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蔡运磊:欧美小镇故事多

2023-04-02 19:14 看世界杂志  主页 > 文旅 > 乡村旅游 > 各国村镇 >

打印 放大 缩小





欧美小镇故事多

 
看世界杂志 2020年18期 

 

蔡运磊

 

剑桥镇距伦敦80千米,人口不到十万,却是英国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海外一游,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欧美小鎮故事多。

比如,英国剑桥大学就在剑桥镇,距伦敦80千米,人口不到十万,却是英国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举世闻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罗伊斯·罗尔斯(罗罗)总部,却隐在一个名叫Sinfin的小镇上。

比如,德国汽车制造业享誉全球,但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奥迪的全球总部和欧洲工厂都没在柏林,它们待在一个叫英戈尔斯塔特的小镇,小镇也因此被称为“奥迪之城”。

此外,被喻为“对冲基金大本营”的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面积仅174平方千米,却是大约380家对冲基金总部的所在地,管理资产总额逾1500亿美元;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则是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这个“小镇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投的。

发达国家的特色小镇现象表明:所谓“马太效应”并不存在,高端产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在高大上的地方。

那么,老外的这些大企业为何偏爱小城镇呢?

历史沉淀

 

在小镇创业,那些企业大佬不怕跌份儿吗?老外们之所以与咱中国人不一样,喜欢让自己的总部“屈尊下嫁”给那些小城镇,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老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精英文化阶层,骨子里缺乏“王权崇拜基因”。在他们看来,哪怕是国王,也不能无缘无故遮挡我晒太阳的阳光。

在这种逻辑框架内,我选择公司总部落在哪里,完全是我本人的“选址自由”—至于是否“跌份儿”,则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但核心只有一个:我喜欢,这就够了。久而久之,欧美国家就形成了以小镇为单元的国度。

小而优美

 

“特色小镇”之所以一时半会儿无法在国内形成主流生活场,不是因为它们不够美,而是因为它们不够优:优美的,往往交通不便;交通便利的,往往因人气过旺而日益喧嚣逐渐俗化。

但欧美国家的这些小城镇并非如此。它们虽宛若小家碧玉,沉静如水,但并不闭塞。无论你何时去,它们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卑不亢,无论名声多么响亮,它们要么将自己掩藏于幽林静丛之中,要么独处于旷野阔原之上,永远是一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呆萌模样。

在这种自然与人文交错综合的诱惑下,欧美人更喜欢在小镇里安居乐业的逻辑也就无懈可击了。加之不少小镇还是古董级的,无论是建筑风格、人文风情,还是商业形态、生活习惯,都是一个个不要报酬的文化宣传员。

因此,漫步于这样的小城镇,你不可能看到大拆大建,也无法想象它们焕然一新的面貌。

对欧美人来说,如果没有历史,就谈不上优美—“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

利益所驱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大城市病日益凸显,堵车、污染和老城区犯罪率飙升的问题渐趋尖锐,于是人们开始向往田园山水。

美国曾一度出现“逆城市化”,大都市中心地带为之一空—城市“空心化”浮出水面。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欧美人个个都成了陶渊明,主要还是利益使然。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早在192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就指出,集聚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生产要素在城市中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三类运输成本:运物的成本、运人的成本和运思想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加之都市周边小城镇的地价确实便宜,环境宜居、交通便利,换谁不想去呢?

商业、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于是很多企业就把总部或部分核心功能搬迁至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了。歪打正着,企业大佬的到来,一方面为不堪重负的大都市减了负,另一方面以产业促进了特色小城镇的飞速发展。

当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没闲着,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小城镇与当地特色产业或外来的大企业有机融合,以商业促发展,以发展带经济,以经济养人文,逐渐形成了人才、资本和文化高地。最后,慢慢沉淀、结晶出了一批充满吸引力和丰富内涵的特色小镇。

这方面的代表,不胜枚举,如法国香水产业小镇格拉斯。从16世纪起,该镇居民就从事花卉种植业及香水制造,发酵产生了大量世代从事香水产业的技师及相关配套基础,最后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香水王国。

还有巧克力产业小镇—美国好时小镇,号称“世界上最甜蜜的地方”,拥有3家现代化巧克力工厂,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类糖果制造商。

被称为“奥迪之城”的英戈尔斯塔特小镇

 

 

对欧美人来说,如果没有历史,就谈不上优美——“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

 

至于全球纺织品产业小镇—瑞士朗根塔尔小镇,则因系蓝拓纺织品公司和阿曼集团的所在地,而拥有全球化的分支机构和供应商网络。这个小城镇为其提供了充沛的劳力及长期形成的、足以支持本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愉快氛围。对此,有人总结为一句话:“小镇就是公民、政府和企业间的和谐合作综合体。”

总之,高端产业在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是一个成熟大国的必然选择。

此外,欧美发达国家还拥有众多的专业文化镇,如法国戛纳电影小镇、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Garmisch-Partenkirchen)壁画小镇、瑞士达沃斯会议小镇等等。

 

小镇之“核”

 

有人认为,过去城市是单核城市,现在是多核城市,未来是网格化城市。既是“多核”,必有多个“核心”。若只是宏观探寻欧美小城镇一番而不具体细微地探究下其小镇之“核”,好比入宝山而空返。

幸好,德国哈尔伯格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探访位于德国巴符州黑森林小镇劳斯伯格的全球注塑机生产商ARBURG(阿博格)。

德国小城街景

 

 

全球共有“隐形冠军”2734家,德国就有1307家,占了近一半。

 

如今的德国人不过8000余万,却创造了2300多个世界名牌,贡献了全球制造领域的25万多个标准。目前,全球共有“隐形冠军”2734家,德国就有1307家,占了近一半。

德国工业最有特色的就是企业隐形冠军群。如果把这个群比作沧海,那么阿博格只是一粟。

那么,阿博格凭什么成为小镇之“核”呢?

首先,体量甚大。这个于1923年诞生在德国黑森林的家族企业,其员工分布在阿博格于全球布局的33个生产基地,中国是其第三大市场。

其次,阿博格就像欧美那些特色小镇一样,相当“个性”—外松内紧、兼容并蓄的经营理念和井然有序、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节,让我过目难忘。

德国人的严谨,举世闻名,在很多人心目中,严谨就是类似于半军事化、准军事化管理的严厉和高压,其实不然。通过参观,我才明白什么叫“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在阿博格的生产线上,穿工装与穿便装的杂然相处,更有甚者袒露着布满文身的大花臂、嚼着口香糖操作,还有人边干活儿边让身边的音响唱个不停……一转身,一个杀马特风格的员工骑着车间配备的自行车,徐徐而过。

德方对此解释,德国虽然还比较保守,但早已是个移民国家,因此就必须坚持兼容并蓄的路线。“雇主雇佣的是他们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服装、文身或其他,所以,只要这些员工不违规,对于那些个性化的东西,公司也就听之任之了。”

风起于青苹之末。中午在阿博格餐厅吃饭时,可谓人山人海,各种肤色、风格各异的员工、客户往来穿梭……就是这支“拥有人均为13.5年工龄,老中青搭配,传帮带不断,不脱节不断层的人力资源隊伍,层层递进,稳步前进”,才助推阿博格最终戴上了行业王冠。

这,也许才是造就隐形冠军、成为“小镇之核”的“隐秘的角落”。

责任编辑何子维 hzw@nfcmag.com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