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双碳3060|内蒙古扎实推进林草湿碳库建设(《内蒙古林业》杂志 作者:高岗高岗

2023-11-15 20:03 《内蒙古林业》杂志  主页 > 趣旨 > 强国符号 > 大地回春 > 双碳3060 >

打印 放大 缩小





内蒙古扎实推进林草湿碳库建设
 
《内蒙古林业》杂志 2022年10期
 
作者:高岗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森林具有多重效益的重要论述,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要求,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扎实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行动,加强林草湿支撑能力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林草湿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林草力量。
 
林草湿碳库建设成效
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坚持试点示范先行,通过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质量、强化灾害防控等途径,多措并举加快扩绿提质增汇,探索林草湿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多形式多途径扩绿提质增汇。2021年以来,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水定绿、量水而行,以“一线一区两带”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区扩绿提质增汇。一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坚持由规模化向精细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绿起来向美起来富起来转变,组织实施好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保育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实施任务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目前累计完成造林713万亩、种草1687万亩。二是持续抓好防沙治沙。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目前累计完成防沙治沙827万亩;编制完成《内蒙古四大沙漠新能源基地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报告》,探索光伏等新能源治沙新路径。三是实施林草质量提升项目。把森林草原提质增效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和《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聚焦退化林、低质低效林等区域,科学开展森林经营试点示范,目前累计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42万亩、退化草原改良746万亩。
 
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林草湿资源,多措并举实现固碳增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以更大力度、更严措施,坚决把“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要求落实到位。一是在监管上,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林长会议制度等五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和《进一步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监管办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林长制和草原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展“天空看、地面查”全覆盖式森林草原督查,提升网络化体系综合监测能力,切实解决全方位监管问题。二是在保护上,以林长制为抓手,打好森林草原分区管控、火灾防控、生物灾害防治等“组合拳”,以更好的保护和更科学的利用实现固碳增汇。发布总林长令,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加强林草资源分区管控,积极争取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森林草原防火,火灾起数较2020年同期有所下降。持续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和外来物种管控,目前累计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12520万亩,全区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入侵。积极推进内蒙古贺兰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申建,以及14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完成察汗淖尔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任务。对草原从严管理,特别是严格管控33个牧业旗基本草原新上项目,制定《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三是在打击上,深化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国有林场毁林开垦专项整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同时,举一反三、以案促改,把推动问题整改与完善政策、建设制度结合起来,做到“整改一个问题、避免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据测算,全区林草湿总碳储量为105.49亿吨,占全国碳储量的11.91%,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林草湿碳汇量为1.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碳汇总量的9.44%,居全国第一位,该测算结果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智库专家的认可。
 
加强林草湿碳汇支撑能力建设,有序推进林草湿碳汇行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构建起内蒙古林草湿碳汇发展基本框架,并通过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审议;编制完成碳汇计量技术方案、碳汇项目监测指南等,开发了自治区林草湿碳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碳汇数据“管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二是探索地方碳汇方法学。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湿地碳普惠方法学》,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就林草湿碳汇方法学的沟通对接,积极申请国家备案,争取上升为国家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为生态产品提供价值实现路径。三是探索运营碳普惠机制。拟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构建合作意向,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碳排放资源、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试点后产生的碳普惠机制。
 
持续推进林草湿碳汇试验区建设,示范引领全区林草湿碳汇能力建设。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林草湿碳汇能力巩固提升途径和推进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一是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成绩显著。构建起试验区建设“3+6”工作方案,成功获得2022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支持资金2亿元,重点建设大青山沿线,精准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持续推进碳汇监测体系建设;试验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顺利进入德国促进贷款备选项目清单、排名全国第一;持续在12个森林碳汇、5个草原碳汇和5个湿地碳汇发展片区,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精准增汇,同步开展增汇监测核算和建设成效考核评估;先后引进企业合作建设1.2万亩碳汇林,与杭州宇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施5万亩5G草场建设项目,推行碳汇林企合作;首创推进基于林草碳汇的市域碳中和,打造自治区首个“零碳”活动,助力苏州首个“零碳”会议,成功抵消约20吨碳排放量。积极探索市域碳中和工作机制,细化“零碳”行动实施规程、林草碳汇普惠实施细则等实操层面的规则,推动建立林草碳汇普惠机制。加强林草碳汇信息化管理,开发了“包头林草碳汇综合管理平台”并上线运行,对包头市林草碳汇监测核算、碳汇发展片区建设、碳汇林建设、碳汇认购、市域碳中和等进行实时监管,为碳中和碳交易提供全程数字化服务。开展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完善适用于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的碳汇计量标准和评估参数,加快开发完善林草湿碳汇“包头方法学”。探索林草碳汇资产开发运营,制发具有收益权的碳汇凭证(林地碳票、草地碳票),并赋予林草碳票在市域内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开辟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新路径,促进碳中和市域循环。发展林草碳汇金融保险,依托碳汇权及其未来收益,积极开发碳汇贷款,拓宽营造碳汇林资金筹集渠道,成功发放包头市首笔碳汇权质押贷款900万元,成功办理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业务。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被评为“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成为全国90个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中唯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案例。二是呼伦贝尔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新突破。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对全市林草湿生态系统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了评估测算,完成市域内林草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合作,完成市属林业六局339块样地碳汇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林业六局森林碳汇开发。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林草碳汇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构建呼伦贝尔市同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地企协同发展。积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接,探索适合呼伦贝尔路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建立了技术服务联系,为当地培育碳汇专业人才。
 
林草湿碳汇发展面临困难
虽然内蒙古是林草湿碳汇量、碳储量大省之一,但林草湿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在保护上也面临严峻形势。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效发挥林草湿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守住生态安全边界,持续巩固碳汇存量和提升增量,是全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林草湿固碳能力有待提高。基于201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内蒙古森林、特殊灌木林单位面积碳储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不高,草原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比全国平均值低56.46%,且较20世纪80年代有明显降低。湿地作为重要碳库,其碳源(汇)作用明显,如果湿地遭到破坏,就会加大其碳源作用,采取有效保护与修复措施使湿地发挥其碳汇作用,对全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制约林草湿增汇因素多。森林质量与草地生产力提升是实现林草增汇的主要途径。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存在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全区大部分地区植被以自然恢复为主,所需周期较长,随着造林种草、防沙治沙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需要治理和修复区域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同时,优质林草种质资源不足,机械化程度低,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水平低等因素,使林草植被保护修复难度逐步加大。
 
林草湿碳库计量监测体系有待完善。科学的核算方法是碳汇交易的基础。目前国内已制定出多个森林和草原碳汇计量监测方法,但由于植物种类、土壤类型和利用现状不同,生物碳汇计量存在着复杂性,部分碳汇计量方法学缺乏实用性,尚未被广泛应用;很多生物碳汇计量监测还缺乏适合的方法学支撑,尤其是草原碳汇和湿地碳汇方面,其储量、汇量计量监测难度较大。
 
林草碳市场不健全,碳汇价值难以体现。目前我国已开展碳汇市场交易,主要是林业碳汇。但林业碳汇交易也仅限于自愿交易市场,交易量较小。草原碳汇交易方面甚至没有纳入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只能在自愿交易市场中交易。此外,林草碳汇交易中还存在碳汇产权界定、计量、确认等方面问题,林草碳汇市场不够成熟,碳汇价值无法充分体现。
 
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相对单一。从碳汇角度来讲,目前还是以CCER、VCS等自愿减排项目为主,且存在交易成本高、交易体量小、受益人群少等问题。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路径与机制有待探索,应充分调动企业、机构与个人积极性,同时保障参与企业、机构和个人取得相应收益。
 
林草湿碳汇发展建议
破解“四难”问题,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一是主攻林分质量不高难题。将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作为实施“碳汇森林”行动的重要举措。建议国家在林分质量改造提升等方面给予内蒙古大力支持,促进森林科学经营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二是主攻碳汇计量监测技术难题。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建议国家围绕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等方向,充分考虑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开展林业碳汇技术攻关,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提升计量监测技术能力。三是主攻缺少碳汇交易平台的难题。根据生态环境部部署,全国建立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地方试点碳市场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建议国家给予开展区域性林业碳汇自愿交易试点的政策、技术指导,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四是主攻林业碳汇政策少难题。林业碳汇系统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建立内蒙古碳汇基金,推行林票和碳票制度。
 
积极支持挖掘草地固碳潜力。一是建立草地碳汇监测、计量和评估方法体系,开展草地增汇技术示范,为草地碳汇和固碳潜力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二是创新禁牧、休牧、轮牧、打草场轮刈技术体系,减轻草地放牧承载压力,遏制草地退化,增加草地碳汇。三是给予实施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草原公园建设工程的支持,增加植被面积和土壤碳储量。
 
 
 
白桦 孟宪毅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