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智高点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
现行技术创新平台架构下企业高端平台建设思路分析
陈雅群 李艳红 李川 万晓 熊鹏
【摘 要】文章介绍了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布局和定位及相关支持政策等,阐述了科技平台建设对企业科技创新业务的支撑作用,并围绕目前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难点,提出科技平台建设思路,从科技设施建设、研发费用投入、科技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实施等角度进行平台培育,争取获批高级别科技创新平台资质,进一步发挥平台资源的汇聚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平台;管理体系;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103-03
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对外联系等要素所组成的创新生态,具备整合、集聚科技资源的功能[1]。创新主体是人,人处于整个创新体系的核心位置;创新资源包括软硬件平台(物力)、经费保障(财力)、外部资源共享等,是各项创新活动的基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等要素的虚拟组织机构,以各类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专业研究院、企业相关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科技研发机构等为主体,发挥企业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以及孵化科技创新成果。
1 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系
目前,国家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平台总体布局,在这一体系中,既包括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涵盖国家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各主体之间通过相互支持与合作,构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见表1)。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既靠近创新源头,又靠近市场需求,立足研发,从源头开展技术创新,用实验室催化成果,开发应用技术,孵化与衍生科技型企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定位于整合与联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是特定战略性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的重要平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定位于制定相关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凝聚与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实体,强化目标导向,以担当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己任,服务重点工程实施,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
2017年,《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经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制定出台,其中按照三类布局实施国家创新平台建设,分别是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提供政策支撑。2020年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体系。自2017年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的审批权限调整,前者对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不再进行立项批复,后者对于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再予以立项审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目前普遍采用转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方式,原获认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各省技术创新中心的管理要求运行。
在我国科研实验室体系中,国家实验室担当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进行基础研究、竞争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等级最高、实力最强,但是数量最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近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出完善实验室体系的信号,将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并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但距离落地实施还需要一定时间。
2 省市创新平台管理体系
以某沿海省份的平台管理体系为例,在省级层面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院士工作站等(见表2)。其中,新型研发机构以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为核心功能,兼具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产业投融资及高端人才集聚培养等功能。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探索颠覆性技术和技术创新,是完成高端跨界融合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和策源地。工程实验室定位于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工艺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研制、相关标准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及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是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业绩显著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或工业设计企业。院士工作站是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端人才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增强自身创新实力、促进技术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3 科技创新平台认定
3.1 认定条件
平台申报具有共性及个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各创新平台申报要求侧重点不同,比如技术创新中心要求在山东省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工程研究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研判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平台认定条件具有一定的共性,考量的内容主要围绕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及研发平台的成长性、管理规范性等,主要包括是否独立运作、平台运行场所、主营业务收入、创新管理机制、研究开放投入、技术开发设备原值、研发人员配置等要素。
下面以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要求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市级平台普遍需要正式运行1~2年,省级平台普遍以市级平台为前置条件,国家级平台普遍以省级平台为前置。具体申报条件如下。
(1)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较好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创新效率和效益显著;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在1 500万元(含)以上;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在2 000万元(含)以上;专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在150人(含)以上;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年以上。
(2)省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能够较好地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组织,效益显著;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在500万元(含)以上;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在500萬元(含)以上;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多于60人(含);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年以上。
(3)市企业技术中心。已注册并经营满2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报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 000万元,且不得出现亏损,已建立技术中心并正常运行。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在300万元(含)以上;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在300元(含)以上。专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多于30人(含)。
3.2 政策支持
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高端平台建设对创新的重要支撑及引领作用,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平台建设运行制度及资金配套支持政策。以某沿海省份为例,政府对培育库中标杆企业申报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如经过认定,平台的等级升级为相应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给予奖励经费1 000万元。对重点支持领域新获批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企业(工业)技术中心、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新获批省级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新获批市级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
4 科技平台建设思路
创新平台具有资源整合、协调引导、降低风险及创新激励功能,对汇聚创新资源、开展项目研发、推动成果产出、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2]。企业科技平台建设应注重遵循科技资源管理和利用规律[3],充分考虑平台资质认定的共性和差异,应结合自身业务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明确平台建设的方向,逐步开展科技平台培育,争取高级别平台认定,建立“人才一流”“平台一流”及“管理一流”的框架创新管理体系。
(1)搭建基础架构。建立科技平台基础架构,通过整体架构的搭建理顺创新链条及各个环节,比如平台定位、研发体系、机制保障、经费使用、人才管理等,推动研发项目实施、成果转化落地产生效益。
(2)完善机制保障。在完善基础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政策变化,立足自身创新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新型研发平台架构及市场变化需求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
(3)高标管理定位。借鉴目前优势企业的管理思路,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研发基地、成果产出基地转变为科创企业培育基地,带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5 科技平台建设实施
5.1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搭建平台
(1)组建高端智库,秉持“人才一流”原则,组建企业科技创新智库,发挥企业技术委员会在传统业务领域的技术指导作用,并在新兴业务领域引进国内知名高端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指导企业研发方向,引领企业高端产业发展。
(2)夯实平台基础,结合二级单位定位合理布局科技平台,以实验室、技术中心等为独立单元制定建设目标,重点开展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等建设,满足科技创新对平台基础的建设要求。
(3)建立完善的平台管理机制,在充分研究科研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科技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科技平台人事考核管理办法,科技平台项目储备、管理及成果产出管理办法及科技人才培养、外部专家咨询管理办法等创新管理制度。
(4)探索企业研发机构独立运行,以建立机制灵活、效能突出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目标,强化研发机构作为企业创新驱动引擎的作用,开展面向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等。
5.2 第二阶段:发挥作用、突破提升
(1)建设高端平台,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装备技术研究院及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独立运行,重点开展基础性、前瞻技术研究,兼具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孵化转化、产业投融资及高端人才集聚培养等功能,并在技术研究院下配置实验室及技术攻关团队。
(2)组建技术支撑单位,秉持“管理一流”的原则,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强化科研管理,提升管理深度,组建科技战略研究中心、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及科技成果运营中心等。
(3)开展创新平台认定,深入研究高端平台认定要求,组织申报省市新型研发机构、省市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省市创新中心等平台。
6 总结
截至2020年11月底,1 540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命名,已建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在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建设完成6家国家实验室和1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平台认定及备案数量也在不断地攀升。企业在科技创新平台申报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加大。因此,科技平台要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分级分类开展布局。
一是以“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行”为培育思路,建设一流水平研究机构,相关建设计划单独纳入年度计划,确保平台建设、运行必要的场地、经费。
二是建立经费定向扶持机制,每年设立科研专项经费配套支持企业发布的技术攻关团队,专项配套资金单独纳入年度计划。
三是在各独立研发单元设置首席技术专家,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提高平台的研发能力和影响力。
四是合理制定平台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落实,推进平台运行有序有效。
参 考 文 献
[1]徐浩,周心宇,解春艳.创新驱动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现状及其建设成效——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3-66.
[2]张虎翼,邓文星,姚心仪,等.基于创新型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析[J].创新与创业,2020(3):56-
59.
[3]陳志辉.科技创新平台内涵特征与发展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