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手写新时代|陈国斌:明清刊本中宋体字的发展与现代宋体字库设计研究综述

2023-10-07 14:17 美与时代杂志  主页 > 墨宝 > 手写新时代 >

打印 放大 缩小






明清刊本中宋体字的发展与现代宋体字库设计研究综述

 
美与时代杂志·上 2020年3期 

 

摘要:宋体字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长河中诞生的象征产物,是书法艺术审美意趣与印刷技术、社会风尚共同催化的。明清著述繁富,刻书兴盛,书籍中的宋体字风格各异,所呈现的版面亦各具特色。直至今日,宋体字依然被国人甚至是日本人所广泛推崇,这与它所追求的精致的精神内涵不无关系。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对明清刊本字体的研究成果,概述明清刊本字体的渊源和形成发展方面的研究以及宋体字的发展现状研究,阐释宋体字的设计维度以及善本字库建设的意义等,为明清刊本字体对现代宋体字库设计与创新的思考提供文献资源支持。

关键词:明清刊本;宋体字;字库建设;设计与创新

从文字功能的角度看,宋体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对阅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使之获得美的感受。自宋朝始,印刷术的进步最大程度地促进了新生字体的出现。在版刻字体受到工具技术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传统书法字的“抄本”式微,继而形成一种书法艺术与木板刻刀工艺高度融合的、可大规模复制刊刻的标准化字体。受不同朝代经济文化、社会风尚和市场催化的影响,宋体字在明清两代诞生、发展和辉煌都并非偶然。宋体字在明清两代成为印刷业的宠儿,发展演变十分丰富,对明清两代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传播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明清刊本字体的渊源和形成发展的研究

(一)明清刊本字体渊源的研究现状

文字发展史上每一次文字面貌的变化都离不开书写材料的变化和技术的变革,每一阶段都给宋体字的规律化以及程式化做足了准备,故宋体字的诞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宋体字师承楷体字形,是楷体字高度规范化和程式化的结果,深受许多著名的书法结构理论的影响,如蔡邕的《九势》、“欧阳询三十六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皆对宋体字的笔画和结构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雕版印刷出现后,毛笔的另一作用载体就是木板了,先由经生等将楷书写于木板上,再由刻工用刻刀顺笔画走势刊刻下来。这一过程中刻工有意识地对楷体字的结构和笔画做了高度的概括,因此形成了“宋朝体”。《宋体字溯源》中所说的宋体字是指自宋代以来雕板印书所通用的印刷字体,文章从印章捺印、碑石捶拓、造纸业、雕板印刷术和“欧、颜、柳、赵”四大楷书等几个方面论述宋体字渊源,较为全面地阐明明清各种刊本字体形成的可能性。《论宋体字的形成与特征》-文以书法艺术、版本学、印刷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切入点,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论述宋体字溯源。通过大量古籍文献图示的对比,阐明宋体字的形成和笔画结构特征,以及宋体字在当代设计环境中的作用。

对宋体字的演变过程的考究,有助于我們厘清宋体字与楷体字之间的师承关系,从根本上认识宋体字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性的形式美。并领悟其中蕴藏的中国式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形式,为进一步创新宋体字储蓄能量。

(二)明清刊本字体的形成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对于明清版刻字体的研究逐渐为文史学者和字体从业者所重视:一方面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繁杂多样的时代,印刷品数量巨大、质量上乘,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极为重要;另一方面明清是从软体字向硬体字过渡与发展的时期,通过对明清代刊本字体的研究,可以找出该时期版刻字体发展的流变规律,为创新现代宋体字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明代版刻字体研究》 一文系统论述了版刻字体的流变过程,阐明了雕版印刷受不同朝代社会风尚和经济政治的影响,形成了从洪武至弘治时期(1368-1505)的自身演变到万历时期(1573-1620)硬体字确立的研究主线。文中还谈及软体字系统,软体字自身的演变主要集中在赵体字、颜体字以及馆阁体字这三个系统字体的风格和形态的演变之上,影响到了民间刻本字体的发展,形成明初百花齐放的景象,为硬体字的最终确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硬体、软体字这两种系统的演变规律形成了明代书籍版刻字体的大致方向。

从印刷史角度深入研究明清刊本宋体字的形成和发展的著作有张秀民的《中国印刷史》,张树栋的《简明中华印刷通史》等;从版本学角度论述的著作有《中国版本文化从书》,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等。但这类书籍研究的侧重点都放在印刷史和版本学上,对于古籍中使用的宋体字的形成发展只是做了较为笼统的概述。

(三)明清刊本宋体字研究

受字体热潮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将毕业选题转向字体研究。但大都是聚焦于宋前碑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研究,对宋体字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屈指可数。其中中央美术学院刘钊的博士论文《汉字印刷字体发展、设计与应用研究》,南京艺术学院赵歆璐的硕士论文《明代版刻字体研究》等,对传统书法艺术和根植于楷体艺术的古代版刻字体进行笔画风格和结构形态的剖析,对现代字体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宋体字的发展现状研究概述

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始,宋体字作为最主要的印刷体,在传播媒体、大众文化等上使用。尤其是数字时代,宋体字的传播媒介和刻画工具变得多样,为汉字设计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突破的可能。

中国印刷字体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人才的流失、高级设计人员的匮乏、研究资金严重短缺、字体质量下降和市场盗版严重。原伟明的《汉字印刷字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007)从这几个方面仔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字印刷字体发展趋势”:呼唤“创新”字体品种,字体质量占主导地位,设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加剧,字体版权受到重视,成立印刷字体专业“基金会”。

宋体字作为印刷字体的根源,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的关注。在理论方面,目前国内对宋体字的造型结构方面的研究著作有余秉楠的《字体设计》,书中对老宋体的笔画结构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近些年对汉字的研究热度升温,市面上出现的大部分字体设计的书籍,比如小林章的《字型之不思议》、日本设计师雪朱里的《文字部》和柯志杰、苏炜翔著的《字型散步》,都只是注重创意的设计,很少有系统研究宋体字这样的基础字体的内容。南京艺术学院张抒的《美哉宋体字》从汉字的源起、到雕版印刷与宋体字再到近现代宋体字的定位,阐述宋体字如何蜕变成为最理想的印刷体。中央美术学院周博的《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以极为丰富的图像资料和时间轴式的历史叙事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史的发展面貌,是中国文字设计史研究的丰硕成果,书中导论部分就言明了从楷体到老宋体再到新宋的演变历程。

在实践方面,中国文化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和北大方正字库于2001年举办了“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现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参赛人数和作品之多,反映了中国的年轻人对字体设计的热爱和兴趣,其中不乏有执着于宋体字研究和设计的设计师。此外,汉仪字库也在2013年开始举办“字体之星设计大赛”,到目前已举办了四届。像这样的专业字体团队组织范围广、级别高的比赛,不仅吸引了专业字体设计师及爱好者对宋体字的研究,也使广大学生、社会人士参与到对宋体字的研究热潮中。同时也经常举办新字上线发布会、学术讲座和交流会,传播宋字体设计的方法、观念以及技术。目前国内优秀的古代印刷字体有方正清刻本悦宋和金陵、汉仪全唐诗体、文悦古典明朝体及自由设计师应永会开发设计的浙江民间书刻体等数十款。足见各大字库公司和字体设计者对传统古籍刊本和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视,不断从传统中、古籍中寻求字体的创新发展。

三、宋体字的设计维度以及现代字库建设的研究

古籍刊本是古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存留至今的精神财富,现存的明清刊本数量和质量远超前代。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对明清刊本字体的研究已有诸多成就。邻邦日本的成绩更甚,欣喜堂根据中国的古籍刊本字体开发出数十款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日文字库。到目前为止,日本开发的优秀宋体字就有三百多款,例如筑紫明朝体、秀英明朝体、游明朝体等。而中国大陆的中文字库总量才将近一千款,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中心国,这点成就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借古弥今”对于汉字文字库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宋体字的设计维度

在《清代刻本字体的设计维度思考——以宋体字为例》一文中,作者从古籍文献资料中选取了77部以宋体字为正文字体的清代优秀刊本。从设计角度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风格各异的宋体字的字面宽高比、字主体宽度与字面宽比率、字体重心和单个字体的规范性等特点进行梳理,以期整理出的数据理论对今后的字体设计和宋体字库开发和创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西安工程大学田煜的硕士学位论文《宋体字的造型结构特征探析》,对宋体字造型结构的视觉表现进行了分析整理,并总结了宋体字造型结构的发展趋势,挖掘出宋体字造型结构中蕴含的艺术内涵,意在为宋体字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论宋体字的形成与特征》中作者对宋体字的横、竖、勾、点、角、撇、捺和挑这八个构成笔画进行逐一论述,就不同阶段的明清刊本字的笔画的造型、特征、变化作图示比照和细致分析。对字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主要是从方正平稳、大小均匀,横细竖粗,均衡匀称,穿插避让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如此,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认识宋体字的笔画和结构的构成规律,从而为开发出优异的宋体字库积累经验。

(二)基于刊本的现代字库建设

上文中提到,日本的字体研究团队欣喜堂根据中国的古籍字体开发了数十款质量上乘的日文字库。其中大多数参考底本来自宋元刻本和明清刊本,其中龙爪M就是复刻南宋的《周礼》,金陵M则是复刻明初的《南京国子监》。

《古籍整理出版中善本字库建设的重要性研究》文中提倡善本再造和传承,指出对古籍善本简单的翻拍印刷的弊端,从而提出“一书一字”的重要性。善本字库建设的意义:一,可在保留古籍刊本风格前提下,遵循古法排版方式进行符合现代阅读的多种排版方式的探索,以适应现代社会更多的消费需求;二,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的纸质上升为电子屏幕甚至是虚拟现实,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古籍善本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古籍的数字化是必经之路;三,扩充中华字库,即前面所提及的“一书一字”的伟大构想,不同时期数量庞大且质量上乘的古籍刊本所展现的风格和间架结构、各不相同的字体便成为字库开发的突破口。

高度的规范性和程式化,是中文字库字体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印刷字体从笔画的塑造、建立部首库、统一字形风格再到一套完整的字库设计,都需要制定严格的设计手段和审核程序。在《计算机中文字库字体设计与应用研究》《我国计算机中文印刷字体设计与应用浅述》两篇文章中均谈及中文字库字体设计的设计原则。现代宋体字库的创新设计需在遵循现代中文字库建库规范性的基础上,取法于明清刊本中风格各异的宋体字,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多优秀的宋体字库。

四、结语

明清刊本字体的重生和创新应用是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提出新要求的过程。在浩瀚的明清刊本中,我们需要一颗深入探究的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传统美的眼睛,这样才能迸发源源不断的灵感。这使我们创新的过程有据可依,并创造出具有传统美感而又适应时代潮流的宋体字,这种传承的作用能凸显中华文化身份。

参考文献:

[1]小林章.字型之不思议[M].叶忠宜,译.台湾:脸谱出版,2013.

[2]小宫山博史.活字字体——从中国的引进及改刻[M].东京:近代印刷活字文化保存會,2004.

[3]柯志杰,苏炜翔.字型散步[M].台湾:脸谱出版,2014.

[4]廖洁莲.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宇一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5]陈楠.汉字的诱惑[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6]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7]罗树宝.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8.

[8]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9]周博.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10]刘钊.汉字印刷字体发展、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

[11]张孜颖.宋明雕刻本字体演变研究——宋体字发展探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12]田煜.宋体字的造型结构特征探析[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6.

[13]赵歆璐.明代版刻字体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14]杨艳芳.论宋体字的形成与特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陈国斌,常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牛旭阳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