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世界农都美学|北大荒版画的套色( 作者:刘德才

2024-04-18 08:11 《戏剧之家》杂志  主页 > 文旅 > 世界农都 >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大荒版画的套色
 



《戏剧之家》杂志 2010年3期    作者:刘德才
 
北大荒版画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尽管在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社会背景、艺术思潮不同,和版画家本人的自身经历、心理个性、美学修养差异,使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的风采格调也有所区别。但是我们只要静心深入欣赏每一幅作品,它们基本都一些相对稳定,贯穿始终的北大荒特有美术特征(如: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特征)。正是这些共同的特征,才使北大荒版画,在当代中国的版画界显得别具一格,成为重要的画派之一。而这些特有的北大荒特征,我本人认为是建立在北大荒特有的套色基础上形成的。
 
一、北大荒油套版画的形成
1958年,十万专业军人来到冰天雪地、杳无人烟的北大荒,屯垦戍边、创建农场。一批专业军人,以晁楣、张祯麒、杜鸿年、张作良、张路等人为代表,在艰苦的劳动之余,尝试用套色木刻的方法和艺术语言来表达他们自身对土地、对劳动、对生活的炽热情怀。在当时,北大荒版画的老先生们创作过程并不理会当时版画界所再三强调的以“黑白为正宗”的主张,也没有理会学院派画家认为应在刀法上显示技巧与基本功的主张。北大荒版画家们开拓创新,努力向前走着。渐渐地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画家的认可,更是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北大荒版画使中国现代版画终于摆脱了必须以“黑白为正宗”的狭窄僵化正统之路,使中国版画进入了一个以黑白版画、套色版画并重的新的时代。
 
由于这些老先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同,感情也很相近,以及生活和艺术趣味的类似并在创作中互相影响,创作出了很多以多色套色为主的木刻作品。这些作品,构图开阔、意境深远、色彩浓重鲜明、刀法粗犷豪放。晁楣的《第一道脚印》这幅作品,色彩浓重、刀法豪放、构图宏阔,是北大荒版画早期形成这一美学的最初体现者。画家的独特的构思,描绘了转业军人到北大荒初探荒原的情景,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了生活的广阔境界,给人以丰富的联想。通过创业者在厚厚的雪地踏出脚印和在寒风中前进吸烟的几个动作,表达了创业者征服荒原的信心。张祯麒的《牧归》、《艳秋出猎图》,杜鸿年的《春的喧闹》,张作良的《排障》……这些作品都积极地吸取了油画、装饰画等有益的东西,制作出色彩艳丽的油印套色版画。
 
二、北大荒水印套色版画的形成
1982年《北大荒风情版画展览》在北京举行,这次美展标志了北大荒版画第三代作品的最初问世,也标志着北大荒水印版画的形成。作品通过水印的方法,充分表达了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
 
郝伯义先生,这位杰出的第三代北大荒版画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文革”后的北大荒版画带来了春风,使北大荒版画又焕发出新的生命。他和当时许多年轻的版画家一起,汲吸、借鉴了江苏水印版画、民家版画以及日本和欧洲新版画技巧,突破了单一的油印套色木刻格局,创造出了水印套色木刻的新形式。北大荒油印套色木刻版画的创造,打破了传统版画的清规戒律,刷新了版画艺术的新面目。而郝伯义与大家共同研讨,经过反复试验,创造了的水印套色木刻,从而又为北大荒版画创作之路开辟了一条新路。
 
水印套色木刻即保留着老北大荒油印套色丰富、色彩协调的效果,又充分发挥水印木刻在水印掌握、木板木纹利用,刻刷粗细搭配所能产生的艺术效果,形式简单明了,没有刀痕,风格朴健秀丽、版味充盈、色彩明快。使画面出现丰富的色彩层次和浓淡调子,大大充实了作品的美感因素,使作品显得含蓄、雅致和耐人寻味。郝伯义的《乡情》以诗一般的情韵、浑厚富丽的水印色彩层次抒发了鹤乡的生活美、艺术美。张朝阳《春水》中的妇女具有生活美感,那是带着劳动后的泥土香馨味,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朦朦胧胧的憧憬。于承佑的《小屯》用艳丽深沉的协调蓝色效果,再现东北农村小屯活泼的夜晚生活。
 
北大荒画派这个名称,并不是画家们自己标榜,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艺术创作道路的考验,社会对它的一种肯定,油印套色木刻、水印套色木刻,不能说是北大荒的首创,但是他们的版画通过无数次艺术构思和创作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合表现北方风貌的版画语言。北大荒版画,当然不仅在技艺方面,他们的艺术构思构图,他们的创作方法也是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现在北大荒版画的新作者们,正在前辈先生的引导、帮助、教育下健康地成长着,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版画的优良传统,在北国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浩瀚的沃土原野之中,创作和开拓出更美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