他们脾气很坏,又武断,但对长辈还是孝顺的。无论他与家庭有什么分歧,只要家里需要他帮助时,他会把分歧丢到脑后,果断而慷慨地给家里人以帮助。

有时他也会感到那些深情的甜言蜜语对他是一种约束。当他愤怒的时候,特别粗暴、无礼,并完全不体谅人,但你以同样的方法回敬他是无效的。他恼怒时很固执,不理智并很专横,但他发作之后就能原谅你,他也希望你能原谅他。他是强大的、果断的。他常常过于自信,被幻想所迷惑,因而对周围发生的倾覆或是密谋都无所察觉,更不能及时寻找到对策。他非常傲慢,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拒绝撤退,这是他的致命伤。

不管怎样,他是一个坦率的人,他从不伪装自己的感情,也很少费心去尝试这一点。他不能守口如瓶、保守秘密,甚至当他发誓一个字也不说时,你也肯定在他发怒的时候便会把秘密脱口而出,并且一字不漏。

说属龙人的性格,如同对龙的遐想一样,自然也属于云山雾罩。

“望子成龙”是“龙文化”带给国人最强烈的烙印

中国人还有句俗话,叫作 :“做人,就要做人中龙凤”,还有句成语叫 “鲤鱼跃龙门”“望子成龙”,可见,龙在人们眼里永远至高无上、有盛无衰,就连小小的鲤鱼都希望成为龙哩。

据说,鲤鱼要化为龙,就需跳跃龙门。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流经此处。其两岸峭壁对峙,有如门户。相传,此处为大禹治水时所开。龙门附近,水流湍急,每年暮春时节,鲤鱼从各条水道蜂拥而来,逆激流腾跳而上。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们说:鲤鱼跳上龙门以上的水道以后,便会有云雨相随;而后,天火将烧去鲤鱼的尾巴,鲤鱼便由此而化为龙。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也被人称为“跳龙门”。考中了,便有官做,“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考不中,便继续去领略寒窗苦,或者沦落为像孔乙己般的人物。

望子成龙,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旧时封建统治阶级将龙作为帝王的象征,后又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连鲤鱼都拼命地跳龙门,一心想化为龙,更不要说人了。为了使儿子长大以后出人头地,旧时的人们不惜破费钱财,请名师,投名师。当代人望子成龙之心,不亚于古代人。为了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为父母的不惜奔波劳累,找“前门儿”,走“后门儿”,废寝忘食、低三下四;为了孩子的学分,为父母的日陪夜伴;考好则喜形于色,考差则怒火冲天。“分,學生的命根!”因为“分”,有时竟会发生人间惨剧。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成龙”啊!这大约是“龙文化”衰落以后,“龙”在当今社会最强烈的表现了。

为什么非得“成龙”呢?做个普通人不好吗?要知道龙多了,也闹腾啊。

由“亢龙有悔”

引发的思考

其实,关于龙,也不全是好的,也有“恶龙”之说,这里不展开讲了。在搜集龙的反面教材时,我忽然想到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个招式——亢龙有悔,也许我是金庸武侠小说迷的缘故吧,对这四个字记忆尤为深刻。

尽管金庸先生在自己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把“亢龙有悔”写得活灵活现,其实这完全是他的凭空想象,他自己之于武功是全然不会的,只能说是看练家子练过,再加上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传统国学的根底,把练家子的一招一式冠以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空间,于是就出来一个“亢龙有悔”。

不能不佩服金庸老爷子的想象力,他筆下的大侠除了会使“亢龙有悔”,还擅长使“飞龙在天”等招式。

细心的金庸迷做过研究统计后发现,金庸小说中“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均出自《周易》,它们分别是:1.亢龙有悔,2.飞龙在天,3.见龙在田,4.鸿渐于陆,5.潜龙勿用,6.利涉大川,7.突如其来,8.震惊百里,9.或跃在渊,10.双龙取水,11.鱼跃于渊,12.时乘六龙,13.密云不雨,14.损则有孚,15.龙战于野,16.履霜冰至,17.羝羊触蕃 ,18.神龙摆尾。十八招里八招都有“龙”字,可见老爷子是多么的爱龙,多么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查了一下资料,“亢龙有悔”出自姬昌《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亢龙有悔”同时也是降龙十八掌中的第一式。金庸在自己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出现“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表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亦指要懂得进退。亢:至高的;悔:灾祸。

如果说我们找一个与之相对的词翻译一下就是:物极必反。这个意思大家都懂,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易经》中是这样说的:“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龙跃于渊,九四龙或潜于渊或飞于天,九五飞龙在天,九六亢龙有悔。”

“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翻译一下就是: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也可译成:真龙在田间,看到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会肃然起敬。

“飞龙在天”,以龙飞在天上,对应于人事,便是说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

以上几句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普遍性地概括。“潜龙勿用”是说九岁之前还是个孩子,没有什么用场,不要指望用他。“亢龙有悔”是说人到五六十岁年纪,会对以前做过的事情有所遗憾有所悔悟。

这话和孔子的年十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龙为喻,实际上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人到了位高权重之时,就要特别小心了。高处不胜寒,知进不知退,必生祸患。

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得善终的很少。重温“亢龙有悔”,让人唏嘘不已。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