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现代摄影
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深圳原《现代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李媚助手)
导读:李新宇(国土名片网编研员、现代摄影栏目主持)
现代主义精神的摄影之美
朱炯
20世纪上半叶,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辉煌的西方文明成果,也重创了他们对文明传承的自信,西方文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在两次大战之间,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西方文明进入现代主义时期。从绘画到文学,艺术从描绘客观事物走向表达主观情感与认知,借助潜意识等心理学拓展、从东方文明、原始文明等所谓边缘文明中汲取营养,以新的语言对人类自身命运进行思考与表达,形成以唯心、荒诞、抽象、虚无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摄影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世纪蹒跚学步的摄影,试图以绘画为参照,却在20世纪绘画颠覆性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座标。随着20世纪摄影技术的全面提升(全色胶片的诞生、感光度的确立及光敏度的提升、镜头校正像差能力的提升等),影调、层次等方面的强大表现力使摄影在技术上进入现代主义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东海岸出现了直接摄影流派,进而发展到西海岸F64小组的纯影派追求。在欧洲,德国的新客观主义摄影将现代主义摄影推向高峰。欧美大陆的摄影师们不约而同地采取并强调了客观观察的手段,以清晰锐利的影像语言、丰富细腻的黑白影调层次来强化物体的形状,创造出富有意味的形式,这显然不是巧合。摄影师们找到了属于这个媒介的语言,并在实践积累中完成了摄影美的体系建构,现代主义摄影由此确立,摄影找到了独立的自我。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美国人1886-1958 )是现代主义摄影的高峰代表,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他从柔美的画意摄影开始,在时代的影响及个人经历的相互作用下探索影像,从追求光影结构到探索造型表达,不仅开创了摄影的新题材,拍摄蔬菜、贝壳、人体、肖像、树木、花、植物、沙漠、旷野……更以高超的影像技术,风格化的视觉语言,用影像表达出关于生命力量的解读与赞颂。
我们都非常熟悉韦斯顿的青椒、贝壳等室内拍摄的静物,主体造型强烈、背景简化为虚无的灰黑调子;大家也会对他拍摄的树根、沙漠印象深刻。这幅《海螺与岩石》集合了上述两类作品的结构特色。岩石沟壑纵横,白色的海螺躺在近景的洼陷中。深暗的背景的影调阴郁、凝重,线条横向交织,如同被凝固的汹涌波涛。画面空间仿佛将我们带回世界起源之际。海螺在深色背景的衬托下,展现出光滑坚硬的质地,尖刺好像正在爬行的脚,给这个没有时空座标的画面带来了生机,它就要逃跑了。
韦斯顿是F 6 4小组的核心创始人。他与美国西海岸加州的摄影师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等七人于1932年至1935年组织了追求纯粹影像表达的小组,他们采用大画幅相机、大底片拍摄,用最小光圈获得最大的景深。F64小组的存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年,但却成为现代摄影的高峰,成为摄影从技术语言出发,创造艺术表达手段和建立美学的典范。F64小组也是美国西海岸文化的代表,为美国文化注入了本土的生命力。
1951年韦斯顿做了一次名为《什么是摄影美?》的演讲。他从摄影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认为摄影有三个固有能力:快速记录过程的能力;记录比肉眼所见的更多的能力;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韦斯顿强调:观察是创造摄影美的核心,要使用快速的记录功能将作者感觉最强烈的瞬间进行记录,当被摄体清晰显现的时候,把那个瞬间突出起来。
韦斯顿认为:“摄影美这个词只能用在最终完成的照片上。然而,有志于此的摄影家必须记住,是他的观察创造了他的照片;曝光记录了它,冲印完成了它——而最根本的是他的观察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最终价值;在他动用技术手段记录之前,他的观察已经发现了。如果他的观察能够揭示他的主题,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它,从而也分享摄影家的当时的某些体验——假定他的技术措施正好表现了他的观察——那么,他便赢得了摄影美。”
韦斯顿对摄影美的认识正是他摄影实践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