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花园式村庄|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作者:孟瑞芳 乌兰娜 赵一凡 巴志勇

2023-06-18 23:09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杂志  主页 > 趣旨 > 共富方阵 > 千万工程 > 花园式村庄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花园式村庄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花园带富服务队“队员
栏头拓制:乔杨(燕桥小学)
插播荐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张杨、李浩


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杂志 2021年5期 

 

孟瑞芳,乌兰娜,赵一凡,巴志勇

(1.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呼和浩特 010000;2.呼和浩特市植物园,呼和浩特 010000;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 010020)

呼和浩特市总土地面积17 186 km2,建成区土地面积261 km2,有9 个旗、县、区,76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23个社区居委会,965个村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247 万人,乡村人口90 万人[1]。呼和浩特市把村庄绿化美化作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内容,大力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对呼和浩特市当前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村庄绿化美化提供科学参考。

1 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

1.1 村庄绿化美化成果

“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把村庄绿化美化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按照“先试点示范、后面上推广、再整体提升”的基本思路,逐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全市村庄绿化新增面积3 445 hm2。特别是2018 年以后,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高速发展,共建设防护林1 069 hm2、经济林1 180 hm2,公园及公共绿地等绿化美化318 hm2,庭院及四旁植树28万株,低产低效林改造72 hm2,中、幼林抚育693 hm2。现有8个行政村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232个村列入“自治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名单,村庄绿化总量持续增加,村容村貌不断提升(见表1)。

表1 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基本情况

1.2 村庄绿化美化模式

1.2.1 新村建设型

重新规划建设村民居住新区,对新村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并配套绿地休闲广场、道路绿化带、村庄周边环村林带等,打造园林式景观新村。如:新城区恼包村,制定高起点、大手笔乡村建设规划,利用呼市近郊的区域位优势,多方筹措资金,把村民居住新区打造成江南园林水镇风光,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成为呼和浩特市家喻户晓的“网红村”和旅游打卡地,为呼和浩特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

1.2.2 旧村改造型

对村里原有住房进行修缮,对村中道路进行硬化,将已经无人居住的土坯房拆除,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村貌,在道路两侧营造护路林,在村内空地营造休闲广场绿地,在村庄周围营造环村林带[2]。如:和林格尔县台格斗村,共产党员带头绿化、养护,组织动员全体村民开展义务植树,把村民居住区打造成宜居宜游花园式生态休闲度假村。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周边绿化美化,引进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牡丹种植园;与内蒙古宇航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沙棘种植基地;在呼和浩特市盛乐经济园区及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引导帮扶下,建立绿化美化专项投入机制,配备专门人才,优先保障村内及村周边的绿化行动。

1.2.3 林果产业型

依照产业到村、增收到户的原则,持续发展乡村林果产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改造现有果园,扶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培育林果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林果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依托乌素图“大杏”这一品牌优势,把村民居住区附近的古杏树群打造成乌素图古杏园,修建古树广场、登山步道及配套设施,并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植、旅游为一体的乌素图杏园综合体,打造呼和浩特市近郊以杏为主题的旅游区,走出了集观光、度假、休闲、餐饮、采摘一条龙服务的林果产业经营模式。

1.2.4 红色资源开发型

把红色资源挖掘和脱贫攻坚相结合,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资金支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如:清水河县老牛坡村,当地政府依托老牛坡村是革命老区这一红色资源,以做好原生态的古村落保护为前提,在村民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栽植乡土景观树种,积极争取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国家林业工程的资金支持,对村庄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和撂荒地进行绿化美化,并建立党员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焕发魅力,形成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1.2.5 自然风貌保护型

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历史文脉,规范农房建设和风貌管控,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形成传承文明、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风貌。如:托克托县海生不拉村,利用“海生布浪文化”发源地的区位优势,以保护求发展,在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乡村自然风貌保护办法,并建设环村景观带,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确保历史文脉及自然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创建园林式景观村。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呼和浩特市的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2.1 村庄整体建设规划滞后

呼和浩特市辖区内村庄多是自然形成,没有前期规划,缺少基本的公共设施,村民住宅分布散乱,部分村庄住户少、村落小。虽然近年来大部分村庄已经重新规划建设,但有些地方没有考虑绿化美化,乡村居住区内几乎全部硬化,周边又紧邻耕地,村民居住区及周边可以用于绿化的土地很少。

2.2 村庄绿化发展不平衡

受自然和经济条件影响,大青山、蛮汗山沿线(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及黄土丘陵和黄河沿岸(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较高;土默川平原(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赛罕区、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的土壤比较肥沃,村民以栽植农作物、果蔬等为主,村庄林木覆盖率较低;大青山北麓(武川县)经济相对落后,气候干燥寒冷,十年九旱,村庄绿化基础薄弱。

2.3 建设与养护资金短缺

长期以来,村庄绿化没有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规模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后期管护费难以落实。

2.4 村民参与度低

村庄绿化的直接受益者是村民,但是一些村干部、村民生态意识不强,认为农村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村庄绿化是政府的事,村民主动参与绿化美化居住环境的意识不强,一些地区还存在“等靠要”和“政府热、群众冷,政府干、群众看”的情况。近期苗木市场价格偏低,村民的育苗积极性低,间接影响了村庄绿化率提升[2]。

2.5 后期管护压力大

受经济水平和专业能力所限,乡村绿化后期养护资金投入、技术措施不到位,个别地区村庄绿化工程结束后,面临无人管护的局面。

2.6 造林难度

呼和浩特市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干燥、风沙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例如:武川县年平均气温3.5 ℃,年均降水量337.0 mm 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3 m/s,全年日照时数为2 966.1 h[3],林木绿化率仅为12.7%,村庄绿化基础薄弱。托县、土左旗的部分村庄建在盐碱地上,有些村庄甚至全村没有一棵树,必须采取客土整地的方式才能进行造林绿化,绿化成本高、成活难度大。

3 村庄绿化美化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明确责任

呼和浩特市政府已经明确了旗县区政府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主体责任。各旗县区政府应切实强化和落实村庄绿化美化的主体责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4],把村庄绿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等充分衔接,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确保村庄绿化与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农房建设、环境整治等一张蓝图、整体推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绿化目标任务[5]。林草及园林部门应积极参与规划,确保规划中绿化美化的内容详细、具体,并结合规划,编制县、乡、村级村庄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努力达到规划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有机结合的最佳效果。

3.2 增加绿量,提升质量

按照自然气候、地形地貌、人文习俗、经济基础、村落类型、群众基础等因素,扩大护村林、经济林种植面积,开展四旁植树、村内公共绿地、主要街道和庭院的绿化美化,大力培育和种植适宜的花卉、草坪、灌木、藤本植物,增加绿化美化内容,提升绿化覆盖率。根据村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需求及村民意愿,因势利导、量力而行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群众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绿化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标准也可以高一些,向美化、彩化、香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的地区,重点要解决缺林少绿的问题,着力补齐生态短板,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力,以水定绿;要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以保护原生植被为主,因地制宜增加绿量。山区、丘陵区的村庄绿化要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以提质增效为主,推广生态经济型的绿化模式。平原区的村庄绿化美化要结合田园风光和农耕韵味,以身边增绿为主。

3.3 出台激励政策,加大村庄绿化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活使用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加强林权管理,做好流转平台建设,规范林权流转,盘活资源资产,集中用于当地村民改善居住环境。二是加强林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兴办林果合作组织,培育新型林果经营主体,实施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三是统筹林草资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向村庄绿化倾斜,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用于村庄绿化美化。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化家园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股份造林、合作开发等形式,把村庄绿化工作与发展林果、旅游、采摘、林下经济、苗木花卉等产业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庄绿化。五是依托“国家森林乡村”及“自治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自治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品牌优势,推广恼包村、台格斗村、老牛坡村、东乌素图村、海生不拉村等已经取得成功的村庄绿化模式,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引导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组织实施村庄绿化。

3.4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针对村庄绿化中出现的村民参与度低的问题,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村庄绿化美化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建设高质量、有特色、能复制、可推广的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村民自觉投身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引导村民自觉建设生态家园、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使村民成为乡村绿化美化的受益者、参与者和建设者[6]。

3.5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依据村庄立地类型和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植物配置模式,选择适宜的乔、灌、花、草、藤等植物种类和营造、更新、改造技术,切实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推荐植物见表2。

表2 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推荐植物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部分造林难度较大地区,建议尽量保护原生植被,因地制宜增加绿量,根据气候及立地条件,推荐栽植以下乡土树种:

大青山北麓部分干燥、寒冷、土壤贫瘠地区:华北落叶松、油松、云杉、杨树、榆树、旱柳、沙枣、山杏、山桃、沙棘、沙地柏、柽柳、紫穗槐、小叶锦鸡儿、蒙古扁桃。

土默川平原土壤盐碱度高的地区:柳树、榆树、杜梨、山桃、柽柳、枸杞、沙棘、紫穗槐。

3.6 加强村庄绿化后期养护管理

一是旗县区政府要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乡镇,并把村庄绿化列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范畴。二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村庄绿化养护的日常督查指导,各行政村作为实施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抚育管护及巡查管理,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村民参与村庄绿化养护工作的齐抓共管机制,同时组织村民进行监督管理。三是对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采取“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方式落实林权,实行谁家树、谁管护、谁负责。对因管护不到位造成树木死亡的,要求农户第二年春季完成补栽,并确保成活。四是对集中连片规模造林要确权到户,发放林权证,明确管护主体[10]。五是林草部门发挥部门优势,加大技术监督和支撑力度,深入村庄绿化一线,督促指导乡村建立养护机制,提升绿化成果的养护能力和保护力度,确保绿化美化成效。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