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水美新时代|崔志清: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水利篇章

2024-09-01 15:33 《河北水利》杂志  主页 > 趣旨 > 美学国土 > 水美新时代 >

打印 放大 缩小






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水利篇章



 
河北水利》杂志 2024年2期    文: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崔志清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省“两会”、省委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总结2023年水利工作,分析水利发展形势,部署2024年水利重点工作。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其难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水利工作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进展。

水旱灾害防御夺取重大胜利。2023年,我省遭遇流域性特大洪水,降雨强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洪峰洪量之高、致灾程度之重历史罕见。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扛起防汛天职,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凝聚起抵御洪水的强大合力,实现各类水库无一垮坝、主要堤防无一决口、蓄滞洪区转移人口无一伤亡,把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及早开展备汛。逐县分区域分工程梳理防汛任务和薄弱环节,“一县一表”提出应对措施。系统排查风险隐患,发现的780 个问题汛前全部整治到位。修订完善大中型水库、主要行洪河道、雄安新区等方案预案。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8.2 万名。超前预测预报。坚持“三个3 天”洪水预报作业,分河系对河道产流、水库来水、河道洪峰等进行超前预测、滚动预报、实时修正,提前5 天预判出大清河、子牙河等水系将发生较大洪水,提前72 h 预报出拒马河、白沟河等河流洪水量级。科学调度工程。先后210 次调度45 座大中型水库拦洪23.53 亿m3,岗南、王快、西大洋水库削峰率均超过90 %,黄壁庄水库削峰率74 %。提前调度枣林庄、新盖房等枢纽工程和上游水库,避免大清河南北支洪水遭遇。果断启用兰沟洼、献县泛区等7 处蓄滞洪区,蓄洪滞洪25 亿m3,最大限度减少整体灾害损失。强化技术指导。及时启动洪水防御Ⅰ级应急响应和应急工作机制,派出19个工作组分赴36 县现场指导防汛工作。收到白沟河左堤险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指导保定、廊坊市转移受威胁群众,制定抢险方案,全力排除险情。加强山洪防御。启动预警广播3.48 万站次,向社会公众发送山洪灾害气象预警短信3.35 亿条,各地提前扩面转移受山洪威胁群众16 万人次。科学实施应急水量调度,有效应对中北部地区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汛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45 亿m3,比常年同期多蓄水63%,实现了保安全、多蓄水的目标。

灾后重建工作强势开局。牢牢抓住国家增发国债重大机遇,千方百计谋项目、争资金,国家共安排我省两批国债水利项目424 个、国债资金395.8 亿元,占全省的52%。规划编制先行。牢固树立京津冀防汛抗洪“一盘棋”思想,高质量编制完成灾后重建有关规划、方案,突出了创新性、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项目谋划扎实。各地围绕防洪突出问题和短板,谋划上报重点项目1108 个,总投资2712 亿元,涵盖全省所有蓄滞洪区、主要河道堤防、重要闸涵枢纽、重点调蓄工程以及亟需建设的水库和全部水毁工程。前期支撑有力。创新审批方式,推广可研设计一体化招标、可研要件整体委托等模式,审查部门、专家、设计单位集中办公,对设计成果即受理、即审查、即完善、即审批,申报项目全部及时完成前期工作。水毁修复高效。积极争取5.6 亿元水利救灾资金,应急完成307 个水毁修复项目。农村供水损毁设施灾后10 天内全部恢复应急供水,2333 处农村供水设施入冬前全部完成修复。廊涿干渠8 天内恢复应急供水。涿州城市防洪工程实现40 天从可研到开工的重大进展。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圆满完成。为应对“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我省启用7 处蓄滞洪区,是1963年以来启用个数最多、淹没范围最大的一次。争取国家按上限足额确定我省补偿资金105.3 亿元,全省水利系统积极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资金发放工作。安排部署“早”。主汛期尚未结束,补偿工作随即展开。制定印发补偿工作方案和推进方案;5 市14 个受灾县(市、区)坚持水退人进、一刻不停,迅速启动灾情核查、登记公示、建档立卡等工作。工作开展“实”。将补偿工作全流程细化分解为11 个环节,逐项制定方案预案。研究编印政策、流程、标准“三个明白纸”56.4 万份,提前制定24.8 万份补偿凭证,组织开展10余次政策和业务培训。组成督导帮扶组多次深入受灾县服务指导,对灾情较重的涿州、霸州安排专人驻守帮扶。标准制定“细”。借鉴外省经验做法,多轮次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多渠道开展市场询价,结合实地调研,细化27 类89 种补偿种类,精细制定补偿标准。灾情核查“准”。各市县积极克服损失种类多、统计数量大、群众诉求不一等困难,逐村逐户摸排居民财产损失情况、统计补偿数量,县乡村分级公示补偿数据。水利部、财政部、海委对我省灾损核查数量和补偿金额高度认可。宣传引导“稳”。各地通过成立政策解答组、公布举报电话、设置咨询台,做好政策宣传和答疑疏导,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耐心回应、妥善处理。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对发现的苗头第一时间报告,线上线下同步处置,舆情平稳可控。资金发放“快”。各地制定详细发放方案,明晰发放流程,积极组织开展“一分钱”等测试演练,严格执行“日调度、日报告”制度,公示后仅用3 天时间全部完成资金发放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群众反映普遍良好。

一年来,各项水利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主要目标任务。

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水利投资再创新高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年完成水利投资710.3 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21%,连续跨越600 亿、700 亿两个台阶。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加大与国家部委对接跑办力度,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8.8 亿元,全国排名第三;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20.5 亿元,省预算内资金8.2 亿元;落实专项债券资金164.7 亿元,全国排名第三;利用银行贷款61.3 亿元,同比增长89%;企业和个人投资53.9 亿元,同比增长40%。唐山完成水利投资突破百亿元,石家庄、保定等地均超过90 亿元。狠抓投资计划执行。健全专班推动工作机制,对各市项目建设进度量化打分和排名通报;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资金支付等纳入相关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派出督导组采取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现场督导,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重点项目。邢台青山水库、雄安干渠、魏县引黄调蓄水库开工建设。廊坊“北三县”供水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扎实推进江河支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大项目。有效提升管理能力。23 座大中型水库、64 个闸涵、66 段3 级以上堤防、100 处农村供水工程、6 处大中型灌区完成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持续开展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供水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安全防御体系。黄壁庄、陡河、邱庄3 座水库被水利部列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全面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发现解决1400 个问题隐患,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2.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新突破

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三年行动方案,抢抓重大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推进京津冀水利协同发展。梳理形成28项重点任务清单和24 项跑办清单,破解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永定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13 项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与京津签署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水安全合作等协议。组织召开4 次京津冀河湖长制联席会议,22 个交界县全部与京津签署河湖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加快实施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雄安新区西北围堤、白沟引河左堤、雄安干渠等13 项工程项目加快实施。扎实推进雄安调蓄库复工前各项工作。加强白洋淀流域治理保护。白洋淀上游8 条补水通道首次实现全部贯通入淀。实施龙泉河、小白河等106 km 河道治理工程。重点督办大清河、赵王新河11 处典型违建问题,提前2 个月完成整改工作。建成白洋淀、南拒马河、月明河等8 条(个)幸福河湖。多水源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8.51 亿m3,白洋淀生态水位保持率达到100 %,水质巩固保持Ⅲ类标准,流域内地下水位总体回升。

3.强力推进超采治理,治理成效持续巩固

坚持“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策,全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89 亿m3,浅层地下水位呈总体回升态势。坚定治理方向。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制定印发超采治理实施方案,明确未来3年我省总体目标、方法措施和治理任务。拓展治理领域。首次开展泉域治理、海水入侵防治等工作,扩大治理范围,提升治理效果,邢台百泉连续3年复涌,复涌量稳定增加;新建、整合监测井189 眼,初步建成海水入侵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技术帮扶。针对个别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问题,成立专家指导组,多次进行现场调研和技术指导,深入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原因,形成专题技术报告,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指导督促市县开展攻坚行动,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加大外调水力度。全年引江调水26 亿m3,引黄调水7.25 亿m3。2023年是我省实施引黄调水30 周年,30年来,我省在引水量、引水时间、引水线路、生态补水、农业灌溉等5 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引调黄河水132.5 亿m3,为沿线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丰收增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创新基础研究。深入开展地下水变化机理研究,在全国率先印发《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评估与复核技术指南》。完成地下水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和县域微咸水可开采量评价。探索启动地下水储备制度试点,深层地下水回补试验取得首批数据。

4.大力实施河湖复苏,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动河湖系统治理,全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加强河湖岸线空间管控。完成水利部交办的3.1 万个疑似图斑复核,清理整治“四乱”问题1016 个,实现动态清零。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排查问题线索439 条,查处水事违法案件92 件,有效震慑了涉河湖违法犯罪行为。整合利用砂石资源治理河道520 km。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1 家、省级水利风景区6 家。大力实施河湖生态补水。统筹利用引江、引黄及本地水库水,向65 条河道实施生态补水58.55 亿m3,形成有水河道4000 km,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贯通,永定河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完成136 座小水电站分类整改,117 座具有单一发电功能的引水式电站全部足额泄放生态流量。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召开省级总河湖长会议,签发总河湖长令,明确年度工作要点。全省4.6万余名河湖长扎实开展巡河巡湖,发现解决乱排乱倒等问题4984 个。制定幸福河湖评价办法和建设方案,打造滹沱河、衡水湖、康巴淖尔等64 条(个)幸福河湖。组织开展“守护燕赵河湖”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向检察机关移交案件线索638 件,确认并办结594 件。印发1955 条(段)河湖“一河(湖)一策”方案,完成96 条河流健康评价。秦皇岛北戴河区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科学治理水土流失。严格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8 条,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28 km2。我省连续3年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5.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持续强化。我省首次获得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严格取用水管控。海河流域跨省河流我省分水指标全部确定,省内86 个跨市县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全部印发。全年关停取水井8418 眼,注销许可水量10.86 亿m3。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排查整改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等问题1.9 万个,实现违法违规取水问题“动态清零”。在全国率先实现取水许可审批信息省部共享。持续推进全社会节水。万元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同比下降2.8%、4.2%。制定印发“全社会+工业、农业、城市、宣传”以及滹沱河流域等6 个节水行动方案,发布钢铁等14 项节水地方标准。17 个县(市、区)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推动11 个项目实施合同节水管理,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完善计量监测体系。在77 个县增设1121 处农灌机井“以电折水”监测站点,率先实现以电折水业务化应用。在18 个县因地制宜选用“水量计量”“以电控水”“水电联计”等不同建设模式,对7.42 万眼农灌机井安装在线计量设施。强化用水统计调查。扎实开展用水统计名录全量纳入与动态管理,实现名录库应纳尽纳、水量应统尽统。研发用水统计调查系统,形成集前端计量、中端填报、后端应用为一体的全过程信息化统计能力。综合考虑降雨、水位、计量等因素,严格审核取用水户及各地上报数据,确保统计成果真实准确、规范全面。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治水管水能力明显提升

围绕增强水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深化水利法治和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依法治水、系统管水、数字强水。完善水利法规体系。经省政府同意,印发《河北省水网建设规划》,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河北省现代水网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制定出台《河北省引黄工程运行管理规定》,配合省人大制定《河北省防洪避险人员转移条例》。优化涉水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京津冀资质和行业准入类3 个事项跨省通办、结果互认。我省水利电子证照事项与水利部实现数据信息归集共享。举办灾后恢复重建水利项目推介会,签署意向合作书6136 份,涉及金额896 亿元。对159 家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省级赋分,唐山市被列为全国首个企业节水信用管理试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在全省推介唐山清水润城整体包装、统一融资、分区实施和承德平泉“一碗水”盘活资产、平台融资、以水养水等模式。利用砂石资源实施邢台大沙河、赞皇槐河等河道治理项目,以砂石资源开采权吸引撬动社会资金18.5 亿元,有效解决治理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探索保定紫荆关水库“资源+产业”建设融资思路。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在69 处大中型灌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改革面积400 万亩,累计达到968 万亩;张家口洋河二灌区列为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水权市场交易水量1.86 亿m3,是历史交易总量的300 倍,衡水、邢台完成我省首例跨市南水北调水权交易。深入推进重大政策改革试点。加强与水利部等国家部委沟通,跟进了解水利改革发展政策动态,全年争取32 项国家级重大政策改革试点,其中河湖管理保护、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7.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全厅系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开展“三大课堂”等系列活动,开展调研676 人次,96 个调研课题全部完成成果转化。修订完善制度109 项,查摆出的62 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为群众办实事123件,主流媒体刊发报道436 篇。政治建设不断强化。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七一”前后组织讲党课203 场,建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98 个,覆盖青年1400 余人。在厅系统开展2 轮政治巡察,完善巡察制度30 项。正风肃纪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全年会议和发文数量同比精简43%、54%。充分利用省广播电视台“阳光热线”等媒体平台,受理并办结群众诉求481 个。严肃纪律审查和追责问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驻厅纪检监察组严格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对厅党组、厅机关、厅直单位进行了及时有力的监督。

综合政务、干部人才、水利科技、乡村振兴、内部审计、离退休干部服务、新闻宣传、后勤保障以及工青妇等工作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年来,全省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水利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斗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省水利厅,对所有关心、支持和献身水利事业的同志们,特别是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广大基层水利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这场大战大考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思想更加统一,意志更加坚定,步调更加一致。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突围的关键之举。我们许多工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解放思想来破题开路。正是我们持续转变思想观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积极破解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水利投资、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把一些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二是坚持把底线思维作为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面分析排查水安全面临的各种问题,盯紧盯死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前研判处置风险隐患。注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制定各类预案方案,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切实将各种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三是坚持把敢于斗争作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暴雨洪水,广大水利党员干部坚持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同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用逆行者的姿态展现了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筑起防汛“红色堤坝”,取得了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国债项目建设、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急难险重任务,大家恪尽职守、夙夜在公,敢于应对挑战、善于破解难题,用冲锋者的斗志彰显无畏气魄,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四是坚持把末端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末端是最终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决定着各项工作的成败。我们不断强化“交账”和“答卷”意识,时刻保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未雨绸缪,既抓工作部署、又抓跟踪督导,既抓顶层设计、又抓下沉帮扶,重实干、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这些宝贵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更好地付诸实践、见之行动,推动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面临的新形势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是水利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客观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找准重点、突出关键,系统推进各项工作。

1.承担的艰巨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京津冀北方地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倪岳峰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灾后恢复重建重大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王正谱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恢复重建,抢抓增发国债机遇,谋划储备实施一批水利项目。河北是京畿要地,灾后恢复重建涉及范围广、工程项目多、资金投入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原样重建,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改造提升;这不仅仅是受灾地区的事情,其他地方也需要对照补短板、抓提升。我们必须打破封闭狭隘的思维,克服按部就班的惯性,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认真总结复盘,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完成水利投资突破千亿的目标任务。要将安全和稳定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廉政风险等重点环节,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坚决避免因繁生错、因多生乱。

2.面临的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白洋淀治理、灾后恢复重建、京津冀防汛抗洪“一盘棋”等提出要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国家增发1 万亿元国债,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下一步还将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大中型灌区、引调水和水源工程项目,这些都是重大政治利好和难得机遇。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决定,明确了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平原调蓄工程等建设任务,为提升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实施路径。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要因势而动、乘势而上,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国债重大水利项目,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努力把中央和省的特殊支持政策转化为办好大事要事的实际成效。

3.极端天气态势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再创新高,极端天气气候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大。从历史情况看,我省1962年滦河流域和1963年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等河系连续遭受特大暴雨洪水,造成严重损失,1964年又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沥涝灾害。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23年11月形成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灾害发生的风险加大,区域气候变化更趋极端化。1996年、2012年、2016年我省发生的洪涝灾害,均是在厄尔尼诺事件形成的次年。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要坚决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主动适应极端水旱灾害频发常态,着力警惕“姊妹水”“旱涝急转”等极端情况和“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全面提高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4.当前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有力推进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建设,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比如,部分骨干河道上游缺乏控制性水库,全省河道堤防达标率偏低,蓄滞洪区均未达到规划防洪安全运用标准;粗放用水、违规取用水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用水器具计量覆盖率偏低,个别地区深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湖库“四乱”问题时有发生,山区河道小规模盗采砂石现象仍然存在,河湖生态补水稳定性不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稳与进、立与破、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认真研究符合当地实际的办法举措,既要敢于直接面对,又要善于研究解决;既要加快工作速度,又要提升工作质量,加快补齐各项水利短板。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 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全省水利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历次全会和省“两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为统领,以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和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抓好水利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保护治理能力,推动河北水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1.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

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目标,全面做好迎战准备。一是落实防汛责任。严格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属地责任,将防汛责任逐级贯通到汛前准备、隐患排查、工程运行、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值守、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等各环节各部位,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排查整治隐患。要深入复盘“23·7”特大洪水暴露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聚焦水库、堤防、雄安新区、南水北调工程上下游和蓄滞洪区外围堤防等关键区域部位,分级制定排查整治方案,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排查。既要摸清隐患,也要精准掌握工程设施防洪能力,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汛前全部整治到位;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及时制定应急度汛预案,落实应急措施、物资储备等工作,确保风险管控到位。三是加强监测预报。重点围绕监测空白、暴雨集中、行政交界等重点区域和工程调度实际需求,加快构建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要加强与周边省市雨水情信息共享。继续开展“三个3 天”洪水预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四是完善预案方案。要按照分级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修订水库、行洪河道、蓄滞洪区调度方案和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汛前完成2024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要督促施工单位制定在建工程应急度汛方案,落实防汛责任,确保工程安全度汛。五是科学调度洪水。汛前要结合城乡供水、生态补水等,合理预泄腾库。各地要提前组织开展洪水预测报、洪水调度等专项演练,提高抗御洪水实战能力。要加强会商研判,统筹考虑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工程防洪能力,科学拦洪泄洪,适时分洪滞洪,最大限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六是强化避险转移。要严格落实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合理确定山洪灾害危害区、蓄滞洪区、河道行洪隐患区、水库周边及下游等受威胁区域扩面转移规模,组织群众开展转移避险演练,让群众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避险地点,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适当扩面。要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健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前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设施设备和卫星电话进行维修调试,确保通信畅通。七是强化抗旱保供水。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完善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加强雨情、墒情和旱情预报分析,加快抗旱应急项目建设,保障农村生活应急供水和农作物用水需求。

2.加快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将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力争全年水利投资超过1000 亿元,较2023年增长40 %以上。一是抓设计审批。在严把设计质量的同时,加快推进蓄滞洪区、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等项目初步设计审批进度,娄里、乌拉哈达等大中型水库4月底前要完成初设审批,献县泛区、东淀蓄滞洪区等其他重大项目2月底前要完成初设审批。二是抓统筹调度。持续落实省级国债项目调度工作机制,对新增国债项目实行周调度周通报,会同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组织人员下沉一线帮扶指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及时处理堵点难点问题。三是抓法人组建。今年项目资金量大、建设管理任务重,各市县在前期组建项目法人基础上,要积极引入规模大、信誉好、水平高、实力强的项目咨询管理公司以及社会技术人员,充实项目法人力量,提高项目组织、建设管理、质量管控等工作水平。四是抓建设进度。积极推广涿州城市防洪工程推进模式,各市县要对前期、招投标、施工、资金支出等各环节,以周为单位倒排工期,明确责任人、路线图、时间表,力争3月底前全部工程实现开工建设,4月底前白沟河治理工程完工,6月底前涿州城市防洪工程主体和灾后重建水毁项目全部完工;年底前能力提升项目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国债资金全部支出。五是抓质量安全。要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和“六项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结果计入质量与安全考核内容。六是抓信访稳定。要聚焦新建水库、平原调蓄库、蓄滞洪区建设造成的大量移民问题,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关预案,及时宣传讲解国家政策,争取群众最大支持。要高度关注信访稳定,对群众信访案件,第一时间介入,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要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妥善处置各类负面信息,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控制、隐患早处理,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巩固提升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

充分认清超采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尽早制定印发2024年度实施计划,持续深入落实治理措施,全年新增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6 亿m3,正常降雨年份保持水位持续回升。一是持续巩固压采成效。对照全省2014年以来超采治理成效评价成果,全面核查和保持各类治理措施压采效益,及时补足缺失的治理措施或减少的压采量,全部治理措施要标记上图,并与机井和取水许可匹配。要足额落实旱作雨养、季节性休耕补贴资金和外调水源等要素保证,加强工程维修养护,严格项目区农灌机井管控,确保治理成效不退坡。二是全面加强地下水位管控。结合超采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特征,分区域实施地下水管控,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严控灌溉面积,推广旱作雨养;在山前平原地区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扩大地表水用量;在冀中南和冀东北地区,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引足用好外调水。加强季节性关停农灌机井取用水管控,防止水位大幅连续下降。三是深入开展地下水科学研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研究地下水补排规律,建立降雨、开采、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位等多维度耦合数值模型。继续开展深层水回补试点,4月底前完成沧州、衡水回补试验场建设,5月份启动回补试验研究,年底前初步建成深层水回补技术标准体系。四是大力实施引水调水。要统筹重大项目建设和引水调水关系,合理安排农灌期间工程施工时序,避免影响灌溉用水。要结合我省各水库蓄水情况,科学制定引江引黄调水计划,力争全年引江调水21.62 亿m3以上、引黄调水6.71 亿m3以上。要制定岗南、黄壁庄等大中型水库兴利调度方案,用足用好本地水。五是强化督导考核。要采取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挂账督办、紧盯整改。继续执行月度水位通报、季度经济奖惩、年度成效考核等制度,适时组织约谈提醒,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完成年度治理任务。

4.扎实推进河湖生态复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水源涵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健全河湖长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对工作滞后地区开展进驻式督查。完善“河湖长+”协作机制,联合检察院持续开展“守护燕赵河湖”专项检查行动,探索建立13 个集巡回审判、警示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司法保护基地。强化京津冀联防联控,环京津6 市全部与京津签订协作协议。在定州、曲周、围场等市县探索“物业化”河湖管理新模式,整合现有资金和人员,建立企业化管理制度,规范提升基层管护能力。依托省河湖长制学院,分级分批对乡级及以上1.55 万名河湖长进行全覆盖培训。二是加大河湖治理保护力度。以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山区河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交叉河道为重点,将水库库区纳入“清四乱”范畴,全面排查整治河湖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问题。要持续加大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力度,加快推进石家庄医专、青龙宏赫、昌黎东凯矿业、迁安污水处理厂等4 个国家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汛前完成滦河河口碍洪问题清理整治任务。对列入省委督察范围的90 个行洪河道内住房、厂房等问题,汛前要全部清理整治到位。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全面建立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电子化制度,强化采砂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三是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逐水库制定兴利调度方案,严格落实跨市河流及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计划。统筹引江、引黄和本地水,持续实施生态补水,力争全年补水量20 亿m3以上,白洋淀入淀水量不低于3.5 亿m3,滹沱河、南运河、滏阳河等重点河流全线贯通,永定河保持全年全线有水,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重要湖泊生态用水得到保障。四是加强重点河湖生态水量监管。密切跟踪16 个基本生态水量控制断面流量下泄情况,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调整下泄水量,确保生态水量达标。全面完成剩余106 座小水电分类整改任务,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持续足额泄放生态流量。五是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严格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5 条,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50 km2。六是扎实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按照省级总河湖长令部署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动态更新评价办法,科学制定建设计划和方案,建成160 条(个)幸福河湖。完成260 条河流健康评价工作,联合周边省市完成46 条跨省河流健康评价任务。

5.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体系

深入落实国家和省水网规划,聚焦联网、补网、强链,加快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强国家、省、市县水网互联互通,提升水网调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要做好市县水网顶层设计和规划论证,优化建设布局,3月底前完成市级、6月底前完成县级水网规划编制,推动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发展。配合海委加快推进《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系统构建流域防洪新格局。组织编制完成《河北省“23·7”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水利专项规划》。要积极配合国家部委做好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同步推进我省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配套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二是构建区域水网。围绕构建“四纵八横、七河连通”的省级水网骨干框架,聚焦水网“纲、目、结”,冀中南地区要完善引江引黄骨干输配水通道及配套工程体系,增加外调水量;冀西北张承坝上地区要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水生态空间管控,涵养保护水源;冀东北地区要优化滦河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增加消纳滦河水量,扩大供水范围;西部山区要建设完善水库等雨洪水拦蓄工程,提高防洪减灾和洪水调蓄能力,增蓄本地水量;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水网互连互通,实现区域联调联控,推进京津冀水网一体化发展。加快谋划省市县先导区建设,力争纳入国家第二批先导区建设名单。三是谋划水网工程。各地要按照2025年前建成一批防洪、供水水网骨干工程的目标,细化水网规划建设今年具体任务,抢抓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重点围绕水源、引调水、水资源配置等工程,推进桃林口水库二期、王快水库扩建、石河水库扩建、庙宫水库清淤等重点水源工程,以及引江引黄调蓄、引滦入唐、引青济秦、玉田引水等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雄安调蓄库、李家岸引黄工程北延、引江入武项目实施。推进3 个国家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和7 个省级水源贯通建设试点工程。

6.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一是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国家要求,研究制定我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配套政策。推进丰润区、承德县等4 个水资源刚性约束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取水许可审批数据共享试点工作,5月底前实现国家、省、市、县4 级信息共享。加快推进水利部水安全新问题治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力争年底前14 个问题全部销号。强化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细致排查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并强力核实整改、动态清零,确保中央环保督查及各类巡视、审计不出问题。二是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强化深层农灌机井管控,实现全省8.4 万眼深层农灌机井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提升灌区用水计量精度,实现全省77 个大中型灌区渠首计量率定全覆盖。在石家庄、沧州和衡水3市新建以电折水系数典型监测站点4929 处,实现村级以电折水监测站全覆盖。新建农村生活在线计量监测站点6750 处,实现年许可量5 万m3以上农村生活用水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三是提升取用水统计水平。强化用水统计口径研究,优化完善用水统计制度。动态维护统计名录,实现应纳尽纳、应统尽统。省、市、县要结合地下水位、农灌用电等数据,逐水源、逐用途开展用水统计数据审核,提升数据质量。进一步完善“月总、季统、年报”用水统计机制,实时跟踪监管全省用水情况。四是扎实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充分发挥省级节水协调机制作用,推动“1+4”节水行动方案落实,全省万元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分别下降2 %和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75。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指标管理,制定5 项高耗水行业节水地方标准。组织28 个以上县(市、区)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开展雄安新区节水引领示范区建设。实施平山等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全省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17 亿m3以上。全面完成全省公共供水企业与省节水管理平台对接。推进节水产业发展,实施10 个以上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新增节水型高校10 个。

7.扎实做好乡村全面振兴水利保障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一是持续巩固水利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防贫监测,确保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做好尚义“五包一”、望都定点帮扶工作。积极落实以工代赈扶持政策,在水利建设和管护岗位积极吸纳脱贫群众就业。二是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以县域为单元,全面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 %,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5.2 %,“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达到70 %以上。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组织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水资源保障专项实施方案。三是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22 处大中型灌区改造升级,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0 万亩以上。统筹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推进大中型灌区标准化创建,优先将实施现代化改造的灌区打造成为标准化灌区和节水型灌区,推动用水计量精准到县,灌区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8.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在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领域开展四预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以数字孪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一是强力实施水利四预体系建设。新建省级四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流域防洪四预工作一体化管理,为决策调度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撑。新建视频级联集控平台、监测数据汇聚平台、模型平台、知识平台,构建标准统一、上下衔接的数字孪生支撑体系,初步实现算据、算法、算力集约化管理。继续完善水利一张图平台,汇聚展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数据,初步形成省级数据底板。二是持续推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在子牙河系、大清河系重点区域率先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建立水利专业模型库,支撑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实施数字孪生石津灌区等先行先试项目,推进数字孪生引调水工程建设,逐步构建智能调控的数字孪生水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孪生工程同步建设。三是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做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网络安全“三同步”工作,加快补齐网络安全短板,强化全周期数据安全防护,加强“两会”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专项保障,确保水利网络安全。

9.不断完善水利治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

强化体制机制法治改革,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不断完善水法治体系。完成《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年度立法任务,配合水利部做好水法、防洪法修订工作。抓好抓实《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河北省引黄工程运行管理规定》的宣贯落实,切实发挥法治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二是持续优化水利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三是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坚持“两手发力”,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强与银行和有关企业对接交流,通过做强做大水利投融资平台,盘活水利资产,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省水发集团组建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水价水权改革。完善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农村集中供水实行“一户一表”,实现计量收费。深化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内新增改革面积392 万亩。健全南水北调水费收缴机制,各市县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到当年水费当年缴清、以前年度欠费逐年还清。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和明晰,规范明晰区域、取水用户的初始水权。加快制定水权交易制度,鼓励开展流域性、地区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用水权交易。五是切实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持续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大中型水库、大中型水闸、3 级以上堤防标准化管理达标率达到70 %,列入“十四五”灌区改造实施范围的大中型灌区全部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黄壁庄水库、陡河水库、邱庄水库3 个国家级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建设。

10.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厅党组巡察工作,今年将对2 个直属单位开展常规巡察。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劲动能。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好模范机关创建、创先争优等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联学共建”等,激励形成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正风肃纪,筑牢廉洁防线。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各级纪委要紧盯水利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招投标、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合力保障优质廉洁工程建设。四要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要持续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教育,不断更新水利干部知识储备,加强基层水利干部业务素质,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

同志们,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治水兴水决策部署,锚定目标,奋发进取,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各项水利重点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