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村庄深改|政府、市场、农民“三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探究——基于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案例剖析(作者:韩旭东,李德

2024-09-29 22: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主页 > 村志 > 大国名村谱 >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土名片网研学点睛导读】鲁家村是安吉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的典型,更是浙江省参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代表,其创新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三大产业共融发展,生活、生产、生态产生粘连,资源、资本、资产良性互动,以农产业综合化经营为主线,以“公司+村+农场”为开发模式,坚持推进旅游与生态农业、传统农业、高效农业等相融合,特别重视集中打造集农业科研、农业深加工、高效农业种植养殖、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休闲农场,在村域范围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村深度融合,从而在农村、农场、农民高度融合之中实现农村振兴、农业提升、农民富裕。





政府、市场、农民“三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探究——基于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案例剖析



 


      作者:韩旭东,李德阳,郑风田

(1.清华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2.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3.北京大学 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 潍坊 261000)
 

中国经济发展基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经历了农业支持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1],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治国理政的根基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国家在发展方向上发生根本的历史性转变[2],这一决策部署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4],也顺应了新时代亿万农民的新期待,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6]。2018-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围绕乡村振兴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强化了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建立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方式,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的支持保障机制。政府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参与者,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政策引领、规划制定、制度完善、法治保障、资源供给等途径起主要领导作用。乡村振兴本身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这决定了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作为持久支撑,只有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才能为乡村振兴释放持久活力[7]。同时,乡村振兴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8]。为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不同主体协同发力,彻底扭转城乡发展失衡的局面。

一、“政府、市场、农民”三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构建的基础

从农村发展环境与形势来看,农村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问题,盘活村庄公共资源是实现村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9]。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有力支撑。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同时,能够夯实农村社会治理基础[10]。从农村经济发展的“统”“分”“合”三个阶段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需要产权相叠、利益相关、要素相加、收益相享、治理相适、主体相信、政府相持、头人相带等条件[11]。为此需要发挥政府在村庄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也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即需要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机制,以政府支持撬动村庄资源,吸引市场资本下乡,最终带动村民致富。

(一)政府、市场、农民对村庄发展的作用分析

1.政府主导。政府需要在农业农村发展中承担关键责任,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的共识[12]。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作为一个“具有相当能力的市场主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甚至是地方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3]。在税费改革后,国家加大了对“三农”领域的投入力度,村集体所需资源依靠外生的政策性和制度性供给,外部资源输入成为村庄发展的重要依托。政府主要以“专项资金”方式将惠农资金投向农村,以项目制形式推动农村公共品供给[14],通过中央部、委、办的“发包”和招标,用项目奖励引导地方政府投入相应的“配套资金”来推动政策实施,已经成为国家力量不断下渗到农村的重要途径。由此,有为政府是乡村振兴的主导性力量,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秉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思路,三农工作成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向农村投入资源规模空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将以更大规模资源支持村庄发展。2020年9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出,要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十四五”期末,这一比例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每年土地出让收益投向农业农村的比例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至少16个百分点,约为1万亿元。政府支持成为村庄发展“第一桶金”的重要来源,可以此撬动村庄资源,将沉睡的资源激活,奠定村庄发展基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市场盘活。乡村振兴背景下强调政府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替代市场。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打破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障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配置农村资源要素。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中国农村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存量巨大,但是长期缺乏转化为资本的机制,市场化程度偏低,资产的财产性功能发挥不足,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不高[15]。从动态发展来看,市场化经营是激活农村资产性资源,强化村庄发展动能,进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赋权与市场化改革,赋予农村集体产权更加充分的发展权能,构建开放式和包容性的集体经济发展制度[16]。同时,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大量工商资本涌入农村,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进入农业领域并参与村庄建设等活动[17]。当然,资本下乡并非是静态的资源单向度流动行为,而是一个与村庄持续互动交流的过程[18]。如果外部资本“脱嵌”于村庄,不仅无法获得所需的发展资源,而且容易形成与村庄的对立关系,并最终导致资本与村庄的冲突,阻碍资本在村庄的发展[18]。

3.农民推动。尽管过去政府在农业农村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不断进行市场化改革,但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始终存在。其根本原因可归结为政府施政和激进市场化改制中忽视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主体性不论是在社会权利、市场权利还是政治权利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因此不能将乡村振兴片面理解成政府要去振兴乡村,而是政府引导、帮助农民自主振兴乡村,农民必须意识到乡村振兴是自己的使命,自己行动起来,不能被动地等待政府来“振兴或拯救”[19]。解决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核心在于“还权赋能”,加强农民在乡村社会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充分实现乡村自治要求,保障农民社会治理权利[20]。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他们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担当起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村集体在“统”上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要发挥农户在“分”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村集体作为平台积极主动承接外部资源发挥了“统”的功能,同时需要将农户组织起来,增强集体行动能力,发挥农户主体性作用。

(二)“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机制的构建

图1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乡村振兴机制

在回顾政府、市场、农民对村庄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的乡村振兴支持保障机制(见图1),提出以多主体多元化行动合力振兴乡村。

首先,有为政府通过外生的政策制度供给和专项资金投入推动资源资产化,以此激活村庄沉睡资源,从而奠定村庄发展基础。一方面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厘清农村资源权属,通过还权赋能为资源资产化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资源资产化提供有利环境。

其次,有为政府的支持推动了有效市场的建设,农村地区有效市场的建立能够打破城乡要素流动的障碍,资本下乡不断增多,并不断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以市场化经营实现资源资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有效市场的建立需要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资本市场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资本会大量流向经济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地区。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有利的政策和制度,并投入专项资金,为资本下乡提供较好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力量进入难以与独立分散的个体交易,需要与村集体建立市场关系。因此政府需要重塑村集体“统”的功能,做好对外来资本的承接功能,更要发挥对市场的引导作用。资本下乡过程中的企业只有广泛依靠村庄的平台功能,才能够嵌入村庄乡土社会,促进资本在农村生根发芽。

最后,有为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有效市场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农民主体性,有为政府重塑了村集体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效带动了农民参与。有效市场带来了新发展理念,激发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热情并通过多途径参与村庄发展。农民主体性的激活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改变其在产业发展链条中利益分配过低的状况,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一方面,有为政府通过重塑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分红收益,进行利益的二次分配;另一方面,有效市场通过灌输市场经营理念,带动村民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自身的创业收入。

综上,“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的三位一体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具体来看,政府有为通过资源资产化激活了村庄沉睡资源,市场有效通过经营市场化推动了资本下乡,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进一步激发了农民主体性,在产业发展中农民参与度显著提升,多主体共创共享促进了收益均衡化,进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二、案例描述

(一)案例获取和研究设计

为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研究团队于2019年7月和2021年5月对鲁家村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访谈了与村庄发展相关的内外主体,包括村支书、村主任、村旅游公司经理及普通职员、家庭农场主、民宿经营者、乡镇政府与县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村民等,访谈时长超1 200分钟,通过对访谈录音整理共形成11.5万字的文本资料。除实地访谈外,研究团队还对鲁家村进行了持续跟踪,与受访者建立了长期的联系,通过微信、电话和腾讯会议等途径多次线上回访与交流,以便及时更新对村庄发展情况的认知。除一手访谈资料外,研究团队也收集了大量二手资料,既包括村庄内部关键信息人提供的文字资料,也包括媒体公开报道、相关文献等,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单案例研究作为一种适合理论建构的探索性研究方法,适合回答现有研究尚未充分解释的领域中存在的解释性和探索性问题,能有效克服问题的复杂性和时效性,通过现象对理论或规律进行提炼。同时,单案例研究中要选择突出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扩展现有理论视野[22]。尽管单案例在研究普适性和解释信度相比多案例研究有所欠缺,但是单案例研究在理论建构深度和探索性发展路径分析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如何捋顺政府、市场、农民之间的关系仍是有待探索的关键性问题。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政府、市场、农民在各自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相互协同促进村庄发展。因此本文以鲁家村单案例深入分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支持保障机制,以期补充当前乡村振兴研究中关于政府、市场和农民作用的理论分析,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现实案例。

(二)案例简介

鲁家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镇的东北部,全村16.7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村,人口2 200人,曾经是一个守着绿水青山的贫困村。2011年,新上任的村书记朱仁斌和村“两委”新班子穷则思变,以全县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为契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胆实践“美丽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2012年起,鲁家村高标准实施了“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村组亮化、水源净化”等“五化”工程。2013年建成美丽乡村,一改过去脏乱差的落后村貌,成为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卫生村。2014年,鲁家村开始建设中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并于2015年成功创建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经过统一规划与建设,2016年鲁家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2016年底,鲁家村成立了美丽乡村“两山”培训学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一批理论丰富的基层“两山”实践带头人。2017年,“田园鲁家”综合体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鲁家村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把周边村落纳入规划范围整体联动,引入市场资本逐步实现从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从贫困到富裕的目标。总的来看,鲁家村的发展充分利用了政策红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为穷则思变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为“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阶段;第三阶段为田园综合体发展阶段。从第二阶段开始,鲁家村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本文重点分析此阶段及之后鲁家村的发展变迁(见图2)。

图2 鲁家村发展历程

1.“公司+村庄+家庭农场”发展阶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鲁家村聘请的专业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时提出了主题农场聚集区模式,即“一个‘特定主题的核心吸引物片区’+多个‘主题农场’+加工区+仓储区+综合配套区”的以农业生产与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新型产业发展集聚区。鲁家村先期设置的20个差异化、特色化的家庭农场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见表1)。为提高家庭农场竞争力,形成品牌优势,鲁家村在2014年引进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公司出资2 500万元建设游客中心、火车站,购买小火车、电瓶车等。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以观光小火车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组合成不收门票、全面开放式的4A级景区。鲁家村以“公司+村庄+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至2015年,鲁家村基本建成家庭农场示范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至2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至2.8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效益初显。

表1 鲁家村家庭农场与综合体发展定位

2.田园综合体建设阶段。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概念,鲁家村再次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1+3”联动发展模式,打造能复制、可推广的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2017年7月,以鲁家村为核心区块,辐射周边南北庄村、义士塔村、赤芝村的“田园鲁家”综合体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鲁家村通过资源整合,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优势、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不断调优资本结构,推动资本总量滚动变大。2020年五一前夕,“田园鲁家”景区正式启动规范化运营,同年12月,鲁家村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目前,“田园鲁家”核心区已经完成20余个农业和休闲旅游项目签约,成功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约20亿元,既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又推动了区域整体发展。

三、案例分析

(一)“政府有为”撬动沉睡资源

鲁家村坚持安吉生态立县的战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借助有利政策和政府资金支持,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全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发展。有为政府对沉睡资源的撬动主要体现在激活村庄存量资源和引入社会资本两个方面。

1.争取项目资金激活村庄资源。对于一个有待发展的村庄,政府支持是村庄发展的第一步。2011年,鲁家村以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政策支持集聚的载体和平台,抓住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全力争项目、争政策,用好用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奖补、环境综合整治等的项目资金和利好政策。通过争取不同单位/部门的支持,整合各级各类涉农政策和项目,形成村庄发展的启动资金。鲁家村从“以奖代补”的创建奖金里预支了80万元,又依据安吉县交通、水利、卫生等部门的有关交通、河道、环境整治等的政策,争取到6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并通过其他途径筹措的资金成功地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2015年6月,16个县级部门召开了“关于鲁家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暨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会议,形成了各部门在项目申报、落地、环评、消防验收等方面共同支持的局面。2016年安吉鲁家观光园还被列为县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在上级政府支持下,鲁家村从2013-2016年获得项目资金1 700多万元,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而在创建成功当年又进一步获得相关资金扶持,具体如下:财政奖励120万,两年复评期每次通过各奖励80万,递铺街道以县“乡村经营示范村”奖励标准1∶0.7配套(280万×0.7=196万)。

当时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乡村建设,发展方向是美丽乡村分四步走: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很多村庄就是按部就班走。我们2011年干了之后发现这样干时间长,考虑是否可以把四步变成一步走。……通过这一步就整合了政府。政府也是一样的,哪个村干得好,资源就给那个村。谁能把美丽乡村建起来,经营做起来,领导为何不帮。这样村干部就主动找领导,而不是领导叫我干。……鲁家把这个干好之后就解决了现在的瓶颈问题啊,他肯定会整合他的资源办好,因为他要树榜样嘛。把鲁家村干好了别人就可以复制模式。(LJC-CN01-ZRB-20210525)

2.整合村庄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政府支持激活了村庄资源,村庄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资源资本化。鲁家村整合老学校、旧厂房等村级集体资产,利用村里原有的村委会办公楼,争取了1 0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指标建起20幢商住楼,卖一半出租一半,拿到300多万元收入;将村里空置多年的小学校舍对外拍卖,收入100多万元租金;流转村民承包耕地、山地,对河流湖泊进行整治利用,活化为村庄经营资源。此外,在着力转变以往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设施负债式投入上,鲁家村将所有上级部门投入的项目资金及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转化为资本,与引进的旅游公司按投入分别占股,享受旅游收入分成;将田园综合体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采用量化折算入股,用于基础设施和搭建平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村企合资”的联动运营机制。同时,积极放大鲁家村因交通改善而形成的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优势,以及基本形成的产业优势,不断调优资本结构,推动资本总量滚动变大。

在我们干这个过程中,以财政的资金作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我们怎么干起来,引进财政资金做基础设施,然后引进旅游公司,你来搞经营,我财政资金入股,……无论你是政绩工程还是非政绩工程,我都能把它转化成我持续的现金流。因为我们鲁家村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这是最重要要做的事。(LJC-CN05-20190724)

(二)“市场有效”促进资本下乡

有为政府撬动了村庄沉睡资源,村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市场力量进入,在进一步促进资源变资本,打造发展极的同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经济能人和外来商人的经营理念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市场力量的有效发挥,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下乡。“市场有效”推动资本下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发动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回流内部资本,二是借助对外招商众筹外部资本。

1.发动经济能人回流内部资本。经济能人具有市场经营理念和一定的资本积累,发动经济能人回村发展对于利用市场力量发展村庄有重要作用。市场项目成不成,招商引资是关键。招商首先考虑的对象是本村村民,不管成功与否,都该先咨询村民投资意愿,这既是将最大机会与利益留给村民,也防止了可能发生的矛盾,以免“万一以后赚钱了,村民说有好事你怎么不通知我们呢?”(LJC-CN01-BW-20210521)鲁家村招商引资最开始不顺利,没人参与。即使政府支持撬动了村庄资源,但政府前期投资主要在于“补短板”,村庄进行了必要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还没有形成产业的雏形。这个时候就需要能人发挥带动作用,“刚开始必须得村干部带头干,下面才有人敢投。你村干部都不敢投,其他人谁敢投。”(LJC-CN01-LYGSWZ-20210524)第一批农场主包括村书记、退休村干部、妇女主任等,并且他们动员身边的人也参与进来。村书记自己投资了红山楂农场和道甜农庄休闲谷,而且积极鼓励乡贤回来投资,动员他们将原来在外面的资金撤一部分回来,与其在外面投资,不如投到自己家乡来。在村干部动员下,鲁家村9名乡贤返乡创业,注资领办农场,累计投资近亿元。

2.招揽外来商人众筹外部资本。鲁家村招商引资前期针对本村村民回流内部资本,之后才层层对外招商,由县向市、省、国内外拓展。鲁家村实施“1+4+N”项目招引模式,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成立杭州、上海、江苏以及安吉4个招商组,组织12名乡贤能人,通过上门走访投资人、举办招商主题活动等办法,集中性、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村书记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向客商介绍县委县政府的优厚政策,村庄景区的宏大规划。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它采取对外众筹的方式,借助市场力量,突破了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

因在发展中逐步建立了品牌并且打响了名气,很多投资方都想到鲁家村来。因此从2016年起村庄对待资本的方式也由招商变成选商,除了要求投资方具有情怀、理念之外,还得有自己的经营方案、获利方式,投资标准也从起始的只要有200万就可以当农场主,变为必须2 000万以上才可以。截至目前,鲁家村20家农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庄四周,每个农场都是一个景点,并由观光火车串联成一个大景区,形成了互不重复、各有特色的家庭农场集群,这种差异化的发展使整个村庄变为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吃住、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为游客提供不同的农事体验、民宿休闲、农产品采购等服务,游客可以在此感受采摘体验,品尝农家土菜,同时还能烧烤、垂钓、制作手工,形成“游、吃、住、购、娱”为一体的休闲生活体验。

(三)“农民主体”推动收益均衡

1.参与二次分配保障收入公平。安吉很多地方村庄被开发了,但老百姓没富起来。开发商赚的钱很少分给老百姓,充其量解决少量就业且招工是有条件的。在这种情况下,鲁家村决定招进来的产业除了征地之外,村庄还通过项目资金入股企业参与利润分成,这样村庄和农户的发展也有了依靠。这就是以政府资金撬动村庄资源,进而吸引市场资源,外来资本在发展的同时反哺村庄。村庄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用小火车串联农场,参与利益分配。且整个鲁家村品牌、“两山”学院培训收取的费用、返利收回来的钱也用于二次分配,鼓励纯农业农场发展。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性还在于常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经济收益,未考虑合理公平的收益分配。鲁家村在数字乡村行业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和现状的“二次经济分配”体系,以大数据为支撑,结合农场客流量、农场规模和农场投资额三方数据,借助专业智能设备进行全面精准的流量监控与游客跟踪实现游客消费溯源,合理设置比例系数,建立一个对20个家庭农场都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体系,最终实现鲁家村二次经济收益公平公正分配,这也是鲁家村模式成功的核心保障。

大家都知道农场里面有三产,有住宿和餐饮业,它的收入可能远远高于一产的。但是很多的景观打造,各方面的一些接待,都是靠一产环境的打造才能吸引人过来,如果没有二次经济分配体系,那大家都不去做,都跑去开民宿。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整体村庄的景区,整个大的体系,必须要有人做出一定的服务,做一些配套,这个趋势我们就通过这个方式来补足给种植业这批人。(LJC-CN04-20190724)

2.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收入多元。鲁家村在发展中坚持让村民充分参与、收益共享,通过发展激发村民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2014年鲁家村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原村经济合作社转为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自动转为股东。通过深化村级股份制改革,推动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实现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村民收益包括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村内就业收入、创业收入、分红收益、培训收益。2014-2018年,村民股权每股由375元迅速增长到近2.5万元,股权增值了66倍多。鲁家村项目建设完成并运营后预计将直接产生超过300余个工作岗位,间接产生的岗位超过1 000个,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工资收入超过3 000万元。有了工作之后村民面貌发生显著改变,从之前的无所事事到如今的始终都有活干。且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鲁家村传统农民一去不复返,职业农民、职业经理、农民企业家等新型农民成了生产经营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鲁家村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全员就业、全村创业”的良好氛围。根据村“两委”统计资料,鲁家村人返乡创业人员约110人左右。

当一个村庄做好了,村民得到了效益。孩子在学校考试以鲁家村为标题,他自豪。村民家里有喜事,他说我包两列火车,让我们的亲朋好友坐坐火车感觉一下。当村庄建设成这样的时候村民会破坏它吗?村民集体荣誉感是这样建立的,谁都不愿意破坏这个环境,因为他觉得把这个环境破坏了有损他自己形象,因为在这里他也是股东。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体系优势。(LJC-CN01-ZRB-20210525)

四、延伸分析:鲁家村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助力乡村发展

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由此拉开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2005年他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08年,安吉县结合省委“千万工程”,立足县情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模式。2017年安吉将美丽宜居乡村上升为最美县域战略,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转型。目前,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成为“国家标准”。

鲁家村是安吉发展的典型,更是浙江省农村发展的代表。政府从政策制定、资源供给、产业支持、发展保障等多方面综合发力,全面帮助村庄发展是浙江省美丽乡村成为全国标杆的重要基础。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成为村庄发展的根本遵循,尤其是安吉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导向,坚持绿色发展,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成为“两山”理论实践标杆。同时,政府以项目资金下乡的方式撬动村庄资源,进一步制定产业政策助推村庄产业发展壮大。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安吉县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实行“以奖代补”,对有作为的村庄进行激励,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发达的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有效的市场力量是保证村庄发展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关键,自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以来,在市场影响力持续作用下,浙江的乡村振兴已进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的阶段。推动资本下乡,县域资本是首选。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经济也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切实发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县域资本越丰富,其所辖村庄越有可能发展起来。鲁家村招商以本地乡贤为主,他们不仅具有资本,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村庄怀有感情,有村庄变好的愿望,当村庄发展起来,他们也有自豪感与成就感。而且,在村庄创业,如开民宿的村民大多是在县城有正式工作的人员,离家不到半小时的车程使得他们能够在不耽误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兼顾村庄事业,也解决了在家父母的工作,甚至能够吸纳亲友劳动力。另外,县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当地人才,人才回流也以本土人才为主。鲁家村的公司通过招聘职业经理人打理,所招到的主要是本县域人才。本地人才更熟悉当地情况,处理问题更适宜。这是因为涉及村庄发展的事务通常很难用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去处理,在农村这一人情关系网络交织的环境里,非正式制度反而能够发挥着更广且更有效率的作用。

(三)农民主体性发挥需要领导者的带动与激励

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农民主体性和主动性,其主体性的觉醒与发挥不仅需要领导者的带动和引导,还需要发展环境的影响,通过见证和参与两方面激励其参与村庄发展。现任村支书返乡就得益于乡贤的推荐,他是乡贤的代表,因为有类似的事业经历,他的发展理念能够迅速获得认同,进而通过资本下乡反哺家乡。同时正如村支书所说的他擅长“画饼”,通过村庄规划,结合政府支持政策,能够向农场主等外来资本描绘鲁家村发展方向。基于对他的信任,外来资本敢于尝试。另外,在村庄发展中,领导者参与村庄建设,建立村庄发展核心,这些代表性人物本身嵌入于村庄,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这样,村庄发展理念逐步由内向外统一起来,尤其在村庄发生实质性变化后,村民对村“两委”的认同加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村民主体性激活,广泛、深入参与集体事务中,村庄形成了强劲的内生发展动能。无论是在农场、公司务工,还是自己创业,村民与村庄之间建立了共赢的利益关系,自然会维护村庄利益。

(四)“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支持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鲁家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政府、市场、农民“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见图3)。政府作为基础性力量激活了村庄资源,在积极发挥宏观规划统筹作用的同时,提供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制定帮扶措施、产业政策支持村庄发展,并支持和引导市场力量下乡;市场力量响应政府号召下乡,通过对乡村资源经营提升发展效率与效益。不同市场主体之间通过合理的机制联动经营,收益均衡分配。农民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积极参与村庄发展实现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政府、市场、农民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促进其他主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了从个体到集体,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进步的全面提升。因此,“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的“三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是乡村振兴从规划到现实的依据。

图3 乡村振兴“三位一体”支持保障机制

五、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治国理政的根基所在。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的支持保障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为此,需要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三位一体的发展保障机制。这一机制中,有为政府通过还权赋能推动资源资产化以激活沉睡资源,而且有为政府为构建有效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发展环境,为吸引市场资本下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村庄沉睡资源的激活也吸引了更多资本下乡经营资源,有效市场以良好的经营理念和竞争意识推动经营市场化。有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效市场的发展理念都激发了农民主体性,在产业发展中农民主体作用推动了收益均衡化,并最终促进了农民生活富裕。

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和各主体协同发展,打造了以农业生产与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新型产业。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有为政府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激活村庄资源,并通过整合村庄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撬动了村庄沉睡资源,促进资源化资产助推了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市场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内发动经济能人和对外招揽外来商人来实现,这两类群体具有市场意识,善于经营管理并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对发挥市场力量具有重要作用。鲁家村通过发动经济能人回流内部资本和招揽外来商人众筹外部资本,有效利用市场,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下乡。收益均衡主要通过参与二次分配保障收入公平和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收入多元来实现,产业发展多主体共创共享促进了收益均衡化。

进一步分析鲁家村的发展可以看出,首先,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是村庄发展的根本遵循,尤其是安吉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成为“两山”理论实践标杆。在实施过程中,安吉县结合县域实际、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入规划中,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大乡村来统一建设,以资源下乡的方式撬动村庄资源,进一步制定产业政策助推村庄产业发展壮大,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发达的县域经济是资本下乡的基础,也促进了人才回流。浙江省鼓励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村庄经营,市场资本则通过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利用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将乡村资源变现,市场力量的充分参与保证了浙江省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发达的县域资本更是深深嵌入地缘关系与血缘关系之中,且能充分利用非正式制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实现外来资本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动。最后,农民主体性的觉醒与发挥需要领导者的带动与引导,更离不开发展环境的影响。在现有的村庄经营过程中,村集体更多的是作为村庄经营者,负责引进资本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负责协调好村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资本在村庄内生根发芽并实现有序发展。村庄领导者建立村庄发展核心,引导村民与市场主体、村庄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激励其在村庄发展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积极振兴自己的乡村。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