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运河上下|滹沱河考察记事(作者:梁述杰

2024-09-01 12:07 《山西水利》杂志  主页 > 趣旨 > 美学国土 > 水美新时代 >

打印 放大 缩小







滹沱河考察记事

 
山西水利》杂志 2010年7期    作者:梁述杰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西 太原 030001)
 

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对河流进行考察是件很向往的事。2010年6月初,恰有这么个机会,欣然往之。考察从太原出发,进入滹沱河流域先考察了牧马河;到忻州,向东北过定襄、五台,沿清水河上到其源头;然后再顺羊眼河至繁峙县的砂河镇,沿滹沱河溯源而到其源头,返至繁峙、代县、原平。考察路线随河流而行。滹沱河,在下游的河北被称为石家庄人民的母亲河,而其源头及上游很长一段(319km)在山西,流域总面积25186km2,山西省境内面积18856km2,占74.9%;每年流入河北省的水量达11.83亿m3,对于缺水的山西来说,这是件非常遗憾的事。

滹沱河是山西省主要河流,历史名称多异。《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东汉称滹沱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水经注》对今之山西的河流记述甚详,今本计有6卷15篇,但滹沱河卷,却在北宋景祐以后佚失了,今殿本卷首校上案语云:“《崇文总目》称其中已佚五卷,故《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所引《滹沱水》、《泾水》、《洛水》皆不见于今书。今书仍作四十卷,疑后人分析以是原数也。”

据谢家荣(1935年)研究,滹沱河上游和汾河上游临近,曾因滹沱河的溯源侵蚀,袭夺了汾河上游河段。滹沱河在黄土沉积(100多万年前)前,上游曾自忻口镇南流,经忻州石岭关而与汾河相连,当时忻口以东之河为滹沱河支流,其流向为自东向西,适与今流向相反。时清水河以上为一分水岭,逾岭而东,又有一河东流入河北境内,乃今日滹沱河之下游。石岭经挠折作用,掀起成山,继之以黄土堆积(最近二三万年前达到高峰),致使滹沱河南流之道日渐困难,同时,滹沱河支流因基面较低之故,向上侵蚀之力,较其西流之河为强,于是分水岭逐渐向西迁移,乃至岭削水通,袭夺了汾河上游,二河合而东流,遂于忻口附近形成显著的袭夺湾。

《山海经》:“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泰戏山(海拔1736m)在繁峙县东,又有派阜山、武夫山、平山、大孤山等别称。实地考察认为,滹沱河发源地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似应确定为繁峙县横涧乡的西跑池,即泰戏山北麓,因为那里是河道最远处,之后才接纳了桥儿沟的马跑泉溪流。两支汇流稍西侧,平地突兀起山,号为孤山(海拔1343m),孤山是真孤也。旁侧即滹沱河上第一库——孤山水库。西流,从金山铺乡郝家湾村到集义庄乡上永兴村因受地质构造之断层影响,河道基流(即清水流量)潜入地下,形成了长约20km的暗(地下)河道,当地有“四十里潜流”之称。潜流段所在的地表河道,因干涸,时而风尘扬沙,了无生气。虽时已6月,但田地荒芜甚多。繁峙县境内滹沱河长80km,县城附近河段已经人工整治蓄水成公园,为改善小气候提供了条件。

滹沱河源头处有著名的平型关抗战遗址。人们没有搞清楚平型关的具体情况,所以有平型关战役发生在繁峙、灵丘、滹沱河、唐河、大沙河之争。平型关,是内长城九大名关之一,因其岭形如瓶,宋称瓶形塞,金称瓶形镇,元称瓶形寨,明称平刑岭,清代称平型关。关口亦称关岭,设在恒山山系勾注山东端与泰戏山北端相交的岈口处。位于繁峙、灵丘两县分界处,滹沱河、大沙河分水岭上,虽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已然坍塌成废墟。关,在分水岭上;当年守护驻屯的兵营(即平型关村)设在关内的繁峙县横涧乡;抗日战役发生地在关外的灵丘县白崖台乡关沟,老爷庙隐约在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就在旁边(灵丘境内)。关、村、战役地三者距离甚近。观察平型关战役发生地水流去向,明显是大沙河流域,这一点明确无误。观其地形,关口狭窄,但相比较娘子关、雁门关等,不算险要,当年在此设伏是承担了相当风险的。

滹沱河灌区渠首引水枢纽位于原平市界河铺村东的滹沱河干流上,1950年4月—1951年6月施工建设,由溢流低坝、冲沙闸、进水闸组成,为混凝土结构,是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灌区。运行40年后,淤积导致进水闸脱流,故1994年6月—1997年12月,在上游10m处新建橡胶坝,提高了灌区引水能力。渠首不远处即为忻口。《魏土地记》称:“汉高祖出于城之围,还军至此,六军忻然,故名。”是说汉高祖刘邦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即白登之役),解围后南撤,率军返回到这里,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故将此地取名为忻口。中国现代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忻口战役。

滹沱河出原平到代县,代县县城附近的滹沱河河道没有进行人工蓄水,但已经是流水哗啦啦了。到忻府区,呈现出强烈的平原性河流特点,河槽宽阔,主流摇摆,比降小而流速慢。忻府区近年来向北发展,所以开发了南云中河,牧马河可能要过几年再行开发。“北有云中南牧马,双流合抱入滹沱。”一座城市南、北皆有河道可供蓄水造势,全省不多有。城市,尤其在缺水的山西,一旦有了水,便灵动了起来,有了生气。

过定襄,到达五台。坪上泉出露于五台县城南部约30km处的滹沱河、清水河汇合口上、下游河谷中,以散泉形式出流,出露高程640~703m。从五台县滹沱河甲子湾以南、清水河胡家庄以西到定襄县滹沱河戎家庄以东的河道范围内,有大小泉点221个,构成4个泉组,即甲子湾、水泉湾、段家庄、李家庄(含胡家庄、耿家会、李家庄、坪上散泉群),再加上位于西南部孤立出流的大湾泉,共同组成了坪上泉。泉水多年(1956—2003)平均总流量4.90m3/s,统计期间的最大值11.9m3/s,最小值2.27m3/s。泉水水质优良,属碳酸镁(HCO3-Ca·Mg)型水。泉域面积 3035km2,其中裸露可溶岩区面积506.9km2,涉及五台大部和定襄局部。泉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泉域裸露的可溶岩裂隙、溶洞发育,有利于入渗。河流的渗漏补给也有重要意义,清水河在耿镇上游流量为3.43m3/s时,到下游流量仅为1.20m3/s,漏失量很大。每年7—9月得到大量降水补给,11月出现最大流量,最小值出现在5月。泉域多年(1956—2000)平均年降水量466.4mm。由于泉水开采条件较差,到21世纪初期,泉域内共有地下水开采井26眼,主要分布于清水河沿岸,供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其中五台县啤酒厂为较大用户,年取水量20万m3。至2006年,坪上泉水人类活动影响不大,基本保持了出流的自然状态,这在山西全省来说是少见的。为解决太原的城市用水不足,已经在附近开工建设坪上引水工程。

滹沱河流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地下热水密布。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较大,曾经将地下热水下限温度定为 20°C(北方)~25°C(南方)。199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将地下热水的下限温度定为25°C。但山西省年均气温较低,高于20°C的地下热水即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故多年来仍以20°C作为地下热水的判别下限。滹沱河新断陷地下水系统中的地下热水及饮用天然矿泉水点较多,统计有地下热水10处、37个出露点;饮用天然矿泉水50处、54个出露点。其中:天然露头点仅6个,其余均为人工揭露点。位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白沙泉和般若泉,是含锶饮用天然矿泉水。该区域地下热水及饮用天然矿泉水点比较集中的地区有3处,即原平市大营地区、忻府区奇村—顿村地区、定襄县汤头地区。之外,盂县娘子关坳缘翘起带地下水系统中也有地下热水1处,饮用天然矿泉水1处,即盂县梁家寨乡的寺平安(地下热水)、昔阳县界都乡崔家庄(饮用天然矿泉水),计11个出露点。

奇村距忻府区20km,热田面积2.3km2,温泉中含有氡、硫化氢、硅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可谓宝泉。之外,还含有两种以上温泉分类成分,像这样的超级复合泉,全世界仅发现4处,故称为“华北第一泉”。1972年发现第一眼热水井后,当地积极开发利用,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旅游度假村和温泉疗养地。特别是1990年后,相继在忻府区的顿村、芦野村、逯家庄,原平市的大营,定襄县的上汤头村对地下热水温泉进行开发,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对地下热水的掠夺性开采,造成地下热水水温下降、水量减少、面积萎缩,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21世纪初,水文部门对忻州区域的顿村、大营、汤头、逯家庄、卢野5个地热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奇村地下热水水温已从开发初期的70°C 下降为 50°C(2006 年为 40°C)。以 25℃水温界定的地热田面积由开发初期的1.62km2缩小为2006年的0.47km2,水位下降近10m。

滹沱河山西段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13条,还包括了绵河、松溪河及娘子关泉、阳武河泉等,干流经由盂县,出山西进入河北平山,经岗南、黄壁庄水库,过石家庄、正定、无极、晋县、深泽、安平,在饶阳县大齐村进入泛区,至献县枢纽与滏阳河及滏阳新河汇流入子牙河,是海河主要支流之一。

当然,滹沱河流域还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史实和历史沉积,虽在考察中击掌三叹,但也不宜在此絮叨,仅以文天祥过滹沱河诗作结:“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风沙睢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