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建立县域商业体系《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
农村流通贯通城乡、连接生产和消费,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近日,商务部会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计划》概览
重点任务
一、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
增强县城商业辐射能力。鼓励县城购物中心、大型商超向乡镇延伸服务,布局前置仓、物流仓储等设施,完善家电、家具家装等商品营销、回收和维修网络。
提高乡镇商业集聚效应。升级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贸市场等,完善冷藏、加工、配送等设施,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
提升村级商业便民服务水平。加强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益农信息社等资源协作,推动村级站点设施共建、服务共享,丰富日用消费品、农资、邮政、快递等服务,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提高农村商业网点便民服务水平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二、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农村物流资源整合。鼓励邮政、供销、快递、商贸流通等主体市场化合作,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在电商快递基础上,叠加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等双向配送服务,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降低物流成本。
积极发展即时零售。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县城,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体系,对接本地零散的商超、便利店,精准匹配周边消费订单需求,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务。
三、推动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已有平台资源,提升区域数字化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加强企业供应链建设。以数字化、连锁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为手段,支持邮政、供销、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从传统商品批发、零售向上下游一体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转变。
培育县域龙头流通企业。加大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县域龙头流通企业。
发挥农村商业带头人作用。充分发挥县域大型经销商、代理商等渠道优势,加强物流分拨中心、前置仓等设施建设改造,为区域内商贸流通企业、便民商店、农民合作社等提供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等服务,建立适合县域发展水平的消费品、农资流通网络。
四、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加大优质商品投放力度。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依法依规开展消费数据分析应用,引导生产厂商为农村市场生产投放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
加快发展农村生活服务。结合乡镇商业设施改造,引导餐饮、亲子、娱乐、维修等服务业态聚集,促进家政服务向县域下沉。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自驾游等精品线路,吸引市民下乡消费。
五、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利用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打造一批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村播学院”。
培育“土特产”电商品牌。深化“数商兴农”,发展农特产品网络品牌。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变“流量”为“销量”,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
鼓励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加强与全国及本地直播平台的合作,“以工代训”“以赛代训”,面向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开展直播带头人技能培训,激发农村直播电商创业就业热潮。
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
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性作用,加强农商互联,推动农业生产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商贸、电商、农产品流通等企业向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建设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
加快打造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培育核心授权企业和产品品牌。
七、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依托农产品主产地、主销地、集散地,在全国统筹确定一批农产品流通骨干节点城市、农产品市场和重点企业。
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加强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干支线冷链物流、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进一步降低流通损耗。
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引导流通企业与农业生产主体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把县域商业三年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建立省级统筹、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抓好部署推进。
二、规范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日常监督机制,引入审计、监理咨询等第三方机构,加强资金决策、拨付、使用等环节审核,形成管护运营长效机制。
三、做好政策衔接
加强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发展改革、农业农村、供销合作社等单位相关资金的衔接,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强化大数据应用。加强部门间、部门与地方县域商业数据资源共享,充分依托已有信息化设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权威解读
8月15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吴科锋,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部长马继红,详细解读《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答记者问。
背景
农村流通贯通城乡、连接生产和消费,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工作。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出具体部署。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两年来,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县域商业网络持续完善。2022年,全国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 个,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3941 个,网点改造坚持“改设施、不改传统”的原则,保持了乡村的特色和底蕴。二是农村物流配送不断提速。2022 年,各地建设各类县级物流和寄递配送中心1500个,乡镇快递和邮件处理站点7600个,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三是农产品流通效能明显提升。2022年新增农产品冷库库容1080 万吨,产销对接活动帮助销售农产品760亿元,农产品产销衔接更加紧密。四是农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售同比增长87%,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127.6%。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县域商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商品种类还不够丰富、物流配送成本偏高等,需要集中力量,再接再厉,推动解决。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县域商业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促进作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县域商业三年行动,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商品服务等“短板”弱项,重点在“四个进一步”上下功夫,确保到2025年,建立起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良性循环。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3年至2025年,商务部将继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各地不断完善县域商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渠道更通畅。整合各部门优势资源,促进村邮站、电商服务站点、农村便利店等网点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二是进一步优化设施功能。增强乡镇商业的集聚效应和村级商业便民服务能力,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乡镇大集和农村新型便利店,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努力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与城市同样质量的商品,享受同样标准的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主体培育。支持各类农村经营主体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加强供应链建设。采用企业联盟、股权投资等方式,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发挥农村商业带头人作用,建立适合县域发展水平的消费品和农资流通网络。挖掘培养农村直播电商人才,增强创业就业带动能力。
四是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发展智慧物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支持县域邮政、供销、电商、快递、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市场化合作,开展共同配送服务。指导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打造一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形成更多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如何发挥系统优势,参与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具体举措有哪些?
马继红:供销合作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面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责无旁贷。
近年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全系统以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构建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供销合作社“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有效促进了农村流通发展。全系统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主营板块销售均实现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占比超过八成。
下一步,供销合作社将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更好发挥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积极推进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得到深入落实,努力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锚定做强“一上两下”这个目标。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冷链物流、建设中央厨房等不断拓宽产销对接渠道,着力增强农产品上行功能。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保障农资供应,拓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日用品连锁经营,扩大联采分销规模和品类,优化农村商品投放供给。
二是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推动系统流通骨干企业下沉县域市场,培育一批对农村基层网点辐射力强的日用品、农资流通企业,形成一批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产品企业。
三是强化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这个“枢纽”。因地制宜发展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强化对乡镇和村级网点的集中配送功能,提高商品统一配送率。
四是做优乡村服务网络终端这个“前沿窗口”。整合基层供销合作社土地、仓储等资源,建设乡镇综合超市;加强与村“两委”合作,将村级经营网点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增强联农惠农便民功能。
五是运用好创新这个“加速器”。抓好全系统日用品采购、农资和农产品销售三个平台建设,大力拓展联采集采业务;引导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实体经营网络加快发展区域电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加强与邮政、快递企业等合作,积极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
问: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在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方面还有哪些后续举措?
李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作出专门部署。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从2014 年起,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建立了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00多亿元,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设2600余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超过15万个乡村建设了电商和快递服务站点。
二是丰富了农民生活消费。截至2022 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 亿人。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通过电商进入农村,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2014 年至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1800亿元增长到2.17万亿元,扩大了11倍。
三是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电商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让农村各类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8 亿元,同比增长9.2%,比2014年增长了4倍多。
四是带动了农村就地创业就业。农村电商吸引一批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网商(店)已达到1730.3万家。
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农村电商作为县域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推动,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主体。我们将鼓励电商带头人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进行村播、店播、厂播,促进优势、特色、品牌农产品线上销售。同时,举办“村播”大赛等电商赛事,提升创业技能。
二是育品牌。充分挖掘农村“土特产”资源,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变“流量”为“销量”。
三是畅物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争取用3年时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物流配送中心、村村通快递。
四是优服务。我们将继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打造一批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增强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电商代运营等服务能力。
五是促转型。支持电商平台下沉农村市场,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问:农业农村部在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方面有哪些考虑?
宋丹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满足消费和市场需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生产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规模,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创建和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在流通端,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持续对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行重点部署。后续将继续推动商贸、电商、农产品流通等企业产业链向农业生产环节延伸,加强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及加工、仓储、包装、冷链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提高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产后集散能力、均衡供应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益。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110 个县开展工程建设试点,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提升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在消费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品牌打造,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精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强链对接,开展媒体宣展,强化海外推广,带动培育一批核心授权企业和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推动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建设,增强脱贫地区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支持脱贫地区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
问:文化和旅游部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促进县域消费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吴科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一直十分重视发挥乡村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作用,通过丰富优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一二三产业附加值,助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县域消费和农民增收。具体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培育优质品牌,以点带面丰富县域经济。2019 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工作,重点突出“乡村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紧密,能够带动当地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标准,近年来,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已有6000 多个省级、1597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以及4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形成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我们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通过餐饮、艺术、数字等提升项目,丰富完善了乡村旅游品牌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有效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打造精品线路,以文旅特色带动县域消费。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创新打造“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品牌,结合时令节气、文化特色、游客需求等因素,策划推出“春生夏长·万物并秀”“乡村是座博物馆”“稻花香里说丰年”“瑞雪红梅·欢喜过年”等主题,分批推出400多条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线路,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文化和旅游部门户网站线路专题单日访问量突破10 万人次,相关信息传播全网受众超过2.5亿人次。携程、美团、小猪民宿、飞猪、途家等平台推出乡村旅游线路产品专区,带动平台周边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50%。
三是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整合社会力量共助县域经济。2023 年春节前,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商务部等部门共同指导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活动汇聚全国乡村农文旅产品和乡村文旅特色视频宣传,整合行业协会、电商平台、OTA平台、导航地图等社会专业力量,通过线下活动、线上推广、直播带货等形式,让游客通过新颖的方式“游乡村、购好物”,在温暖乡愁中购得乡村好物,相关平台活动期间有效净销售额近4 亿元,订单量超过50 万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举办“种草”旅游活动,央视主播、乌兰牧骑和当地牧民一起走进直播间,用呼麦、长调、歌舞和特色美食,吸引游客购买村里的农牧产品,当天交易额60余万元。
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也取得很好效果。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五百五千”工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百县千碗”“百县千宿”“百县千艺”“百县千礼”和“百县千集”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吃浙菜、住浙宿、购浙礼、看浙戏、逛浙集将成为打卡浙江的“标配”。江苏省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发布“游乡村·促消费”百项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和产品,各市县推出旅游节庆、康养休闲、文旅融合体验等特色活动,激活激发县域消费活力。甘肃省深耕交旅融合、跨地区协作,打响“环西部火车游”品牌,让美景做“背景”,让乡村做“货架”,促进跨地区客源互送、线路互联、产品互补、市场互动。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完善政策举措、丰富产品供给、创新带动模式,引导各地因地制宜,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带动效益,促进县域消费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问:国家邮政局对巩固“快递进村”成果,深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而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快递服务需求有哪些工作计划?
边作栋: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快递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自“十四五”以来,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寄递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作用正在进一步发挥。但是,我们认为,与农村群众对高品质寄递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深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仍然是邮政业当前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现状,为下一步发展把准脉、开对方,今年,国家邮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先后前往8个省23个县,与一线经营者、快递员和普通村民面对面沟通,还组织召开数场座谈会,并开展书面调研。通过系统性地调查研究,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一是让网络“全”起来,也就是搭建全面贯通的县、乡、村三级寄递服务网络。《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建设改造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考虑。在县一级,要加强县级处理能力建设,尤其是推进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场地建设和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配置自动化分拣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在乡一级,主要是加强乡镇服务网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村一级,主要是推动邮政快递服务站点广泛覆盖,重点实施“一村一站”工程,加强县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为农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便捷寄递服务。
二是让通道“畅”起来。既鼓励有条件的快递企业自建到村的服务网络,也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寄递末端共同配送。《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鼓励邮政、供销、快递、商贸流通等主体市场化合作。我们支持企业在各自单独进村成本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县到村或者乡到村的共同配送,通过各类主体资源协作,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更加“稳得住”的快递服务进村。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各地在快快合作、邮快合作、快交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下一步,一方面要让这些案例更成熟、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向更多有需要的地区积极推广这些典型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
三是让服务“提”起来。通过柔性的制度建设和刚性的监管执法相结合,推动企业落实服务质量主体责任。同时抓紧修订《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引导快递企业在服务管理方面更加匹配农村地区需求。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对事关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质量突出问题,我们也将加大监管力度。
问: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在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方面有哪些考虑?
李刚:“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联系千家万户,既是服务城市居民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逐步建立起“骨干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生鲜电商”的多渠道流通格局。2022年,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超过1300家,农贸市场、菜市场4 万余家,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近10亿吨。但我们也看到,农产品流通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基础设施仍然不足,产销衔接还不够紧密,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少差距。
为了推动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县域商业三年行动中,将积极推动建立安全、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让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收入。
一是强化节点,抓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显示,我国农产品产地设施化处理率不足1/7,是影响流通增值的重要因素。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支持农产品流通、电商和商贸企业向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建设集配中心、仓储设施,增强农产品设施化、商品化处理能力。
二是完善链条,抓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2019 年以来,商务部开展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升级改造了5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00多个零售终端,打造了300多个跨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补齐乡镇集贸市场设施短板,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是优化网络,抓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冷链物流对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流通损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21 年以来,商务部累计支持各地新增冷链设施超过350 万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完善农产品集散地冷链分拨网络和销地冷链配送网络,布局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共冷库、低温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等冷链设施,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提质增效。
四是促进创新,抓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农产品电商具有商品多样性、购物便捷性、配送时效性等多种优势,是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广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发展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促进电商与农村产业全链条深入融合。
五是搭建平台,抓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今年,商务部已经在河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开展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已经组织100 多家流通主体深入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对接采购,帮助销售农产品7.6 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举办各种专题促销、集中采购等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搭建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