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程 青:丹凤街头的社火

2023-03-17 19:24 青年文学杂志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陕字号 > 商洛名片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深呼吸商洛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导读:芬儿、李浩、张杨(国土名片网编研员)


丹凤街头的社火

 
青年文学杂志 2020年3期 

 

⊙作者/程 青

在丹凤短短三天,竟有幸在棣花古镇的街上看见社火,思绪瞬间就和久远的时代对接起来。——在这秦岭的大山深处,犹如回放一般,如梦如幻地看见了日复一日流过的时光,还有烟火氤氲中代代相传的风俗和传统。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看社火是何时何地了,应该不会是太小的时候,因为我这代人小时候不但物质匮乏,文化传统也处于被压抑的贫瘠期。像这样的街头社火,一般来说都是偶然遇到,比如在某地出差或度假,迎面看见装扮各异的大队人马,还有一辆辆五彩缤纷的花车,不免惊喜。记得二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出国到奥地利,在离维也纳不远的一个小镇看到热闹的花车游行,当地人都是盛装,而且打扮新奇,服装和发饰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车也装饰得漂亮有趣,有马拉的花车,还有羊拉的花车,车里载着美女和南瓜,还有其他见过没见过、想得到想不到的奇奇怪怪的东西,看了令我莫名喜悦,竟然忘掉了身处异乡的孤独和不适,不过当时我并没有联想到“社火”,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当地人的“社火”。有时候,习俗之中包含了一个大的概念,就是“人文”,或者可以直接说“人类”。

这次也是一样,我们一行人刚拐过街角,忽然迎面撞上了村民的社火游行。他们抹了脸,穿得花红柳绿,踩着高跷,扭着秧歌,队列里还有耍狮子的、舞龙的和划旱船的;有行走的,有边走边跳的,有坐着拖拉机和小汽车的,还有坐在花车上的;花车有人拉的,也有驴拉的。队伍中最显眼的无疑是那些踩高跷的,他们比常人高出一大截,绸衣飘飘,摇摇摆摆地走着,还不时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动作,令人群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踩高跷似乎是社火游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除了腿上绑着高高的棍子的人,还有高台表演。这天表演者多半是孩子,他们都在十岁以下,小的也就三四岁,都上了彩妆,穿了戏衣,被绑在架子上,由大人们举着,他们神态专注,一本正经,十分入戏,和他们扮演的角色相当吻合,甚是可爱。娃娃们有些装成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有些装成戏曲里的人物,比如有扮成《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的,也有扮成《白蛇传》里白蛇、青蛇和许仙的。听说这里有些社火游行不仅要装扮成《断桥》《盗仙草》《挑黄袍》《唐僧取经》《八仙过海》《包公赔情》等剧中的人物,还要一边行进一边用秦腔唱出戏词,看社火的人看得入迷,可以跟出去好几里地。

说到社火,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社戏》。社戏也是社火的一种,是农村酬神祈福的戏。多少年过去,我仍然记得《社戏》里小主人公为了找条船搭乘了去赵庄看社戏的那份来来去去的焦躁和一个半夜里困倦得支撑不住的孩子眼里戏台上影影绰绰的生旦净末丑,还有诸如“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透着遗憾和惆怅的生动隽永的句子。

查了资料得知,史书上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出现社火。社火的起源大约是古代先民因为生存条件恶劣,特别是进入冬季岁末,天寒地冻,食物匮乏,豺狼虎豹出没,点起火来御寒防身,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对火和土地的崇拜。先祖们发现,那些凶猛的野兽也有强弱之分,只要狮子、老虎、豹子一吼,别的野兽就吓得四处奔逃。于是,先民们就模仿狮子的吼声造了一个锣,模仿老虎的啸声造了一个镲,模仿豹子的叫声造了一个鼓,又模仿凤凰的鸣叫造了一个笛;每当寒冬长夜,飞禽走兽蜂拥而来的时候,大家就拿出锣镲鼓笛来,吹吹打打,又蹦又跳,一直闹到天亮,让飞禽走兽以为是到了强者的地盘,不敢近前。这样代代相传,正月十五闹社火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也有说社火是祭祀的仪式,先民们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后来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在终年劳累难得歇息的时刻,他们把自己打扮起来,脸上涂上朱砂,头上扎起鸟羽,做出猛兽的姿态,手舞足蹈,大喊大叫,这便是最早社火的样子。

丹凤所在的陕西省,自古就有社火。自西汉、隋、唐至宋、明时代,此地社火以“灯节”“龙舞”“狮舞”为主要形式,每逢皇帝登基或年节,兵事稍息,京城长安以及边陲重镇都要张灯结彩,官府民间皆要举行盛会。迄今陕西各地流传下来的众多社火脸谱、曲调和扮演模式,多属明清两代传袭,特别是一些特技特艺的狮子、龙舞、龙灯、竹马、芯子等,代代沿袭相传,不随时代更迭而磨灭。陕西各地,如西安城隍庙会、长安冯村社火、华阴东岳庙会、三原的腊八会、凤翔的春秋赛会等都很兴盛,各县城镇一些杂艺和杂技,也有“某地一绝”或“陕西一绝”之称。丹凤的社火,与这些出名的盛会大同小异。民间有话,“过会是过人”,社火流传到今天,即便不是逢年过节,不为祭神祭祖,为了文化或商贸交流,也会举办热闹的活动。

有着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丹凤,山高水美,植被丰茂,而且保留着许多古朴的生活风俗。丹凤的棣花古镇是贾平凹先生的老家,这里可谓地灵人杰。贾平凹先生也写过这里过年不仅是走亲访友、好吃好喝的节日,更是闹社火的好日子。他写社火:“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三,依照风俗,社火从这一天开始,一直要闹过十六”,“这天上午,川道地的各村就响起锣鼓,十点左右,各路社火芯子抬出来,往镇街上集中。芯子是千奇百怪的造型,观看的人群拥前挤后地包围,镇子上、镇子附近的村子,几乎是老少倾出,家家锁门。远处的山民们,也有半夜打着灯笼火把,走几十里路赶来的”。还有,“每年春节的夜晚,几十人的狮子队,要到一些人家去热闹,这种热闹名叫喝彩。凡是被喝彩的人家,是很体面的,主人则是要放鞭炮,送两瓶好酒、两条好烟,还要在狮子头上系一条三尺长的红绸”。他写闹起社火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几乎要将镇街两旁的房屋挤倒。——何等喜庆欢腾和其乐融融,热烈红火的气氛扑面而来。读贾平凹先生的这些文字,丹凤的社火盛况犹在眼前。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