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和实践路径
作者:周娟
[摘要] 庭院作为乡土社会的标志性建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其特殊价值。庭院中除了通过发展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带来的经济价值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态价值。所以,庭院经济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经济范畴,值得我们重新去审视、认识、挖掘,让庭院经济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得以创新性地运作,使庭院经济起到促进共同富裕、美化生态环境、培育乡村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庭院经济;乡村特色产业
[作者单位] 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
庭院经济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根据农户院子及周围空置土地可以发展种植和养殖生产,能够为农户带来一定的效益而提出的。2022年9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好这一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而发展庭院经济将会对乡村振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发展庭院经济应该引导广大村民因地制宜,以家庭为单元,以庭院为阵地,在房前屋后“方寸地”积极探索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小花园、小作坊、小景点等,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庭院经济的重要价值
增加收入,帮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关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全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在农村,在18亿亩土地红线要牢牢守住,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背景下,想要靠大建工业园区、大搞基础设施等简单粗放的模式来拉动农村发展已经不具有可行性,而庭院经济可以让更多农民群众依托于庭院开展特色种植、多种养殖、休闲旅游等,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路径,也有利于帮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拓展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发展。近年来,不少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开始回流返乡,亦有部分原来依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打工群体,由于行业周期景气度下降,出现在家待业现象。这些人员必须安排好他们的再次就业,否则极其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乡村庭院经济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韧性,在经济阶段性波动下,能够吸纳部分失业返乡人员,保障他们最低生存需要,从而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让他们有田可种、有事可干、有钱可挣。
美化乡村,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庭院经济作为乡村社会的一个特定存在,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发展庭院经济,可以让房前屋后的空地不再杂草遍地,一方面通过树立“小空间大经济”思维,利用庭院内外的“巴掌地”,探索推进小种植园、小果园、小养殖园、小作坊为主的“四小工程”,让庭院成为瓜果飘香、绿意盎然的生态家园,让乡村成为绿色生态、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继承传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文化价值。数千年来,以家庭副业、种植瓜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成分。时代发展到今天,庭院经济对于人们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价值,更是一种重要的乡村文化的外在体现形式。比如庭院经济可以普及农耕文化,而这些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庭院文化属性其实可以成为城市和农村的纽带,留住一代代乡村人的回忆和乡愁,也吸引着城市人前来体验别样的生活。所以,庭院经济承载着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价值。
通州区乡村庭院经济的发展问题
通州的庭院经济还处在发展的初级形式,其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庭院经济实践主体的老龄化。市场经济驱动下,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大都进城务工,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一定程度决定了庭院经济实践主体的老龄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通州区65岁以上人口有25.68万人,占总人口的23.21%,说明通州区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而通州乡村的老龄化程度则更高。实践主体的老龄化就带来思想意识程式化现象严重,他们习惯于沿袭自给自足的传统种养模式。而且几十年的实践让农民对于农业产生固化认知:认为农业出产经济效益慢且少,更何况是零散的自留地,更难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所以,经济效益驱动力相对弱化。房前屋后的空地产生的经济价值不大,而维护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却很高,所以,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主观上不重视庭院经济的价值挖掘,缺乏经营意识和创新思维,行动上就表现为按部就班,不思改进。
庭院经济实践模式的单一化。根据《2021年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4.5万人,下降3.82‰,人口还处于净流出的阶段。人们更热衷于走出去打工赚钱,加上南通是建筑之乡、纺织之乡,所以青壮劳动力都出去从事建筑或者家纺行业,没人愿意在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花心思、搞创新、谋发展。走进乡村庭院发现农户种植的蔬果种类有十几种之多,但多为传统农作物。大部分农户虽然开展小规模养殖,但一般以鸡鸭鱼为主,还处于初级种养状态。规模小、品种单一、特色不突出,庭院经济组合发展的优势基本没能发挥出来,更谈不上建立品牌,效益自然难以提升。
庭院经济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作为农业主管部門,对庭院经济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缺少全局角度的发展规划、组织管理、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整体布局,更谈不上对庭院经济进行资金、技术等的支持。而作为庭院经济的实践主体——农民,受自身素质、思维等的束缚,更是缺乏庭院经济的概念,自然无法上升到发展庭院经济的高度。所以,当下庭院经济处于无人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农户间缺乏充分沟通和协调配合,这样就直接带来了零散种养、零散销售,形不成生产链、销售链,最终也就难以形成发展庭院经济的合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
如何实现庭院经济从“小而精”向“大而深”转变, 提升庭院经济横向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联合,形成协同效应;纵向朝着加工方向挖掘,不断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庭院经济的难题。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庭院经济多维发展空间。分散的庭院经济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才能真正做到化零为整,化劣势为优势,探索出一条庭院经济特有的多维发展空间。《指导意见》亦为庭院经济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提出要坚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相协调,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的要求,加大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提升组织化水平,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庭院经济推进中,既要防止各自为政,也要防止千篇一律,可以结合村镇实际,一村(组)一景、一村(组)一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还要予以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设立庭院经济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庭院经济+旅游”“庭院经济+绿特”“庭院经济+农特”,以庭院经济带动旅游、农特、绿特产品,持续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多样化、品质化。
点面结合,探索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村联动模式。目前庭院经济总体规模有限,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所以,发展庭院经济,既要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引导群众做大、做强、做靓庭院经济,也要着力解决庭院经济的分散性、自由性问题,积极推行村村联动,结合每个村的特点,积极推进“合并同类项”,把条件相似的村整合起来,拓展庭院经济振兴的大空间,形成分散的“大面积”、小庭院的“大效益”,积极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货大压舱”的良好态势。同时引导农民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实现与消费者的对接、与市场的对接,走庭院经济产业化道路,推动形成市场带动龙头、龙头带动庭院、庭院带动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推进庭院经济规模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示范效应。
精准靶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针对性发展。庭院经济要紧贴时代,精准靶向市场需求,瞄准现代人对于有机农副产品、休闲旅游、子女劳动教育的需求,针对性靶向开发。如针对城市高端人群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可以发挥庭院种植、养殖精耕细作的优势,适度发展低农药投入、绿色健康的精细农产品,并达成定向供给需求。针对城市人群对于乡村休闲的需求,可以在邻近城市的农村,积极探索开展休闲垂钓、亲子种植QQ农场、开展现代农业科普及农耕体验活动。通过“城里人+农家院”的方式,鼓励城镇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到农村认领庭院,自耕自种或农户代耕代种,让城里人走进农家院,把农村庭院变成城市居民的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吸引城市人周末往农村流动消费,让庭院经济成为人们精神的栖息地,成为儿童科普、农耕体验的特色场所。同时,可以探索“城市食堂+庭院”、“园子蔬菜”专营店、“庭院产品专柜”等,引导企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机构以及各大超市旅游文化经营主体等与各乡、村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帮销、订购、包销庭院经济产品。
依托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庭院经济服务体系。以往对于庭院生产物的销售,大多数农民缺乏渠道,更多的是拿到周边乡镇集市零售,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低下。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夯实以订单统销、经纪人代销、社会力量帮销、包保包销、定产定销、电商直销等多形式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借助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培养庭院经济的“网红”“代言人”,为农副产品、乡村休闲旅游走出去提供媒介,让外面的人通过网络来了解庭院经济的绿色产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从而带动更多城市人群购买庭院经济产品,体验庭院经济文化。
树立典型,激发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乡村振兴,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农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力军,这就需要我们激发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积极培育、挖掘发展庭院经济的典型,积极开展庭院经济示范户的评比活动。通过大力宣传宣讲、组织参觀,让农民看到庭院经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指导意见》亦要求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当地产业乡土能人、经营大户等示范带动作用,用好“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模式,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领办、订单生产、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庭院经济经营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统一培训、统一供料、统一收购,走分散生产、联合经营、规模发展之路,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