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村庄深改|对郫县农家乐转型发展的调查研究(作者:张进伟

2024-09-21 09:16 《北方经贸》杂志  主页 > 村志 > 大国名村谱 >

打印 放大 缩小







对郫县农家乐转型发展的调查研究




 
北方经贸》杂志 2016年8期 

 

作者:张进伟

摘要:农家乐是农村新兴产业,随着小康社会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乡村游,给农家乐旅游业带来了的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对郫县农家乐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转型发展存在季节性、低端性、短快性、低效益性突出问题,并对郫县农家乐转型发展提出规划引领缺失、产业支撑不足、经营水平不高、管理服务还不到位、税收管理薄弱等建议。

关键词:郫县;农家乐;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8-0163-02

一、现状

目前郫县常年经营的农家乐已达15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1家,星级乡村酒店6家,星级饭店2家,带动从业人员1.6万人。2012年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11.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97亿元。其中,农科村2012年乡村旅游收入8 100万,接待游客198万人;2013年1-6月乡村旅游收入4 48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8%;接待游客112.2万人,同比增长11.5%。2012年,郫县在成都市19个区(市、县)中,乡村旅游收入位居第9,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位居第7。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性。

(一)季节性

季节经营特性比较突出,201 2年农科村旅游旺季时,游客日均量达9000余人,淡季时日均量1 000余人,战旗五季花田景区旺季时日游客量高达4.5万人,淡季时只有几百人左右,天气恶劣时,游客人数更少。旺季时农家乐经营达到300余家,淡季时农家乐经营150余家。

(二)低端性

绝大部分农家乐企业基础较弱、定位低、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除一些大规模农家乐(乡村酒店)能提供餐饮、住宿、会务等服务外,大多数农家乐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的休闲和简单的娱乐状态,“一杯茶、一副麻将,客人围着桌子坐一天”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临时经营的农家乐,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就地取材”,分布散乱、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特色不鲜明,仅仅提供一般性的“吃、住”,有的水、电、气等基础配套都还不完善。

(三)短快性

郫县处于成都近郊,都市交通体系通畅性、可达性高,属成都十五分钟经济圈;同时又处于通往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青城山、黄龙和九寨沟等黄金通道,过境游现象十分明显。同时,郫县旅游产业缺乏独特性、垄断性的资源优势,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严重不足。培育建成的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农科村)和两个3A级景区(川菜博物馆、战旗五季花田),未形成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效应,导致游客游览时间短,难以驻足消费、住宿,“半日游”现象居多。

(四)低效益性

政府投入大,收益少特别明显。根据旅游局统计的数据,全县已办理税务登记有118户,税务登记率不足旺季时经营总数的50%。以农科村为例,在创建农科村4A景区,2012年友爱镇投入财政资金4 000余万元改造景区基础设施、营造节点景观等,并且每年的管理维护、营销推广花费也在百万元以上。据地税和旅游部门提供的资料,农科村景区完成税务登记并有缴税记录的农家乐仅有15家,均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农家乐(含刘氏庄园、徐家大院),占经营总数34家的44%;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共8个月时间内,总计缴税仅606 894.96元,其中营业税仅390 779.92元。以此估算农科村景区全年税收也仅在10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引领缺失

目前郫县已制定《郫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郫县乡村旅游功能区规划》(2011-2025)、《郫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但还没有对农家乐发展进行专项规划,自主开发、无序发展、低端经营较为突出。特别是新引进的好项目、大项目,往往因重视引进建设,而忽略规划布局,导致项目不集中,产业不聚集,集成效应不明显,为其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也存在巨大浪费。

(二)产业支撑不足

尽管郫县旅游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但独特资源稀缺,以致到目前整个旅游业都还没有明确定位。同时由于近几年旅游业投入较少,潜力挖掘不够,基础薄弱、档次不高、竞争较弱;加之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较晚,还没有显现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总体旅游业的体量显得弱小,支撑农家乐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

(三)经营水平不高

多数农家乐采用家庭式经营,业主多数是农户,经营理念陈旧、管理粗放、发展方向目标不明确;从业人员以初中(高中)学历者为主,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没有受过旅游服务和餐饮行业规范的专业培训,其中以中老年为主,老龄化现象也比较明显。一些农家乐安全方面重视不够,环保意识不强,存在着安全隐患。一些农家乐财务管理混乱,对营业收入、接待等数量掌握不清。

(四)管理服务不到位

未出台相关制度办法,农家乐的食品、消防安全、环保、卫生、工商、税收登记等涉及的相关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或管理的有效措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投入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

(五)税收管理薄弱

一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业主大多是农民,大部分不熟悉税法知识,纳税意识非常薄弱。二是发票使用存在不规范行为。目前在农家乐消费中,私人消费占比较重,而个人消费者索要发票的意识不强,对私人消费不提供发票现象比较普遍。三是经营收入多,申报税额少。纳税人申报缴纳的税款,主要是由纳税人自报营业额,结合发票开具金额核定,由于“农家乐”大多是由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且相当一部分属季节性经营的,经营收人核定存在较大难度。

三、建议

立足郫县实际,推进农家乐转型升级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把生态文明贯穿于农家乐经营服务的全过程,做到建筑设施低碳化,农产品生态化,垃圾收集、污水治理、油污和油烟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再利用,燃料和照明等方面做好节能减排。二是规划引领原则。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民俗文化、道路交通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三是产业联动的原则。要把农家乐产业与旅游业、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推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一)加快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

以《郫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郫县乡村旅游功能区规划》和《郫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加快郫县农家乐发展规划编制,指导其有序发展、集群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要结合郫县乡村旅游“一条旅游产业廊道、二大旅游产业片区、六大旅游产业聚集区”空间布局,规划引导农家乐错位发展,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转变投资方式

大力倡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加快形成政府少投、业主多投、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要总结提炼战旗五季花田景区、成都川菜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模式,逐步在全县推广运用。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和多元化投资,加大对大型高端知名品牌、连锁品牌特色农家乐(乡村酒店)的引进开发,提升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三)加快提档升级步伐

一是继续大力实施农家乐提升工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完善休闲、娱乐、购物、运动、康乐等休闲体验配套项目设施,改善农家乐自身环境,健全服务功能,提升充实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企业提质增效。积极鼓励和引导精品农家乐向精品乡村酒店转型发展,实现向休闲度假转变。二是坚持走产业集群道路狠抓项目培育。借鉴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模式,重点做好新引进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培育和建设一批集旅游度假、休闲购物、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示范企业,打造农家乐连点成片形成合力及品牌优势,逐步把郫县打造成成都市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地。三是加大管理培训力度。积极邀请专家和专业管理公司对农家乐的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转变企业业主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农家乐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强宣传营销

一是加快组建高质量的营销队伍,尽快编制服务手册、统一标识和宣传营销口号,通过农家乐网站建设、举办农家乐宣传推介活动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大宣传推介。二是要深度挖掘望丛文化、川菜文化、蜀绣文化等文化特色,组织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努力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可在旅游产品上印制景区景点名称商标标识,进一步扩大景区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四是开辟旅游公交专线,将现有景区串联起来,提高景区之间的可达性、通常性,方便游客出行,实现资源共享。

(五)健全机制

一是“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牵起头,对通过制定农家乐布局规划,进一步理顺全县农家乐项目准入、规划布局、引进建设、管理营运等管理机制。二是指导农家乐协会充分发挥自律和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农家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维权等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发展活力。三是加强税收征管。旅游、卫生、工商、审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管理网络,及时掌握经营户的增减变化情况。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