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酒
作者:吴 丫
我绝对属于那种不胜酒力之徒,因此以曹丞相的壮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实在觉得有愧于他老人家。因此在我的文中也就不可能演绎出多少壮怀激烈的情节。为了完成此文,我没少查阅关于酒的资料。单是翻开古人的诗文就有缕缕酒香穿透沧桑入鼻而来,一时间竟然有了效仿先贤做一个饮者留名的人才之冲动。但芸芸众生平者为多,想做圣贤何其难也?于是乎我还是将自己定位在这众生里的平平之辈而已。对于酒与生活的关系有太多的解释,在有限的岁月里似乎没有一种人口之物能够像酒那样勾扯出如此丰富的情愫和评说。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并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堕落,伤身败体。我没有能力去品评历史的教义,只想在现实的岁月里,把酒而思,把酒而忆。如果抛开酒的巨大引力,而只专注于我们众生的世相,那么酒更像是我们所经历的岁月本身。它包含着你我的七情六欲,生活五味。
嘻笑怒骂皆为乐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记忆中酒这东西是与喜事紧密联系的,因为除了过年或者娶媳嫁女之类的盛事,酒是极其奢侈与神秘的,小孩子和妇女是一般没有资格沾的,所以很是庆幸生为男身并盼着快点长大。其实在广大的农村,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情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可以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
既然是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干杯万盏也不醉。每当遇到这样心高气爽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们似乎想把天下的酒都喝光,他们一下子脱去了农事的辛劳与生活的重负,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地互相对拼,似乎要在酒场上证明谁是真正的男人。当时的酒是当地名酒,唤作“昔阳大曲”,而下酒菜无非不过白菜,豆芽居多。而女人们则将这珍贵的粮食结晶称作“猫尿”。因为喝过猫尿的人毕竟少数,所以至今也不知道她们的比喻是否贴切。喝得最幸福的要算灶上的人,前一天把锅灶支腾好之后,开始喝第一顿,等喜事办完,他们故意留下的好下酒菜就尽数独享了。一圈人的周围是另一圈观战的,平日里难见笑容的主儿,此时不知是因酒还是因人变得豪气干云。捉弄有之、卖弄有之、耍弄有之,直到把主家喝得心痛。喝酒的才不在乎,只管要酒,碍于喜庆的场面,实在也不好发作,因为酒并不丰富,喝到最后兑水是再自然不过了。饮者已经麻木或者陶醉了,有时喝着纯白水都在高呼:“好酒!”,而且动作也开始显得疯野,至此,女人的骂声开始盖过男人的吆喝。哪些平时有点矛盾的乘机煽风点火,刁钻的女人往往会被丈夫教训。当哭闹声开始代替笑声,这欢宴也应该结束了。
现在想来,他们的欢乐最终夹杂的哭闹似乎告诉我:酒,并非为喜庆而生,它的成分里一样有痛苦或者其它,比如女人的哭声和男人的醉泪。而当我逐渐脱离了农民的生活之后,就再也没有感受过那样的快乐。
辣的流泪甜的苦涩
第一次喝酒的感觉只有一个:辣。只是当时所谓的喝酒无非不过是在喜宴上的偶然行为,属于浅尝即止的状态。看着我痛苦万状的滑稽模样,大人们总笑着说:“喝多了就是甜的。”小时候不可能喝多,也就没有真正感受过酒的甜味,除了有一次在村长家偷喝他的“竹叶青”。等到了自己喝酒的年龄,甜味也并未出现过几次,我就开始怀疑这美酒的称谓从何而来,也开始怀疑各种名酒广告的玄虚。但还是多少次相信了广告,因为我们从其它的途径并未发现太多的关于产品的真实细节。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领到薪水,虽然只有区区数百,但那也是自己的开元了。父亲的六十岁生日一直没有过,那年是他64岁。我专门回老家去为他操办。酒是当时广告做得火热的“心酒”。广告说,孝心,爱心就得用此酒来表达。父亲是几乎不喝酒的,身体不好。那天他破例地喝了一大杯,并说很甜。我陪着父亲喝仍旧感到辣。第二年,父亲便走了。在送别的时刻,我不知道供桌上的浊酒似乎有甜味,只感觉人生的无常似乎专门给心存期待的人开玩笑。我来不及再陪父亲喝那他所谓的甜酒,只能将遗憾融化在仍旧辣口的各种酒里,硬生生地让自己一饮而尽。
在我结婚的时候,不知谁出的主意,和妻子的交杯酒是用醋和盐勾兑的。当时米宾们的祝福在这酒里飘荡着无限的甜蜜,而我才是真正品出真味的人之一。如果在酒文化里,这种方式延续了很久很久,那么这才是酒的全部意味。我说了一句“不错”一饮而尽。在掌声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谢意,苦涩轮回般地回到了甜蜜。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喝醉往往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人。所以有“酒不醉人人白醉”之说。抛开化学因素的作用,喝醉只是一个有了借口的结局。其实醉人在他没有喝酒之前已经处在醉酒的心理状态中了,只不过是不能无端撒野的。所以借酒浇愁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尽管愁会更愁,但是能够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放松,并不失为上上之策。尤其对于男人,在酒的掩护下,许多过分的举动一般能够得到人们的谅解。这大概就是醉态引起的笑声多于骂声的原因。
截至目前,在别人的帮助中回忆起来的醉酒应该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紧张的高中生活结束后,是一段逍遥自在的大学开端阶段。青春的意识也随之迅速复活,新的朋友逐渐在日常生活表象中取代旧知。爱情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可能。就像一次偶然相逢后的擦肩而过,我始终不能相信结束得如同开始的不着边际。“故事”因为她的热情与善良让我从曾经困苦的环境中抖落了许多的歧视与不齿。我想这种江湖上爱情产生的基本形式作用于我了。我们平时的玩笑总以兄弟相称,那应该是我的一厢情愿吧。随后,我尽然在我们之间筑起了墙,连“哥哥妹妹”都不再保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我自己失恋了。
在一次班上大姐的生日上,在她家里,我猛喝白酒,直至搅和了欢局。两位兄弟是架着我走回学校的,一路上嚎啕大哭,根本不在乎路人的眼光。回到宿舍的举动成了后来兄弟们常提起的笑料,我要往暖气片里撒尿(事后他们提及)。以后几次和老乡聚会,每次都要喝醉,直吐得几天不能进食。喝怕了朋友,喝坏了胃。甚至有一次半瓶啤酒就让我在学校的花池边丢人现眼。物极必反,经过数次折腾,方才明白李白的感受,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醉过,直到再一次失恋。
“痛苦是因为想忘记谁,寂寞是因为思念谁。”喝醉是痛苦的,因为寂寞,因为忘却,因为思念。在喝醉的时候,那晶莹的酒水难道不是流淌的泪水,而在无酒的日子里,涌向心底的热泪何尝不是那自酿的苦酒?所以说,心灵的解脱不需要酒精的麻醉,需要的是心灵的抚慰。
酒逢知己悲凉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人在他乡难免思乡怀旧。酒又在扮演着药的角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人的浪漫包含着太多的辛酸和悲凉。我们在品评千古诗文的同时就是在品评诗人杯中的酒。于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就会上演多少“一壶浊酒喜相逢”的感慨情节。有一年中秋,我和我们宿舍的老八在他们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饭馆里喝酒。我没有工作寄居在他的宿舍已经好久了,以致于他的粮草被我消耗的也相当紧张。平日里喝酒就显得太奢侈了,中秋节嘛没有酒那能寄托愁思悲酸!饭馆里人很少,这更给我俩制造了落寞的感触。我们都在自责自己的无能,不能给家乡的父母送上一盒城里的月饼。一瓶“晋泉”牌高粱白酒随着情绪的跌落缓缓减少。
这时另外一张桌子上一个年轻小伙主动将他的杯盏合并过来,他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一个人做刻字的小生意,也是异乡之人。我们三个因酒而聚拢,虽不能说时酒逢知己,但在此刻却“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又要了一瓶,酒尽话未尽,老板要关门。他留下了他的传呼号,踉踉跄跄地消失在明月之外。我俩相互搀扶着回到宿舍,宿舍同样空旷。躺在床上,望着明月,相对无语。以后并未去找过那个小伙子,但每当遇到彼时情景总会想起他,你在他乡还好吗?老八后来离开了这座城市,我也有一段到了外地打工。相聚很少,怀念常在。那段略带酸涩的日子在酒里消解成“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感慨,也让我从漂泊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依然有许多的萍水相逢,依然有许多的天涯比邻。孤独的是酒不是人,如果你可以敞开心扉,陌路也会同宗。
现在,流浪的日子已经结束,流浪的心情却依然丛生。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你至少需要一个相爱的人。前些日子,老八路过来家打尖,一脸的旅途疲惫。我和他到楼下的小饭馆去吃饭,他戒酒了,我一个人喝。谈及目前的烦恼,并不比当年有多省心。我忽然觉得啤酒发酸,看看生产日期绝对没有过期。我没有喝完。
惊惧强作江湖行
“酒壮逊人胆”,一点假都没有。
我的酒量自己最清楚,常在喝酒的时候跟人自嘲:江湖人称“二两倒”。但酒也是江湖之物,断然无人能轻易相信。要么拼了命喝醉,证明你的酒力不济;要么运用江湖手段逢凶化吉,保存名节。
一定不能开始,哪怕是沾一下,否则你的“不诚实”便暴露无遗了。我们宿舍的老大曾经在毕业宴上连拒数关,老师、主任怎么劝就是不上套,连举杯闻一下都不。虽然有点扫兴,但也充分说明他“不能”喝,而我们的老七则属于那种经不住诱惑的好同志,推辞不过几个回合便在佩服声中倒下了。当然老大是要照顾他的。
工作之后,特别是需要以酒促进工作开展的时候,我必须想到的就是老大和老七。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特别是遇见海量级人物或者到了豪饮级的地方更是要严肃对待。人家有求于你要学老大,你有求于人家则必学老七,而且要一针见血来不得半点含糊。如果既想办事又不想喝坏就要借着酒劲冒充大头了。气氛显得紧张起来,对方非要敬我三杯,那三杯下去肯定速倒。没人可替。“来,服务员,再来两瓶。”然后抓住酒瓶就是不能让打开,“咱兄弟一人一个吹了。”顺便借机将那三杯也弄翻。到此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全身而退了。这是我在一次生意桌上的伎俩,果然吓退了对方。当然更文明的办法就是捂住嘴去趟洗手间,不过这样很可能给别人带来不适感,而且人家要跟着照顾你就显得不够意思了。
有一次,老大和老七同时到家。老七怎么劝都不喝,倒是老大在感叹:“每天和领导出去,就是喝,难受啊!”我不再劝他们,因为自己兄弟没有必要耍什么花招的。
其实酒品并不代表人品,量力而行最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
喝酒的好兴致应在逢场作戏和掺杂功利的情形之外。最舒心的酒伴就是家人、朋友、同事。这种喝酒的方式更接近于日常行为。平和中透着信任、支持和关怀。“少喝点”的劝诫除了你的医生,大概就是他们了。
可以是喜怒哀乐,可以是酸甜苦辣。或者没有任何的理由。与他们在一起来点酒,慢慢品味,一切的一切都能够自然化解或者升华。和在太原的男女同学相聚,喝点小酒,回忆一下过去,把曾经喝醉的丑态抖出来,谈谈工作,谈谈孩子。我总能感觉到曾经的年少无知和如今的安静豁达。无论是什么酒,在这里都像是养人的白水,甘甜清洌。正应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我更喜欢在某一个人的家里来完成这种过滤,把酒里的所有滋味都过滤到垃圾筐里,只剩下水。没有技巧、没有礼仪,忘记老大,忘记老七。不过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各自的生活,身处同一城市也相聚无多。此刻我想起了他们,是否安睡?夜深了,明天谁会提议不醉不归?
还有,远方的亲人在辛劳之后,是否有酒解乏?路上的行人在匆匆之中,是否有酒暖体?世间的众生在纷扰之间,是否有酒陶醉?
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其实更需要水。一种被误叫作酒的东西。
结语
写到此处,顿觉意犹未尽,但实在已经是江郎才尽,更何况以我的酒量而言说实在是没有资格来给酒一个较为完整的概述的。悠悠酒香在我的笔下只剩糟粕了。好在对于酒,我不沉湎其中,有时甚至当成水来喝。还有人生苦短却也漫长,这等年纪又怎能品味生活的真意?每当一个人倒上一小杯酒,在“嵫”的一声里温暖了身体后,各种回忆就会涌上心头,然后又归于平静。这个过程是任何形式的喝酒方式都不能涵盖的。如果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滋味可以混和成一种酒,那会是什么滋味?我不得而知。是非成败,欢笑恩仇,在酒的面前永远都不值得提及,这或许是酒长寿的秘密。但是酒无论如何是会伤害你的身体的,因此对酒再多的解读也是一种无奈的超然。如果我们能够将无奈剔除,只留超然,是否可以“陶然共忘机”呢?答案不在酒里。
然而岁月悠悠,个中况味许多人一生都不能参透。只有酒给了我们暂时的糊涂,暂时的清醒。如此人生则不能无酒。但正如高手的剑道,需要的是手中无剑。在你的杯中沉淀的是岁月的风霜,不是酒。
那好,干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