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

2022-10-30 23:06 金蚕网  主页 > 趣旨 > 大丝路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大丝路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
作者:  南京云锦研究所 王宝林     发布日期:  2022-04-24 10:51:40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而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

一、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

按照国际一般惯例,文物指一百年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实物。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南京云锦,为使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和今天仍在生产的南京云锦有所区别,故加上引号。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织锦中最高贵的是“南京云锦”。其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梁。明、清时期,江南的江宁(南京)、苏州、杭州是官办织造局,惟江宁是专门为皇室织造特种锦缎的生产地。因南京艺人发明挖花工艺,解决了同一纬线异彩异色问题,又以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而得名,现代只有南京生产,通常称为“南京云锦”。

根据南京云锦研究所的调查,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定陵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湖北、江西、新疆、黑龙江、山东、苏州、荆州、南京、德安、九江等省市博物馆,曲阜的孔庙孔府,以及承德、西藏寺庙中均有丝绸文物收藏。这里面有出土文物、有传世品。传世品方面考诸文献,《明史·舆服志》就记录着嘉靖皇帝曾命南京织造“闪黄麒麟、仙鹤”赐与权相严嵩,织“教子升天蟒”给内阁大学士徐阶,这些都是云锦织物。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更描述了众多的云锦织物:如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肩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水红妆缎狐嵌褶子、大红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锁子锦靠背和引枕、金线闪大坐褥以及晴雯补孔雀裘等等。作者曹雪芹曾出生、生活在江宁织造府,这些描写是十分写实的。明代《天水冰山录》一书专门记载了嘉靖末年,抄没严嵩在江西分宜的财产之事,在一万四千余匹丝绸中有大量的妆花、织金、遍地金袍服织成料。如大红妆花五爪蟒过肩缎、青织金妆花织金、蓝织金仙鹤通袖织金缎、青织金过肩蟒罗、红妆花凤女裙罗等,其中还有已失传的妆花绸、妆花绢等云锦品种。

传世品的南京云锦实物主要集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云锦研究所等处。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彩色花蝶牡丹织锦缎匹料、蓝地缠枝花卉库锦匹料、石青缎团龙袍、漳缎团凤绞刺绣女衣、雪青地纳纱绣金银荷花女衣、天青百蝶天鹅绒、织金五彩蝠莲妆花绒”。南京云锦研究所收藏有青地冰梅纹织金缎、大红团龙寿字织金锻、深绿五彩勾莲片金缎等匹料都是当年宫廷御用贡品。国外的“南京云锦”实物有日本首里城琉球馆收藏的黄地和红地的日本琉球王织金妆花直身式缎龙袍,红地金妆花纱柿蒂式龙袍料,元青地织金牡丹锦,蓝、黑色芝麻纱纹官纱,大富贵团龙飞凤妆花缎;挪威王室收藏的蓝地真金妆花缎龙袍料。

出土文物中的“南京云锦”散见于国内不少博物馆,其中首推北京定陵博物馆。1958年在定陵出土男女衣著匹头170余种,在很多整卷的锦缎织料上都有黄色的封签,其中许多是标明南京织造的“织金”和“妆花”锦缎。如:“南京供应机房织造上用纱柘黄织金彩妆缠枝莲花托捌吉祥一匹,宽贰尺,长肆丈;应天府江宁县织匠赵绪,染匠倪全,隆庆陆年拾月”;“南京供应机房织造上用银丝莺哥(绿)龙一匹,长伍丈,上元县织匠张鸾、张科,万历贰年”;其中有一件万历皇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另外,1980年在南京市东郊明魏国公徐达五世孙俌墓中出土的“本色暗花缎袍”、苏州市明代吏部尚书王锡爵墓出土的“斗牛补服”和“穿枝四合云花纱”等。

上述所列举的“南京云锦”实物,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和其本身的科学、艺术价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二、“南京云锦”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京云锦”是专为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做服饰的,所以在“南京云锦”的制成品上也就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所谓传统文化是外在于人心的一些客观的东西,如某些器物、典章、制度等主体以外的东西,或者说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物化”。因此,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物”,认真研究分析它,可以解读出与那一段历史时期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

1.帝王服饰体现了“王权神授”的观念。

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非帝王不准用,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如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光绪皇帝御用龙纹褂,在石青色素缎地上,于前胸、后背、肩部织团花五爪正龙、前后襟织团花坐龙、袖端织行龙,褂端和下摆斜向排列曲线形水脚,水脚上层叠八宝平水,除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外,还隐喻着“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2.帝王服饰是繁文褥节的封建礼仪的证物。

如明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皇帝及太子亲王们在祭天地、宗庙时要服用冕服,其余场所都不许用(后来在册立、登极、正旦、冬至等大典亦用之)。其他场合用常服和燕弁服。文武官员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时服“朝服”。凡每日早晚朝奏事、传班、谢恩、见辞时服“公服”。一般服“常服”。如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龙袍,用黄缎制,前后织团龙十二;肩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前身宗彝、藻、火、粉末、黼、黻六章,即十二章纹样,腰束玉带,戴翼善冠,应为衮服,这和《历代帝王像》中的明宪宗像所著服相近。《清代帝后像》中的孝淑睿皇后(仁宗嘉庆后)像上所著服饰应是冬夏两种朝服中的冬朝袍三式中没有折裥的一式。其朝服外加朝褂……也是朝褂三式中都不打裥的一式,前后织立龙各二,……在襟及下裙处用团“寿”字及蝙蝠纹,即所谓万福万寿。

3.帝王百官服饰是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

如前所述的冕服只有皇帝、太子亲王们用之,公侯以下品官不得服用。文武官员的服饰也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明代文武一般公服,按官品等级不同,颜色花纹各有区别。大官红袍,中等青、绿袍,小官檀或褐绿袍。花朵也分大小,小官无花纹。……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

而更明显的区别标志是补子,文禽武兽,胸背各一,明代比清代的大些,约40厘米。常服用补子分别品级:公侯、驸马、伯用织麒麟、文官一品织仙鹤、二品织锦鸡、三品织孔雀、四品织云雁、五品织白鹇、六品织鹭鸶、七品织鸿雁、八品织黄鹂、九品织鹌鹑、杂品织练鹊、凤宪官皆用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织狮子、三、四品织虎豹、五品织熊罴、六、七品织彪、八品织犀牛、九品织海马。到了清代,龙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穿用,皇子只能穿龙褂。蟒袍上织着蟒纹,蟒袍上自皇子下至九品乃至未入流者皆有,主要以服色及蟒的多少区别官职。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亲王和郡王须赏赐后才能用金黄色。自贝勒以下曾赐五爪蟒纹者才能穿用;自武二品和文三品以上则可织独蟒,文四品以下织八蟒,文七品以下织五蟒,且都是四爪的。文官官员的补也与明代略有不同的地方是:清代文二品织孔雀、八品织鹌鹑、九品织练鹊;武二品织麒麟、三品织豹、四品织虎、五品织熊、七品八品织犀牛,余皆相同。

皇帝对文武百官赏赐的服饰称“赐服”,大多以特恩,如竭陵、大阅、陪祀、监修实录、开经筵等场合服之。一种情况是官品未达到应服的,如未至一品而佩玉带,正二品而赐服公、侯的麒麟服,或品级低而赐服高一、二级如仙鹤服;另一种是赐蟒衣、飞鱼、斗牛服。因为蟒是象龙的纹样,只比龙少一爪而已,所以极为尊贵,需要赏赐才能服用。如前述的明嘉靖皇帝命南京织造的,赐给权相严嵩的,后在抄没严嵩财产中就有“大红织金过肩蟒缎”、“织金妆花斗牛缎的圆领”等。而蟒级中尤以坐蟒为极,历来人臣的赐服亦以赐坐蟒纹服饰的规格最高,明代对大帅的赐蟒始于兵部尚书王骥(约在宣德、正统后),对阁臣赐蟒衣始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当时赐与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而戚继光则以平倭功绩而得赐蟒衣。

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尊严,明清二朝曾多次三令五申:文武百官各服其制,不得僭越。如明万历、崇祯间,因武将们不按品级用补,而重行申饬。清康熙九年(1670年)定:民公(民公即异姓之封爵者)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禁止穿五爪蟒缎,后又规定团龙褂非上赐不得用五爪团龙、四团龙,蟒袍不是特赐的不能用金黄色。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赐太保年羹尧自裁的罪状中,有关服饰方面僭越的计四条,其犯狂悖之罪中有关服饰的违例有二条。清朝还规定:若僭用违禁纹者,官民各杖一百,徙三年;工匠杖一百,违禁物入宫,货卖者杖一百。

4.“南京云锦”的官府垄断与民间织业的崛起。

元、明、清三朝,“南京云锦”一直是宫廷御用的贡品,一直由官府垄断生产,这在文献中是有记载的。如清光诸《大清会典事例》中说顺治初年定,御制礼服,及四时衣服,各宫及皇子公主朝服衣服,均依礼部定式,移交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恭进。比如皇帝龙袍,就照例由当时如意馆(在今北海公园画舫斋内)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专差急送南京,由织造监督,计算出各道工序,每件衣服用料若干,用工若干……作成后……按时派专官护送到京。今存“南京云锦”文物上的款识就真实地反映了官府严密督办的情况,如南京博物院和南京云锦研究所中收藏的作为贡品的锦缎匹料的缎尾就有:“江南织造庆林”、“江南织造臣增崇”、“江南织造臣七十四”、“江宁织造高晋”、“江南织局内造”等款识。另外前述定陵出土的锦缎织料的封签上标有“江宁”、“上元”的织匠和染匠的名款,可见官府督造已经具体落实到主管官府、分管官员以及生产者的头上。

明清帝王的奢侈、官僚机构的日益庞大,使朝廷对特制锦缎的需要有增无已,从开始的三万到后来的十几万匹甚至更多,不断加码,这使江宁、苏杭三织造不堪重负。于是江宁民间机房织造的锦缎,也成了宫廷和官锦缎的重要来源。明成化间官府规定民间丝织手工业者要到官府登记,每年要无偿服徭役于官织染局,因遭到工匠逃役反抗而废除。明代后期,宫廷需要的锦缎,官办织造已供不应求。于是官府采用“领织”、“收购”、“采办”等方式向民间机户购求以补不足。清初官府又对南京民间机房限制不得过百张,且要纳税金。康熙间曹寅具文奏免,促进了民间丝织业的发展,至道光间织机已发展到三万多台,城乡丝织机台数达五万有余。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宁织局奉职裁撤,宫廷所需云锦,每年委派专员来南京向民间机房采办。据记载至清末,南京本地缎商经营云锦产销业务的“号家”有“涂东源”、“王家和”、“林三合”、“陆家义”、“祁承业”、“张国恩”(即“张象发”)等家。(北)京帮在南京设庄采购的……“号家”有“兴盛义”、“兴盛泰”、“正源兴”(即中兴源丝厂的联号)、“恒义昌”、“三义广”、“天巨成”、“永兴”、“启源”、“裕丰信”、“永益”等十余家。南京博物院和南京云锦研究所收藏的“南京云锦”实物如“青色冰梅纹库锦匹料”的缎尾有“金陵涂东元玉记库金”款,“红地牡丹天华锦”的缎尾有“金陵张象发本机库金”款等,这些题记反映了御用锦缎从官府垄断到向民间购买这一历史变迁。

三、“南京云锦”的科学、艺术价值

1.“南京云锦”是独特的织造工艺的杰作。

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是用5 6米长、4米高、1 4米宽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其中“挑花结本”是一道关键工序,它用古老的结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为织造程序,再上机进行织造。其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他不仅要把纹样按织物具体规格要求,计算“分寸秒忽”,将纹样在每一根丝上的细腻变化表现出来,还要按纹样图案的规律,把繁杂的色彩进行最大限度的同类合并,编结成一本能上机织造,让织手读懂的织造程序花本。此外还有“通经断纬”、“挖花盘织”、“逐花异色”、用纹刀织扁金、织成等技术工艺,目前仍只能由云锦艺人们用手工操作来完成。其创作的独特性和杰出性,体现了它特殊的科学价值。

2.独具特色的夹金织银妆孔雀羽。

用金装饰丝织物可溯源于汉代,而盛行则肇自元代,鼎盛于明清,夹金织银妆孔雀羽的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翠相映满足了皇家御用的需要。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一味求精,在制作中不惜工本代价,才使云锦后来居上,达到织锦工艺登峰造极的地步。例如南京一墓中出土一件“本色暗花缎袍”,其胸前的官补就是用织金的方法织成的。

3.“妆花”是南京云锦艺人的又一重大创造。

“妆花”发明于明代的南京,这种加金妆彩的锦缎是云锦中织造技术最为复杂、成就最为杰出的挖花丝织品种。这种复杂的挖花妆彩工艺技法,既符合现代丝织提花工艺的科学原理,其独特技艺又不能被现代机器所代替。前述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这件用孔雀羽毛捻成线织进龙袍的妆花精品,就是南京云锦艺术的杰作。其绛色纱罗地薄如蝉翼,细看上面布满四合如意云纹,又用真金线、孔雀羽线和五彩丝绒线盘织出云龙图案。孔雀羽闪烁着宝石般的七彩光泽,色彩随视角的移动而变幻,其难度之大、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失传三百多年的“纱地妆花织金”工艺,有幸被今天南京云锦艺人再度破译并复制出来,使其再现辉煌。

4.“南京云锦”集传统吉祥图案之大成。

从素材上看,云锦图案囊括了植物、动物、佛道、乐器、文房四宝、人物、传统吉祥内容等写实的或几何形式的纹样。从文化内容上看,有来自民间文化的蝙蝠(福)、牡丹(富贵)、鱼(余)、石榴(多子)、桃(寿)等内容,也有反映皇室文化的龙、凤、麒麟、江崖、海水、万寿等内容。且二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皇室为主的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图案。其表现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三者的结合,生动活泼又富于变化。由于“南京云锦”在明清二代主要是御用贡品,所以图案中总是龙、凤、麒麟、狮、江崖、海水、牡丹、寿桃等“领衔主演”。其中龙就有正龙、团龙、盘龙、升龙、降龙、卧龙、行龙、飞龙、侧面龙、七显龙、出海龙、入海龙、戏珠龙、子孙龙等多姿多彩的不同表现形式。用单独纹样的“大云龙”、“大凤莲”的整匹缎料装饰宫廷,显出豪华而又威严的气派。另外云纹也有百种之多,如四合云、如意云、和合云、七巧云、蚕茧云、骨朵云、海潮云、大勾云、小勾云、行云、卧云等等。祥瑞寓意的图案更为宫廷官府所常用。如灵仙祝寿、麟吐玉书、八仙庆寿、八吉凤莲、事事如意、吉庆双余、六合同春、瓜瓞绵绵、百果丰硕、五谷丰登、喜相逢、并蒂莲、太平有象、五福棒寿、福寿三多、福寿双全、富贵长春、连年有余、花好月圆、平安如意、子孙万代等等。上述种种寓意的图案纹样的综合使用,使云锦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诸如中国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封建等级制度、儒道佛理念、求吉避凶的心理等无不在其中。

5.“南京云锦”着色艺术达到锦缎配色艺术之顶峰。

色彩是第一个跃入人们眼帘的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南京云锦”是供皇帝后妃们使用的,要求色彩透出庄重、华丽、高贵和典雅的气质,以求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与宫廷的华贵氛围相协调。“南京云锦”的用色,于强烈对比中求协调,在绚丽中蕴藉沉静,对比既大胆又谨慎。南京云锦研究所珍藏的整匹缎料的“大行龙”和“凤穿缠枝莲”的图案就是例证:整匹缎料的大云龙以大红地为主色调,大凤则以深绿为主色调,配以真金线及彩线织出,气度非凡、落落大方。色彩表现手法十分凝炼、集中、明确、概括。主调鲜明强烈,产生庄重、典丽、明快、轩昂的气势。这和中国宫殿建筑彩画中的配色手法相同,因而挂在宫廷中,裹在殿柱上,与之十分协调。著名工艺美术家、画家陈之佛评价说:“(云锦)艺人发挥了他们的智慧,虽然采用强烈的色彩,由于利用对比的调和,不但不至于过于强烈刺激,反而感觉鲜明、愉快和庄重。”“云锦色彩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强烈的积极色,加以运动变化,更加显得丰富多彩”。所谓运动变化即指用“色晕”和色彩调得更明显方法,从而获得浓而不重,艳而不俗,对比调和而又不强烈刺激的庄重典丽效果。而大量地使用金银这两种带有强烈对比的光泽色,使整个织物增添了辉煌的富丽感,使之更加绚丽悦目,收到金彩交辉、富丽堂煌的色彩装饰效果。“南京云锦”用色艺术经过历代南京云锦艺人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已达到了无巧不使、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之达到了锦缎配色艺术的顶峰。

“南京云锦”继承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正如陈之佛所赞誉的:“南京云锦”是中国丝织工艺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也是艺术成就的高峰。它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在蜀锦和宋锦已被机器生产取代的今天,它是唯一的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