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食物观加强食物供应链安全
摘要: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已经由单一的数量安全上升到食物的整体安全,即“大食物观”。本文以“大食物观”为切入点,在阐述食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食物供应链中各个方面亟需关注的问题,对我国食物供应链安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
关键词:大食物观 食物供应链 食物安全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已经由单一的数量安全上升到食物的整体安全,即习总书记所说的“大食物观”。这一战略的实施,它不仅关心老百姓是否“买得到”,吃得饱,市场上粮食销售与购买的平衡;更关心的是否“吃得好”,在市场上每天买到的粮食、鸡鸭鱼牛肉猪肉等食品的种类、营养、质量、安全等问题,老百姓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填饱肚子”,发展到食物结构、营养均衡、需求多样化、可持续性等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局的情况下,大食物观更要考虑的是粮食、猪肉、鸡鸭鱼、奶粉等食物组成的数量、质量、生态、环保、价格、运输、储存等综合性、持续性和长久性保障。
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就要做好食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俄乌战争引发东西方严重对立,全球粮食、能源价格上涨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有底线思维,首要任务是要确保十四亿人口的口粮安全,保障全体国民不饿肚子,在特殊情况下,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从食物产业链的上游来看,主要需要做好生产环节的保障,保证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种子安全,也要做好猪、牛、羊等农牧业动物种子资源的安全保障。中下游涉及育苗、育种、土地、农药、化肥、水源、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检测、仓储冷链、运输等环节的安全保障,从食物供应链看,既有鸡鸭鱼、猪牛羊等动物来源,也有红薯、大豆、高粱、玉米、土豆、小麦、水稻等植物来源。从食物产地链来看,既有国内食品供给链安全,也有从国际市场进口链的安全。可见,食物安全保障,涉及的面宽量大,既要加强常规性的数量与质量核查,进出口检验检疫,也要防止病虫害传染,还要做好天气预报、水土保持、水源供应、土地整治、污染治理等基础性工作。
食物安全供应链的重点必须放在国内。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不可控制因素较多,我们要把食物安全重点放在国内。要做好动植物的生产加工、养殖、储存、运输、消毒和消费等多环节、多流程、多主体、跨区域的产业保障体系,保障农林牧副渔相关产业生态共生共赢的系统安全,全方位多层次地建设食物安全保障体系。现在工作重点是要按照中央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場的精神,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带等人口稠密地区,农副产品集中生产区新建高标准的大型冷库和适合大型农用物资运输的道路、桥梁,确保农副产品输送便利快捷高效。不得以疫情防控原因,层层加码防疫,擅自切断粮食、蔬菜、水果、猪肉、水产等物流通道,确保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的快捷畅通,确保买得到、运输送得到。
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要特别做好森林食物链的系统工程。要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提高林业的食物产出。建国七十多年来,我国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大力推进治沙种草,绿化山川,林业为国人直接提供了大量的苹果、梨、香蕉、樱桃、桃子、栗子、李子、杏子、柑橘、枣子、核桃、木耳、茶叶、人参等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和中药材,间接提供猪牛羊鹿、鸡鸭鱼兔等各种动物食物。大力发展林业,可以继续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绿化环境,新增耕地,扩大粮食生产面积。
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要做好江河湖海食物链的系统工程。建国以来,我国全面治理了长江黄河、淮河等几大水系,修建了数万座大中小型水库,满足了农业生产、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需要,在主要河流及骨干河流上修建了水力发电站,整修了山坪塘、湖泊、盐碱地等,对周边海域进行了系统的生态治理,这些基础性设施建设,为我们开发江河湖海的食物创造了条件。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小浪底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内陆湖泊、水库,300多万的海洋渔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洋等海洋,也应当纳入视野,让丰富的国际海洋渔业资源为我所用。
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要做好设施农业食物链的系统工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需要重点发展精细化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成一大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在西北部地区,地广人稀,由于气候变化,降雨量已经显著增加,需要加紧做好良田化改造工程,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西部水资源、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统筹开发,及时启动筹划数十年之久的红旗河工程,把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到新疆、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彻底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和沙漠化问题,大力开展水土改良工程、人畜饮用水安全工程,可以新增10亿亩耕地,绿化30亿亩沙漠,彻底扭转沙进人退的困局,使西北地区变成美丽富饶的大粮仓。
保障食物供应链安全,也要眼睛向外,高度重视国际食物链的开拓,除了继续坚持全球采购之外,尤其是要加强南极磷虾等新资源的开发。要继续加强远洋和深海渔业的发展,研究大洋渔业发展和捕捞规律,组织高技术的捕鱼船队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公海海域加强捕捞。要高度重视南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南极资源的开发。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已经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磷虾营养结构、磷虾个体发育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为此,我们要积极主动构建南极资源开发规则的制定,掌握话语权。鉴于南极生态良好,每年可以生产数亿吨磷虾,我们要抓紧时间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破冰捕捞船,科学合理地捕捞、加工生产高质量磷虾食物,以减轻本国农业生产的压力。
保障食物供应链安全,要大力实施生物科学创造食物工程。既要以我为主,要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学科研究,要加强农业科技等基础学科投入,注重前沿技术的攻关,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保障食物供应链安全,充分发挥科学家的独特作用,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特殊贡献,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农业种子培育、基因改良、生态修复、生物制药、节能节水、食物安全、信息数据等走在全球前列,实现全天候智能化、生产清洁化、产业低碳化,废弃物资源化,弱化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构建起优质高效的高科技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为确保我国食物供应安全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和科技力量支撑。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和合作,做好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等创新性工程,重点是学习和借鉴美国、以色列、日本等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从空气中、从实验室、从蔬菜大棚、从深海等生产安全可靠、营养丰富的高质量食物。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