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三牛精神”
——牛年系列创作源起
熊开波
三牛同心 陶土 45cm×30cm×40 cm 2020年
孺子牛 陶土 45cm×30cm×50cm 2021年
The spirit of ox is integrated into my creation process. To use the ancient material language of ceramics to express the spiritual life of modern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traditional molding technique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 Only blended and innovative creation practices in large quantities can truly manifest the ideas and themes.
牛是人类的朋友,是农耕文明的标志,是中国人的乡愁记忆,是中华文化的元素,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牛在中国文化里被赋予了许多社会、人文、情感等文化符号寄托,从孺子牛的为民服务、无私奉献,到拓荒牛的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再到老黄牛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都可谓是中华民族性格、道德尊崇、理想人格的写照。“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勉励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深沉的文化譬喻、深刻的历史判断,激发豪情壮志,振奋时代精神。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中国精神的生活化表达,是中国文化的具象化展现。从古到今,图腾、生肖、诗词、水墨画中牛的造型彰显出人们对牛的喜爱与佳赞。美在耕耘,创造作品为生活增添色彩,用艺术弘扬时代精神,是艺术家的使命。本人牛年创作牛,源于我与牛的情缘和对牛的理解。少年时,山里孩子的课后作业是放牛,坡上青青草,垄上款款行,捧着一本书在牛背上或者坡沟深草里静读,山坡上铺开一幅牧牛童趣图。与牛相伴十几载,深知牛吃的是草,出的是力;牛一辈子勤奋尽力、脚踏实地,尽管负重如山地开荒辟地,依然步履坚定;牛气宇轩昂、老成持重,很少东张西望,不轻易发声,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酷暑严寒从未羁绊过它奉献的脚步,穿越四季,跨越时代,寻到的都是它默默奉献的勤劳。从拓荒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牛代表着一种精神。在我们身边无数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年复一年勤勉奋斗,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让梦想照进现实。遍布广袤大地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在牛年的早春,抚今追昔,回望儿时路,激励着我运用牛的元素去创作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弘扬当前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拓荒牛 陶土 55cm×30cm×40cm 2020年
牛年系列创作吸收了古代彩陶器物的古拙、素雅之美和青铜器物厚重端庄的气韵和精神。在材料上,选用粗质大缸泥,再按比例添加细腻的瓷泥和耐高温的匣钵土,调制出不易变形和开裂的泥料。泥料中大量粗粒耐高温的匣钵土增强支撑力,也增加了吸收釉的能力,致使釉层厚,釉色呈现的亚光效果,增添了造型质朴和博大的气韵。在成型上,采用泥片成型,突破传统制陶讲究精工细巧、轻薄的习惯性审美,作品器型的体量很大,尺寸高度大多在30厘米以上,而且仅靠几个足来支撑器形重量,达到泥土承受极限。作品中有意保留泥土黏结的痕迹和泥片卷起形成的自然裂纹,增加了自然随性的趣味。在釉色上,通过大量实验,使釉色呈现亚光乳浊效果。这种乳浊釉料没有变化丰富的结晶体和耀眼的光斑,但极具儒雅温润的釉色效果。在烧制上,前期用电窑升温烧成氧化气氛,后期加入少量煤气烧成中度还原气氛。这种交叉综合运用的烧制方式使陶土、釉料产生不可预期的奇妙的艺术效果,形成其独特的陶瓷材料语言和艺术风格。
“牛”转乾坤 陶土 50cm×25cm×35cm 2021年
盛世牛鼎 陶土 45cm×45cm×50cm 2020年
中华文化赋予牛许多社会、人文、情感等文化符号寄托,中国化、通俗化的牛的造型能极大地引发人们情感共鸣。本人牛年以陶瓷艺术方式创作牛,是对牛的美好品行的称赞,是对当代中国每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致敬,是对中华民族这种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耕牛”精神力量的礼赞。牛的精神融入我的创作中,使用陶瓷这种古老的材料语言来表达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尝试不同材料、传统成型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运用,只有大量融合创新的创作实践,才能真切地表现作品理念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