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绥江县、宜良县为代表的云南地区竹编工艺特性研究(作者:施江靖魏克亮费本华马欣欣

2023-02-10 14:00 竹子学报  主页 > 趣旨 > 山地国际 > 云贵高原 > 大乌蒙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穆才春署书栏题:绥江  大江东去的起点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点睛导读




原标题:云南地区竹编工艺特性研究

施江靖魏克亮费本华马欣欣
竹子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竹编傣族编织

 

施江靖,魏克亮,费本华,马欣欣,陈 红

(1.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2.国际竹藤中心,北京100102)

竹编,是指用竹条篾片加工编制的生产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用品,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手工艺术[1],从日用品发展至手工艺品与艺术品,凝聚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竹编工艺历史悠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2]。随着时间的发展与地域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竹编工艺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福建、云南等地区都有着较为优秀的竹编工艺[3]。

云南地区气候和地貌复杂,竹子种类丰富,是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发展的重要依托,逐步形成了傣族竹编、宜良竹编、绥江竹编等云南地区代表性的竹编。

1 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发展概况

1.1 云南地区竹资源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竹国家,在国内竹资源的分布上,云南是竹种最多样化的区域之一。目前云南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共32属285种,竹子的属、种远多于国内其他产竹省份[4]。据统计近几年竹类资源对云南省平均每年GDP所产生的经济贡献近0.9%,竹类资源在林业总值中占有10%左右[5]。

云南省是一个地形和海拔多样的山区,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区。竹子生长快、材质好、种类丰富,既有大型丛生竹种,如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龙竹(D.giganteus)、甜龙竹(D.hamiltonii)、云南龙竹(D.yunnanicus)、黄竹(D.membranaceus)等,也有工艺加工及观赏价值高的珍稀竹种,如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龟甲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金竹(P.sulphurea)、人面竹(P.aurea)、美竹(P.mannii)、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等[7]。

1.2 云南地区竹编产业发展

竹编技艺反映了人们适应自然和生态的生存能力,云南竹编工艺传统十分悠久,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竹编产品。由于云南地处山区,地形变化丰富,且少数民族居多,所以竹编工艺多以村落或家庭为单位发展,在父子相承、师徒相授的学艺方式中传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傣族竹编、宜良竹编、绥江竹编等。竹编工艺手法精巧多样,产品朴素实用,从日常用品到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地区竹编产业也由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向旅游纪念品、普洱茶外包装等方面发展。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竹编工艺工作效率较低,竹编产品换来的收入并不高[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祖传的竹编,编织者趋于老龄化,编织产品单一,这些是云南地区竹编工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

2 傣族竹编

2.1 傣族竹编历史沿革

傣族,又称泰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与布依族、水族、壮族等同为百越族后裔。除了云南地区,国外也还有傣族分布。

云南的傣族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域,傣族村寨附近有着非常茂密的竹林,竹资源以毛竹、慈竹、龙竹、凤尾竹、青皮竹居多。傣族人擅长竹编工艺,他们住竹楼、戴竹笠、背竹篓,竹编产品在傣族人民生活中处处可见。傣族男子从小就学习竹编,各个技艺精湛,甚至竹编成为了“择偶标准”,年轻的男子会精心编制一个笆箩送给心爱的女子。傣族人住竹楼已经有1 000多年的历史,傣族的生产生活与竹编息息相关,因此傣族竹编差不多也有1 000多年的历史[9]。

傣族竹编的发展大致分为5个时期。采集狩猎期,傣族祖先以打猎为生,他们用竹子和茅草搭成竹棚,这便是傣族竹编的萌芽;刀耕火种期,傣族祖先的竹编技艺变得精细化,竹编产品的种类也增加了很多,竹编的簸箕、竹席、竹箩等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集约农业期,随着技术的进步,铁制农具逐渐代替竹制农具,但竹编用品仍然活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人口迁徙期,由于竹编是手工艺品,生产效率较低,市场需求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外出打工,不愿从事竹编工作;旅游蓬勃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天然材料制品深受人们喜爱,使得竹编工艺和产品不断创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0]。

2.2 傣族竹编产品类型

傣族竹编技艺精湛、竹编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生活类器具、生产类器具、寺庙用器具。生活类器具有蒸子盖、竹刀架、竹饭盒、竹晾盘等竹炊具和餐具;有竹桌子、竹椅子、竹凳子、竹床、竹箱等竹家具;有竹斗笠等雨具;有竹筐、背篓、笆箩、水果笼、鸡笼、竹盒等日常用具。生产类器具有扣鱼箩、簸箕、筛子等农具。寺庙用器具有竹篾桌、装经书的浅筐、蜡条盒等[11]。

2.3 傣族竹编工艺技法及艺术特征

傣族竹编工艺流程大体可以分为采竹、备料、编织、锁边4个步骤。首先要根据编织的物件来选竹,编织大件要选用粗壮年老的竹子,编织小而精细的物件,则选用柔韧结实的竹子;然后备料,将竹子破蔑、拉丝,进行防蛀消毒处理;再进行编织;最后锁边装饰。装饰则有上色、彩绘、上漆等手法[1]。

在编织技法上,根据不同的器具,可采用不同的编织技巧。傣族竹编的编织手法分为挑、折、压、曲、箍[7],在此基础上又分各种编织技法,如十字编、六角编、方孔编、人字编、菊底编、斜纹编等经典编织技法,以及新发展的编织技法,如浸泡编、别花编、漏花编、破经编、浮雕编等。

在编织纹样上,内容丰富,造型精巧细腻,不但有自身传统的特点,还吸取了其他民族的特色。有几何纹样、文字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常见的经典纹样有十字纹、六角纹、人字纹、龟背纹、镂空花纹、八角纹等。傣族竹编最有特色的图纹样式是孔雀纹和大象纹,具象或抽象的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拜,在色彩运用上也相对具有典型性[12]。

傣族竹编的艺术特征具有实用性、环保性、思想性3大特点[13]。傣族竹编所制成的器具多为生活生产用具,与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竹编材料源于自然,竹材生长周期较短,可持续利用;傣族竹编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傣族人民把竹材天然的色泽、纹理、质感融于一体,给人以舒适、质朴的情感体验[14]。

3 宜良竹编

3.1 宜良竹编历史沿革

宜良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属昆明市郊区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3℃,降雨量适中,且宜良属山岳地貌,山地与盆地相间,全县平均海拔在1 500~1 800 m之间,较适合竹类植物生长。

宜良竹编大约产生于明代,在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稳定边疆,派兵驻军滇中,也给滇中宜良带来了优秀的中原文化、农耕与手工技术。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农耕文化的哺育下产生了优秀的宜良竹编。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实用型竹编和观赏艺术型竹编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对传承了数百年的宜良竹编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3.2 宜良竹编产品类型

宜良竹编的生产基地主要是村落聚集地。产品类型主要分为实用竹编产品与艺术竹编产品2大类。实用竹编产品主要有木工挎箩、琵琶箩、虾扒、背笼,撮箕、双连体提篮、箩、筲箕、簸箕、筛子、篾帽等。艺术竹编产品较为出名是李加云大师编织的竹编鱼缸,这个竹编鱼缸滴水不漏,颠覆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谚语,技艺十分精湛[14]。

3.3 宜良竹编工艺技法及艺术特征

宜良竹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性、广泛的普及性、重要的实用性及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宜良竹编工艺早已具备了规范的编织方法。宜良竹编多选用3-4 a的毛竹,且多采用最具柔韧性和最耐磨损的竹青,其编织工艺流程主要分为砍竹、破篾、修篾、染竹篾、编织、整形6个步骤[15]。砍竹在宜良通常是“七竹八木”,也就是说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到十二月是砍伐的季节。

在编织技法上,宜良竹编常用的编织手法有十字编、人字编、六角编、斜纹编、回字编、胡椒叶编、象眼块编等[16]。除此以外,还有李加云在日本竹编大师八木泽正那学得的青海编、铁丝编、松叶编、梅花编和葫芦编等编织手法。

在编织纹样上,可以划分为平面编织纹样、底部编织纹样、坐标编织纹样4大类[17]。大致有人字纹、回字纹、梯形纹、十字纹、六角纹、福字图案、喜字图案、石林图案、九鄉图案、梅花图案等编织纹样。

4 绥江竹编

4.1 绥江竹编历史沿革

绥江县地处川滇交汇之地,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属于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混合竹林区。绥江县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共存的季风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十分适合竹类植物生长,全县境内竹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尤其是毛竹、慈竹[18]。丰富的竹资源孕育出得天独厚的绥江竹编文化。

绥江境内竹类的加工利用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早在2 000多a前就有人使用竹子制作“节杖”,千百年来竹编一直贯穿着绥江人民的生活,这就使得绥江竹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2 绥江竹编产品类型

绥江竹编产品主要分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平面竹编一般采用质地柔软、纤维细长的慈竹和青单竹,其所采用的蔑丝有些比头发丝还细,编织产品主要为图案或者竹编画。竹编画是绥江平面竹编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竹编画采用手工编制,以经纬的穿梭为主线,通过挑、压、破、拼、提等编织技艺,配以虚实明暗的变化将各种题材编织入画,极具艺术特色,如隐形观音、云南十八怪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立体竹编主要是粗丝竹编,编织传统的竹编用具居多,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农用工具,如满耳子草鞋、娃娃背篼、夹背、茶叶盒、灯笼、提篮、竹食盒、簸箕、竹包、竹帽、竹筐、竹花瓶、竹扇和竹编艺术品等[19]。

4.3 绥江竹编工艺技法及艺术特征

绥江竹编是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竹编技艺。其主要取材于毛竹、水竹、斑竹、罗汉竹、慈竹、青单竹、绵竹、青皮竹等竹种,经数十道独特工艺处理,最后编织而成。大致的工序有选竹、除枝、去节、分块、分篾、刮青、篾丝、编织。

在编织技法上,绥江平面竹编有按样品仿编、坐标填格编、看图编和随心编等编织手法。立体竹编通常是根据选定的模具进行编织,包括起底、编制、收口几个环节,常用的编织方法有十字编、六角编、人字编、菊底编、斜纹编等编织手法。

在编织纹样上,绥江平面竹编的纹样有隐形观音、熊猫、板桥竹、奔马等纹样。立体竹编的装饰纹样有十字纹、六角纹、人字纹、斜纹、回字纹等纹样,还有福禄寿喜等文字图案。

5 结语

竹编工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块瑰宝,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区的竹编多以县或者村落为单位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各代表性竹编既有相似的十字编、人字编等技法和十字纹、六角纹等纹样,同时又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编织技法和纹样,如傣族竹编的龟背纹,宜良竹编的石林图案、九鄉图案,绥江竹编的福禄寿喜图案。系统总结竹编工艺的历史经验与不足,推进技术创新,使之更好地传承,并应用现代技术助力传统竹编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