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点睛:美丽国土 我的贵财
栏头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1990前原贵州财经学院党办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原《贵州财经学院院刊》副主编、《贵州财经学院院史(1958-1985)》主编之一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乔杨
四年求学路 一生贵财情
供稿:党委宣传部 学生记者 期次:第305期 作者:敖梦亭 龙夏源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博学促鼎新。一片绿叶,饱含着对根的深情;一程前往,浓缩了我们对母校的祝福。11月10日,来自五湖四海的400余名校友欢聚一堂,共贺母校建校六十周年。朝阳与微风相映,彩旗伴欢声起舞;贵财院士墙前,久别重逢的喜悦,难以言表的感怀,人流熙攘,络绎不绝。
正德楼门口的广场上,耆耆白发的老者与风华正茂的青年并肩而行;多年未见的老友含泪相拥。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回家的校友们既感慨万千又兴奋不已。
缘分开始的地方
“山水作伴,情思飞扬······”随着耳畔响起的悦耳校歌,从宁波奔赴而来的1994级校友邹朝辉与陆孟匀漫步在撒满银杏落叶的校园小道,他们共同见证了母校从一眼可望尽全貌到如今坐拥山地公园和校内人工湖的变化历程,求学于贵财的缘分让毕业后回到宁波的他们从相识走到相交。重回母校,他们有说不完的那年往事,道不尽的教习之情。
在去财大鼎新湖广场的路上,来自江西连云港的2001级校友高杨和桑宏交谈甚欢。二人在到达贵财花溪校区的前一天已经重游了自己大学四年里的求学地——贵州财经大学鹿冲关校区。
老校区内还留存着二人求学时的味道,从品尝昔日的喜好吃食到回忆那些年的同窗情谊、恩师之情,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浮现。当双脚踏上新校区,自豪与欣喜之情顿时充满了二人的心田,使他们久久驻足在雄伟的图书馆前不愿离去。
漫步鼎新湖畔的两位校友饶有趣味地回忆着往昔鹿冲关校区8人一间的住宿环境,狭小的空间留存着他们最真挚的友情。
他乡遇旧友的情分、重回母校的喜悦、谆谆教导的恩情一遍又一遍地萦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在贵财的那些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全国,高考制度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发生转变。贵州财经学院也获批恢复招生办学,于是便有了历经十年文革后的1978级毕业生。陈晓坤时任贸易与经济班的班长,当他用双手触摸如今的母校时,生机鲜活的新面孔和一齐饱含沧桑的老面容在眼眸中碰撞,他还为母校的后辈学子分析了他对于各个专业的前景和价值。
随后他说道:“当时学校设有三个系,共153人,分为三个班,每个班51人,今天到场的同学有20多个。”陈老班长低头叹息道:“即便是再奔波也要来,真心希望再见到同学们。人上了年纪,会有很多变数,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会面相聚。”最后老班长在昔日同窗的招呼声中,迎着暖阳、迈着矫健的步伐往校园里走去。
图书馆报告厅外,同为1978级工业经济班班长的涂光御,他正与同班同学樊真辉和略小两级的何师妹一起谈笑风生、共忆美好时光。他们细细回忆着那些年一同打扫过的操场、一同上课下学的经历、一起寻求学习资料的乐趣、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的往事......何师妹还回忆了一件趣事,那就是当时作为人民代表的候选人的涂光御在一次登台讲演时,自己带着桌子上台演讲,不小心当众摔了个大跟斗,这位身材微胖的师兄顿时引得全场哈哈大笑,这件事成为后来大家忆起那段时光时最喜欢拿出来谈的趣事。
掌心捧满了满含青春热泪的前尘往事,眼角盛满了对此去经年的赤诚祝福。回望历史,再看今朝,越发蓬勃苍茫的贵财是彼此心里永远的烙印。
回家的感觉真好
青葱与沧桑,拼搏与传承,共同造就了贵财的灵魂。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是一个刚成立一个月余的学院。会上,各位校友相互交谈,谈及尽兴之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欢堂大笑。座谈期间,校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回到母校,就有了家的感觉,感觉真好!我们衷心地祝愿母校能越来越好,真诚地希望母校的后辈学子努力奋斗争取再创辉煌。”最后,校友们一同观看贵州财经大学宣传片,在感受贵财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座谈会圆满结束。
六十载风雨历程,数不尽优秀学子。忆往昔,岁月荏苒;看今朝,气宇非凡。求学四年路,一生贵财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四海一家,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