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花园式村庄|村庄变迁中的经济与伦理 ——评《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作者:罗聪聪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

2023-06-19 22:55 社会政策研究杂志  主页 > 趣旨 > 共富方阵 > 千万工程 > 花园式村庄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花园式村庄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花园带富服务队“队员
栏头拓制:乔杨(燕桥小学)
插播荐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张杨、李浩


村庄变迁中的经济与伦理
——评《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

 
社会政策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罗聪聪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被提上了重要议程。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新型城镇化,既影响着当下乡村的发展状况,又在共同探索着未来乡村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一书的重刊,以及我们对该书的重新阅读和理解,都具有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该书的研究问题缘自作者在农村调查中产生的经验困惑。作者在万丰村发现了不同于以往农村经验的现象——农民的“非农化”与村社区向“非农社会经济区”的转变同时发生。万丰村的这一变迁现象显然受到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引进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影响。但作者认为,万丰村的变迁不同于一般现代化和发展理论所预设的那样;同时,已有的关于农民非农化、农民再组织以及村庄产权变革的理论,也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对此,作者以万丰村为案例,对外来力量与村庄内在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推动村庄的社会变迁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回应已有理论中的不足。

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在深入描述和分析万丰村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作者发现,在乡村工业化等外部力量的冲击下,村庄内在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两条演进路径:一条是村庄社会结构中稳态要素的不断延伸;另一条是社会结构的不断重建或创新。恰恰是这两种机制的交织并行、共同作用,推动了万丰村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原来传统落后的村庄转变成了“超级村庄”。作者将这一变迁型式称之为村庄的“再造”型式。而村庄的“再造”不只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再造,还包含着村社组织和结构以及社区形态的再造。这意味着影响村庄变迁的两条基线是交织并行、共同发生作用的,也表明村庄传统与现代组织和社区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

该书深描了一个乡村工业化的典型类型,是对中国本土化乡村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经典理论,主张用二分法将乡村视为“非理性”的产物,认为传统乡村必然被现代社会所消灭。然而,该理论在中国本土情境的运用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如费孝通在《小城镇 大问题》中提出了本土化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作者亦是沿着这条本土化的探索道路,去思考面对工业化等外来力量,村庄内在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如何发生反应,又是如何与之互动而产生新的现象。反观当下乡村发生的变迁过程,越来越多的实践也表明,乡村的发展或城镇化的进程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资本或技术等外来力量,这极可能在乡村中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难以发挥出可持续的推动效果。该书的分析启发我们,内在的传统力量和变革冲动与新的来自外部的力量,对于村庄的发展同等重要。

该书展现的新经济动力与传统力量之间的互动融合关系,为我们深入思考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提供有益启发。外来工业化力量的进入,在改变村庄生产方式的同时,带来了市场规则、秩序和经济理性的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者认为村庄的社会伦理必然会受到市场效率逻辑和经济理性观念的冲击,从而在关系和价值层面摧毁了村庄作为“共同体”的存在。然而,从万丰村“再造”的结果来看,村庄内生的社会关系及其规则,并没有被完全消解,而是以不同路径与新的经济力量发生着互动。沿着上述的讨论,未来我们还可以更深入探究的是:村庄的关系模式和价值观念,以何种方式构成村庄社会变迁的社会基础和精神动力;村庄内部的社会关系边界、村民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边界,又如何影响我们今天对于“村庄”概念的界定和对“村庄”是否会终结的判断等等。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