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未来家园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栏头拓制:乔杨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
基于城市韧性视角的广东省第三方城市体检方法
李 鹏 杨雪莹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1 将“城市韧性理念”引入第三方城市体检
1.1 “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背景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关于建立城市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任务要求,城市体检成为城市治理的创新手段。
2019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选取了11个城市,正式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先行先试。2020年,住建部开展了36个国家样板城市的体检工作。
城市体检工作主要包括“城市自体检”和“第三方城市体检”。“城市自体检”由各城市政府主导,自主建立体检团队和工作机制,主要基于部门上报数据,对城市展开诊断。“第三方城市体检”则由住建部主导,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多个城市现状特征展开分析评估。相较于城市自体检,第三方城市体检的意义在于两点,站在城市之外,评估视角更加客观理性[1];多城市同时评估,视角更宏观、全面。
通过“第三方城市体检”的手段,能够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第二层技术支撑和保障。
1.2 当前“第三方城市体检”面临的部分困境
(1)指标体系复杂多变,针对性不足。
2019年,第三方城市体检构建了以“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韧性、城市活力”七大专项为指引共70余项体检指标,比住建部下发的基本指标体系表多出近30项。2020年住建部增添了“整洁有序”专项。第三方城市体检在指标数量、关注重点等问题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2)城市病灶诊断不够精准。
第三方城市体检较多关注不同城市间的横向比较,对单个城市的诊断不够深入,且若单纯通过指标数据研判城市病灶,容易导致对城市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精准。
1.3 引入“城市韧性理念”的必要性
韧性理念已成为城市发展共识,随着大量的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聚,脆弱性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减少发展的脆弱性,需要足够的城市韧性,改善城市在应对不稳定时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短板[3],让社会各界意识到建设韧性城市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4-5]。
韧性理念有助于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更高质量开展,第三方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时效性和特殊性、多尺度和多维度、多学科和多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6],关于城市韧性评估的研究比城市体检评估更成熟,因此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2 “城市韧性”要点解析
2.1 空间布局:城市高风险和高韧性空间并存
人群密度大、流动性高的地区脆弱性较高,从城市整体空间上看,中心城区和建成区人口密度大,是全市承灾体暴露度、脆弱性最高,综合风险较集中的区域[7]。从空间类型上看,社区空间、商业空间等多人流空间风险性最大。
绿色生态空间是城市最重要的高韧性空间,通过提供改善城市公共卫生、减少洪水灾害、促进环境公平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城市的韧性[8]。
2.2 基础保障:公服设施和市政设施是工程韧性的保障
基础设施是对城市防灾能力的物质性支撑,也是城市工程韧性最核心的保障[9]。若灾害发生,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足够强或联动性足够高,可以减缓基础设施的“多米诺”效应,将次生危害尽可能降低[10]。
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等。近年来,医疗设施成为城市韧性建设中的核心焦点,未来公共卫生资源情况将成为城市健康韧性的主要因子。
市政工程设施保障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信、水电煤气等基础建设,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交通基础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韧性”的功能。
2.3 应急能力:应急设施和应急管理是灾害韧性的保障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包括城市应急设施建设和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城市应急空间及设施建设情况是城市应对灾难时的物质保障,包括应急避难场所、救灾通道、消防设施等。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反映了城市在面对突发灾难时的治理水平,包括城市响应速度等。
3 韧性视角下广东省第三方城市体检方法初探
2020年广东省在东莞市、四会市开展首次第三方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目的是为大、中小城市探索可复制、可持续、可见效的工作经验。
3.1 韧性视角下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选取过程中,着重关注城市的高风险和高韧性因子以及涉及城市工程韧性和灾害韧性因素。比如“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城市蓝绿空间占比”关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区域开发强度、建成区公厕建设密度、老旧小区面积占比”关注城市的脆弱性空间;“万人轨道线网拥有率、公交站点覆盖率”“路网密度”关注城市交通基础建设;“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率”关注城市的医疗设施建设;“人均避难场所、消防救援覆盖率”等指标关注城市灾害应急能力。
韧性视角下第三方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韧性视角下第三方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构建
3.2 韧性空间识别
通过指标空间落位识别城市的韧性空间和易致病空间,如图1、图2所示。
图1 建成区蓝绿空间识别
图2 建成区居住空间识别
(1)识别蓝绿空间系统。
从绿化和水体数量占比、空间分布格局等多方面判断城区的生态韧性。
(2)识别高风险社区空间。
居住空间是城市中的脆弱性空间,而老旧小区空间因其人口密集设施老旧,脆弱性更高。通过识别建成区社区空间,并计算老旧小区在居住区的面积占比,判断城市的低韧性空间。
(3)识别医疗安全空间。
通过开源网站获取建成区二级医院POI的经纬度坐标,并通过GIS识别相关服务范围,判断城市建成区中医疗建设缺失的低韧性空间。
4 结语
本文从城市韧性视角的底线思维出发进行第三方城市体检,基于空间布局、基础保障、应急能力三个维度,在广东省第三方城市体检中提出韧性视角指标构建和城市韧性空间识别,使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体检更深入、精准,有效地解决了第三方城市体检现阶段面临的部分困境。此外,本文从城市韧性出发对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进行研究,是基于“城市韧性重要性日益攀升”和“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中韧性关注度不够”两大前提,目的是为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提供一个关键视角。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内涵复杂,除韧性视角外,还有诸多因素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