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手写遗产|彝汉同源的古文字研究

2023-10-13 08:46 小学生学习指导杂志 搜狐号  主页 > 墨宝 > 手写新时代 > 手写遗产 >

打印 放大 缩小




彝汉同源的古文字研究



原标题:汉字的来历与造字法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或颁布者。

经过专家、学者长期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最早刻画符号距今8000多年。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画符号,专家认为,中国最早的刻画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二、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

【系统中的基本构形】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从殷商文字资料来看,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这“六书声、转注和假借。

一、象形。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像是一匹既有马鬣,又有四条腿的马。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二、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三、形声。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相同。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最多,占汉字的85%以上。

四、会意。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五、转注。不同的地区因为发音不同,以及地域上的差别,因此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两个字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字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偏旁。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这些字有着相同的偏旁及解析,读音上也有相近的关系。

六、假借。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严格说来,“转注”与“假借”应属于用字法。
---------------------------------------------------------------
 

原标题: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 


搜狐号-国学堂之说文解字

近日,笔者阅读到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香港)赵德静的署名文章《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一文。这是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邀请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合作,共同组成的“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组”,经过多次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根据《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体系试行体系》,该课题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总体评鉴后,彝族文字的总分值排名第一。

为了加强人类古文字遗产的拯救、研究与保护,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邀请了两岸有关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参与讨论,连续三次召开“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香港)研讨会,最后于2009年8月22日在香港正式形成《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

该评鉴与建议报告一个阶段性的评鉴结论是:中国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课题组还通过以上这份《报告》,提出了中国古彝文依托主要历史方言区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建议。

该课题组组长、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秘书长吴淳说,《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是依据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独立研制的《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体系试行体系》中有关指标、方法、流程,依托和参考大量专业性、史料性、考古性彝族文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完成的。

《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课题组,依据保护人类珍稀文化遗产的主旨精神,遵循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形成了古彝文字专项评鉴指标系统,以六项内核评鉴单元构建了研究评鉴矩阵模型。

课题组对古彝文研究评鉴系统主要从古彝文的生命力“长度”、古彝文字的影响力“宽度”、古彝文字的文化力“厚度”、古彝文字的传承力“活度”、古彝文字的稳定力“定度”、古彝文字的价值力“值度”等六个维度对彝族文字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定量与定性评鉴。

该课题组选取了全球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比对参照,如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古玛雅文字、腓尼基文字、哈拉般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等;选取了香港发现的贵州毕节地区《彝文字典》(1978年手抄油印版)作为彝族文字样本,与选取的世界古文字、国内4个考古区的远古文字文化符号进行对比;从上百篇专家学者论文中精选了14篇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资料作为参照佐证。

从文字的宽度影响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彝族文字曾在中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根据最近国内相关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画符号。截至2008年12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山西、青海、西藏、新疆、北京、上海、重庆、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内蒙古、宁夏、台湾、香港等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画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刻画符号”。课题组认为,古彝文的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代曾经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4000多个甲骨文中有600多字与彝文的形义相同。

此外,该课题组认为,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中的10万幅左右距今3500年以前的岩画,许多牛耕图案及描述表达的意思,与云南九乡崖刻的图像几乎完全一样。云、贵、川、桂的许多彝族毕摩和古彝文字专家能够用彝族文字解读被称为世界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塞浦路斯字母中的一部分。贵州省毕节地区还有不少学者也能部分解读出距今数千年的世界古文字。

在国内,彝族许多毕摩和古文字学者能够对中国甲骨文、西安半坡彩陶刻画符号、三星堆巴蜀图谱、印度考古出土的古印章、复活节岛石像文字等等,都能够进行一定的语法、语意、字义上的破译解读。这些,活生生地提供了彝族文字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古文字对话交流、可能是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或重要同源的现代例证。

从文字厚度文化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的30几种古文字中,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从文字的厚度与文化力上看,彝族文字可谓在世界古文字中首屈一指。根据统计,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字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古文字。目前,《彝文字集》共收录彝文单字87046个,而世界古文字没有一种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体量。因此,课题组认为,彝文真正体现了能完全承担彝语言载体的功能,是发育比较成熟、稳定和具有厚实饱和度的文字。

从文字活度传承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古彝文与其它任何古文字相比的优势在于“活”,尽管其它古文字都一一不复存在,其它世界上的古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消亡类型或整体形制过渡变化了的文字,而古彝文至今还鲜活在人间,被当代彝族人等活学活用。课题组认为,有万年历史的古彝文至今依旧保留古代固有型制在中国大西南比较广泛的地区活态传承,实属人类文字发展历史上的奇迹。彝族语言文字的活态教育仍在现今彝族方言区普及,这是一项最重要的文字活度传承力体现,反映了政府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导向。双语教学是彝族文字得以保护传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从文字定度稳定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围绕古彝文历史、特征、体制、人类贡献率等诸多方面所表现的文字定度稳定力来看,中国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国外彝族人口已有近100万。长江、珠江上游流域是彝族的主要生息片区。彝族人口众多,生息地域广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国家,文化底蕴十分悠久而丰厚。课题组认为,彝族文字发育很早,彝文古籍不仅收藏量大,而且富有特色,形制稳定。彝族文字与包括中国甲骨文在内排列前茅的世界文字具有同源性,发展源流均表现出“图画符号文字”的过程,具有世界古文字的形成基础。目前,可证为世界古文字行列中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世界古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语言文字瑰宝之一,是世界古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字值度价值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全世界大约有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相比之下,中国彝族文字所表现的极强的生命力、影响力、文化力、传承力,令人震撼。课题组认为,世界六大古文字,目前只有古彝文一项还在中国西南彝族地区存活、传承、使用,是活化的文字遗产,其余五种早已经“作古”。该课题组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彝族文字如不加强保护和合理研发利用,也可能面临传承困难。因此,课题组呼吁,将彝族文字申请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等级加以保护,刻不容缓。

台湾学者、世界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高明达博士说:“参加研究彝族文字,越深入越觉得彝族文字非常古老而有生命力,非常恢宏而有传承力,当今活用的彝族文字,自古以来体制形式变化不大,不仅是彝族同胞的文化遗产,也是两岸各民族共同文化遗产,是世界级别的记忆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该课题组总指导、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执行院长乔惠民说:“中国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靠了诸多过硬的历史数据及其它专家既有研究成果作支撑。相信在继续获得大量充分数据、论据的支撑下,中国古彝文,包括彝族文字文献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是可行的。

来源:五彩洛尼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