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大国美酒(栏头署书:乔惠民)
——国土名片网小编李浩、张杨、李新宇点睛导读
以宜宾酒“五粮液”为例浅析中国白酒文化
周琴琴
摘要:“五粮液”是四川省宜宾市的特产白酒,作为世界名酒,五粮液拥有三千多年的酿造历史和丰富的酒类文化。白酒作为物质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因白酒而产生的白酒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酒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五粮液;中国;白酒;文化
宜宾作为“国酒之乡”,在三千多年前的宜宾就已经出现酿酒的活动。宜宾的旧州塔石刻上的“蛮贾暑荷毡,街头酒贱民欢乐”足以描述当时宜宾茶马酒市的繁荣情景。大诗人杜甫、苏东坡、黄庭坚等都曾来过宜宾,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很多因酒而起的酒文化。宜宾拥有太多酒文化的遗迹,例如宜宾本地出土的大批铜制器皿和陶制酒的具、生动形象的沽酒陶俑、石棺上的浮雕“廚炊宴饮图”、岩墓内壁刻有的“夫妻饯行图”等。
一、五粮液的历史渊源
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宜宾的僰人氏族部落,从事原始耕作、狩猎和渔猎活动,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僰人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了水稻、荔枝、蒟、豆之类的作物。当时的僰人并不清楚这些作物是酿酒的好原料,也不懂得如何酿酒。最开始僰人饮用的酒是僰人将储存发坏的食物扔掉以后,后来发现这些食物产生了一种液体,品尝后发现,这种液体甘甜润喉,后来又发现在一些坏了的果子里也会有这种液体的产生,这就是最早的僰人饮用的天然发酵的“荔枝酒”“粮食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僰人渐渐学会了人工酿造,酿出了单一粮食酒的“窨酒”。到了唐代,宜宾渐渐出现了用粮食酿造的蒸馏酒,白酒由此诞生。此时的白酒名为“春酒”又称“重碧春酒”。宋代,宜宾姚氏采用大米、高粱、糯米、荞麦子等五种粮食酿酒,自命为“姚子雪曲酒”。宋代诗人黄庭坚品尝了“姚子雪曲”之后,给出了“杯色争玉,白云生谷,清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的评价。在明朝初年,宜宾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陈氏酿酒业不断发展。晚清举人杨慧泉品尝了该酒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粮液”。经技术改良和几千年的演变,现在的五粮液由小麦、高粱、玉米、糯米五种粮食酿造而成。
二、白酒与文化的契合
白酒文化涵盖面非常之广泛,包括了白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白酒文化是酒作为物质财富时产生的精神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例如饮酒过程中形成的饮酒诗、酒歌以及与酒相关的建筑等。白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烦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也有“三杯草圣传”,“举杯常无忌,下笔如有神”的美谈。诗仙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中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貌似诗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生得意要喝酒,人生失意时也要喝酒,对人生的苦难和得意,传统的中国文人仿佛都要借助酒来释放和抒发。在酒都宜宾,白酒与文化契合体现在,黄庭坚、杜甫、苏轼等大诗人的斗酒作诗和一些与酒相关的工艺美术。在宜宾有杜甫《东楼》赞美宜宾酒的千古绝唱;有黄庭坚“流觞曲水”的文人气息;有苏东坡为思念黄庭坚命名的“思坡乡”;有苏东坡、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相会作诗的“会诗沟”;有代表宜宾酒文化的标志性雕塑“爵”等。
(一)流杯池与酒
诗酒结缘,似乎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界的一个传统,文人墨客饮酒作诗,一方面,诗增添了饮酒的乐趣,另一方面,酒又舒扬了诗的惊魂。诗与酒的文化因此而生。杜甫《东楼》一诗即是杜甫在路过戎州,品宜宾酒后所作。“重碧注释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在当时,本来蒸馏酒就备受大家喜爱,在杜甫《东楼》一诗的夸赞后,更倍受骚人墨客推崇,甚至被尊为“郡酿”。
在宜宾,有一个现存最完好的酒文化发祥地——“流杯池”。“流杯池”是当年北宋诗人黄庭坚谪居宜宾时心中怀有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人雅士们斗酒作诗情形的向往,在宜宾市岷江江畔择地而建。流杯池为“九曲”形,小溪从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没入石缝,各有四方石礅端坐于池两边。当年黄庭坚就是在此与友人和文人墨客,将盛酒之觞置于曲水中任其漂流,流觞停在谁跟前,谁便一饮而尽,作为惩罚,唱吟或赋诗一首,借此消遣解愁。黄庭坚在宜宾三年,在流杯池这样的风情雅致中,黄庭坚共作五十多首诗,有《安乐泉颂》《苦笋赋》《荔枝绿颂》等传于后世,并在崖壁上刻下“南极老人无量寿佛”的石刻字,每个字大约一米见方的大小。岩壁刻字难度之大,其书法之精道,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在当时,黄庭坚设计建造的流杯池可谓是今天的 “网红打卡之地。”流杯池“流觞曲水”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南宋陆游等历代名人, 也经常在流杯池饮宜宾酒,作饮酒诗,现在池的两侧石壁仍保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诗词、石刻遗迹。据统计,流杯池石壁上共留下了诗词题刻一百多幅。因黄庭坚、苏轼、陆游等大诗人的饮酒作诗,宜宾这个城市的酒文化内涵也因此丰富起来。
宜宾的“思坡乡”,就是当年苏东坡来宜宾寻好友黄庭坚,约上三五好友集会谈论人生和诗词歌赋的地方,后来苏东坡离开,黄庭坚怀念苏东坡将该地取名为“思坡”。“会诗沟”顾名思义,会诗即:聚集在一起作诗的意思。“会诗沟”一名的由来也是当时文人经常去此地雅士饮酒作诗,赋予的名字。
(二)锁江亭石刻与酒
在宜宾市在岷江河畔有一个亭子,亭子建在一块巨型石头上,石头上刻有两个大字“锁江”,时代久远,因江水的冲刷,字体以及比较模糊,但仍可见其字体挺拔遒劲,线条流畅。 “锁江”石刻落款为“山谷”。据考证“锁江”二字为黄庭坚饮酒醉后所刻。“锁江亭”由此得名,该巨石也就被称为“锁江石”。既有此好去处,当然,黄庭坚在谪居宜宾市免不了相约友人集会作诗游玩于此。当年黄庭坚相约范成大、陆游等著名诗人在锁江亭上观赏戎州美景,借酒抒情,高歌咏叹,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黄庭坚所写的《晚饮锁江亭诗》四首有“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还有“与世浮沉唯酒可,随时忧乐以诗鸣”之句,以抒发他寄情诗酒,忧国忧民的情怀。范成大《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名。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黄庭坚、范成大诗词,是宜宾酒文化的重要资料,展现了以酒会友,斗酒作诗的文化场面。
三、小结
宜宾酒文化,不仅印证了古城宜宾酒业的悠远发展史,更说明了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酒文化这个特殊的产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获得新生,并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感染力,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我们在颂扬酒文化,传承酒文化时,也要注重摒弃酒文化的糟粕,饮酒过度,沉湎于酒,不守酒礼,以酒文化之名烂酒,荒淫,实乃大忌。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当然是给人们喝的,但酒更重要的作用却是就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庆双.中国白酒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守国.酒文化与艺术精神[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