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走向农家美|中新网:探访农家乐“发源地”——郫都农科村

2024-09-21 09:28 中国新闻网  主页 > 村志 > 大国名村谱 >

打印 放大 缩小







【网络媒体走转改】探访农家乐“发源地”——郫都农科村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2月1日电(王爵)2月1日是鸡年新春正月初五,记者驱车前往成都郫都区友爱镇,探访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郫都区友爱镇是全国重点镇,成都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域面积46.25平方公里,共有218个村(居)民小组,人口4.2万人。

说起中国农家乐,就不得不提位于郫都友爱镇农科村的徐家大院。中国农家乐“第一人”徐纪元的大儿子徐世勇告诉中新网记者,80年代开始,徐家一直在自家的地里种苗木卖,所以家里环境不错,当时来村上的客人,就会到徐家来吃饭。凡是有客人来,徐家就会用自家的蔬菜、豆花、腊肉和鸡,准备一顿美味可口的农家饭招待。久而久之,徐家大院的幽雅环境和美味农家菜,就有了不错的口碑。

“从198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来徐家大院吃饭,当时,客人来我家吃饭,基本都免费接待。”徐世勇说,原材料都是自家种的,不好意思收钱。1993年,一位旅行社老总的偶然到来,改变了徐家大院的命运,“这位老总建议我们把它推向市场,向游客每人一顿饭收费20元,并答应通过成都郊县一日游的方式为徐家大院提供客源。第一批客人就赚了200多元,从此,徐家大院走上现代农家乐经营模式之路。”

徐世勇告诉记者,农家乐的第一代是1986年,父亲徐纪元在自家宅基地上修建了一座典型的川西民居,在新房周围修建了花台,摆放着各类盆景花木,十分漂亮。“当时从在堂屋能坐一桌人的小方桌,木凳子开始,来徐家吃饭喝茶的人不断多起来,我们就把当时四合院的院坝打扫出来,可以坐两三桌客人。当时我们都是自家人做饭,没有厨师,自己种的豆子做豆花、自己养的鸡做凉拌土鸡、回锅肉,自家菜地种的农家菜招待大家,非常受游客欢迎。”

徐世勇介绍说,当时客人越来越多,从成都周边区县和重庆等地的客人较多。由于接待能力有限,有时来的客人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游客多了,我们兄弟也长大了,住房也不够了。我父亲就决定必须改革升级,于是我们徐家大院开始了第二代产业形态升级,1995父亲开始修房子,按照小洋楼的设计施工,也增加了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可同时容纳8桌人用餐,还可以喝茶谈生意等。”

徐世勇说,在父亲当时的引导之下,徐家大院旁边的姑姑徐建华和姑父何召明看到我们的农家乐生意好能赚钱,客源不断,于1990年我姑父家开起来了第二家农家乐。到1995年,在农科村及友爱镇其它村就已经有几十家农户做起了农家乐。2000年左右,来农科村的客人开始多了,经常来的客人位子不够,客人开始抢位子,游客自己端菜。

据了解,2004年,徐家大院开始了第三代升级改造,修建了两栋中式别墅,能坐上40人左右的小型的会议室,共800多平方米。能够接待政府及企业会议和大型酒席等功能。也是这个时期农家乐的生意最为火爆,农科村所属的友爱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开农家乐,有300多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很多省份的人来农科村考察学习,他们考察学习后根据自己的民簇特色开起了藏家乐、羌家乐、蒙家乐等。

2012年,徐家大院开始了第四代提档升级,也就是现在的五星级乡村酒店。住宿、餐饮、会议、商务休闲和农家文化旅游等设施。据徐世勇介绍,提档升级后的徐家大院,是按照AAA级景区的建设标准设计实施的,功能和设施都比较完善。两栋五星级的乡村酒店住宿楼和一栋综合楼,能够接待大型会议和100桌左右的大型宴席。院内长亭、独亭、小桥流水、喷泉、假山、长短廊等景观,形成独具特色川西风格的徐家大院美景。

从2000年农家乐的火爆,到现在逐渐平静,从零散消费到现有的规模化消费,实现了一步步成长,业态也一步步完善。徐世勇告诉记者,如果不发展、不改变、不提升,产业就一定会死,我们抢先了发展的步子,几次改革提升都是发展的倒逼,徐家大院必须对未来农家乐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

2016年,也是徐家大院的第五代升级提升之年,在这5公里左右的地方,徐家在流转的土地上,建立了川派盆景博览园。徐世勇告诉中新网记者,徐家大院将把最早的农家乐模式进行挖掘,把农家艺术文化进行展示,现在正在建设中,还将把农家乐建成标准化,开设休闲旅游商学院,对现在经营的业主进行培训,传承和创新农家文化。最终把徐家大院打造成休闲度假、国际农庄旅游目的地。(完)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