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特色产业群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我国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滕雪莹 王凤成 谌苗苗 赵 娜 李喜升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 20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十三五”期间,全国有辽、鲁、豫、吉、黑、内蒙古、黔、晋、鄂等11个省150个市(县或区)700多个乡(镇)约13.5万户农民从事柞蚕生产,柞蚕茧年均产量达8.75万t,占世界柞蚕茧总量的90%以上,年农业直接产值30亿元以上[1]。柞蚕茧不但是缫丝原料和优质蛋白食物原料,还为生物防治、医药等行业提供了最珍贵的物质基础,蚕茧加工及综合利用年产值300多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柞蚕业已发展成为适宜地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促进广大蚕农脱贫致富及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柞蚕丝可生产锦、绫、罗、绸等13大类、300多个品种、670个花色,柞蚕丝绸产品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名,产品90%外销到美国、意大利、日本及东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对外开放、扩大出口创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茧丝绸行业的较快发展及其丝绸产品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中国茧丝绸业世界地位的日益提升,柞蚕业从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到种茧、商品茧生产及其加工、销售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茧丝绸业世界地位日益提升。然而,与柞蚕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制约了社会化生产活动的最佳秩序建立和相关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不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以及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系统。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可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可能,为实施售后服务、扩大竞争创造条件,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进而实现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标准体系建设可以增强国际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技术壁垒,促进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促进行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生产主体和产品的竞争力。本文力求通过分析我国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意见和对策,以促进柞蚕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巩固我国柞蚕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1 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重要性
在全国桑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纺织品标准化委员会及广大的标准工作者不懈努力下,截至2022年3月,依据国家标准查询网初步统计,我国在蚕桑及丝纺等方面,现行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84项和地方标准302项。 这些标准的发布实施, 对规范蚕桑生产及丝纺市场, 促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蚕桑、丝纺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中,以《生丝分级》(GB 1797—1979)规定为最早,随后分别于1986年、2001年和2008年进行了3次修订,而与蚕茧生产有关的桑蚕国家或行业标准,则以1997年发布的《桑蚕一代杂交种》(NY/T 326-1997)和《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 327-1997)为最早,后者较第一个生丝标准发布实施相对滞后了近20年。
我国是世界柞蚕茧生产和柞丝出口大国,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于桑蚕产业。柞蚕产业兼具农业和工业的双重性,柞蚕放养业为丝纺、轻工等提供原料,并使产业链得以延伸,附加值得以提高。随着柞蚕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标准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愈加突显。柞蚕茧、丝较早的国家标准是1988年发布实施的《柞蚕丝织物》(GB/T 9127-1988)和《柞蚕鲜茧》(GB/T 10115-1988)2个标准,随后分别于2007年、2017年进行了2次和2008年进行了1次修订;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是1989年发布实施的《饲料用柞蚕蛹粉》(GB 10386-1989),同年被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柞蚕蛹粉》(NY/T 137-1989)替代。而柞蚕放养业的第一个农业行业标准《柞蚕一代杂交种》(NY 1092-2006)于2006年发布实施,至今没有修订。目前,我国柞蚕业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共计14项(其中柞蚕放养业仅有4项与蚕种相关的农业行业标准,分别是《柞蚕一代杂交种》《柞蚕种质量》《柞蚕种放养技术规程》和《柞蚕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共计32项(不含青6号等独立的20个柞蚕品种标准),涵盖了柞蚕放养、蚕种质量、丝纺、生态柞园建设、病虫害防治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构成了当前柞蚕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详见表1。
2 我国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已经发布的我国蚕桑及丝纺方面的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84项和地方标准302项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柞蚕业标准的数量总体上较桑蚕业少,与柞蚕产业第一大国及其国际领先地位不相匹配。就柞蚕业现行标准(表1)来分析,柞蚕业国家、行业标准明显少于地方标准,仅占标准总数的30.43%,其中3项国家标准已实施了13年以上;在11项行业标准中,2013年后发布实施的仅有3项标准,而在32项地方标准中,有15项为近5年发布实施的,说明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呈现较高关注度,标准制定速度较快。总体看,柞蚕业与桑蚕业相比,仍存在标准的结构不甚合理、数量少且替代更新慢的现状,与行业发展需求尚有较大差距。由于柞蚕业相关标准较少,未能覆盖全产业链,地方标准又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解决跨地域问题,因而常常引起跨地域纠纷,已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早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提出了“国家级种植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设想,水稻、谷物(小麦、玉米、杂粮、豆类)、油料、棉、糖类、麻、丝、茶、水果、蔬菜、食用菌、草类、花卉、热作和药材等类别的不同作物均加强了标准体系建设,而作为世界上享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柞蚕业理应紧跟我国加快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填补本领域的空白,为建设柞蚕产业强国提供支撑。
3 推进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我国是世界柞蚕种质资源和柞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柞蚕业从科研、教学、推广等研发与技术服务,到茧、丝等生产及其加工、销售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而支撑和保障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标准体系建设。中国是世界柞蚕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发源地,一直保持着柞蚕业实用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几乎全部的柞蚕业实用技术均出自我国,几个柞蚕生产国包括印度、朝鲜、格鲁吉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目前所使用柞蚕品种及实用技术相
表1 柞蚕业现行标准
当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几个欧洲国家,仅有少量的柞蚕生产,利用的柞蚕种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从中国引进的传统品种,至今也没有柞蚕实用技术研究的相关报道。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2]。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主导和满足国际市场对柞蚕相关产品、技术的需求。
2008年以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先后设置了柞蚕饲养技术岗位、柞蚕资源综合利用岗位、柞树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丹东综合试验站、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合试验站、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等3个柞蚕领域岗位科学家及3个柞蚕领域综合试验站,其中,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同时承担柞蚕与桑蚕相关任务,形成了独具柞蚕特色的国家、省、市(县)科研与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为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柞蚕研究的中心,在柞蚕新品种选育繁育、柞蚕保护等学科领域一直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其成果始终引领着世界柞蚕业的发展方向。2014年,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辽宁、吉林、河南、黑龙江等省区的科研、教学单位牵头完成了柞蚕基因组测序,绘制了首个柞蚕基因组框架图。全国柞蚕行业的相关专家具有紧密合作的传统,具备世界领先的学术水平,制定全国性的各类柞蚕业标准或规程具备可操作性。
4 加强柞蚕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
标准体系建设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3]。因此,要根据柞蚕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产业生产、流通和贸易全过程制定结构合理、全面覆盖,确保全过程有标准可依。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4],坚持市场优先,突出重点,做好标准制定、修订、总体规划与实施。
首先,应在国家桑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部署协调下,由国家桑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柞蚕产业唯一的副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国内从事柞蚕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或协会组织的专家,尽早制定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优先考虑市场需求制定标准,将柞蚕放养业标准或规程优先纳入农业行业标准制定、修订专项计划,再逐步扩展覆盖全产业链。其次,要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和推广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平台等加强产业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的广泛宣传,将柞蚕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标准化培训有机结合,使产业的参与者尽快掌握相关标准与新技术。同时,对标龄过长或不符合当前情况的标准及时修订,加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整合力度,将一批适合产业发展、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标准体系[5],进而推进产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提质增效。再次,根据目前柞蚕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基本上是兼职的蚕业科技工作者,标准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加强人才培训与培养,促进标准化人才的快速成长,保证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的人才需求。此外,还应加强制标的科研力度和充分发挥本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专业技术和检测手段上的优势,为制定先进科学的标准和推进构建完善的柞蚕业标准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只要我国柞蚕业从业者及相关管理部门认识到加强柞蚕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差距,然后目标一致并形成合力,就一定会在逐步完善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将柞蚕产业大国建设成为柞蚕业标准大国、柞蚕产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