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孙茜 吴闻哲:数字化技术在陕西传统灯彩艺术保护中的应用

2022-11-28 19:29 参考网-艺术科技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夜经济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夜经济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数字化技术在陕西传统灯彩艺术保护中的应用

2021-11-26 11:58孙茜吴闻哲
艺术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孙茜 吴闻哲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再只存在于纸本之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由于陕西传统灯彩艺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记录与保护,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灯彩艺术;数字化技术;资料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J5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03

1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灯彩即民间俗称的“花灯”“彩灯”,是对中国灯笼的一种泛称。在古代主要是作为照明的工具,现在多用于传统节日的装饰与庆祝[1]。灯彩同时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陕西传统灯彩艺术包含了剪纸、绘画、编织、纸扎、书法、刺绣等多项工艺,是众多民间艺术结合的产物。

1.1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介绍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是陕西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最早源于西汉时期。一直以来,灯都是光明的象征,同时在古汉语中“灯”与“丁”意思相通,所以人们对灯彩一直寄托着许多美好的期望。

在陕西的关中地区,人们常常相互赠送制作精美的灯彩,送灯的寓意就相当于“送丁”,蕴含了人丁兴旺、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望。陕西传统灯彩与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息息相关,如除夕夜、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等。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就于长安城楼上挂灯祭祀太乙真人。唐朝时期的长安城每年正月十五都有观灯、放灯的风俗习惯。据《新唐书·日本传》记载,日本天皇曾多次向大唐派遣使者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并借鉴唐朝的灯彩艺术。如石灯、佛坐莲花灯等中国传统特色灯彩就是在那时大量流传到日本的,这些灯彩文化直到现在都对日本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在日本民俗异能鬼太鼓座表演中还能清楚发现其对中式排灯的借鉴[2]

1.2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地区分布与相关风俗

陕西省主要分为三个地区板块,即陕北、关中、陕南,其中关中地区又分为东府与西府。在不同的地区板块中,灯彩的外形主要配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活动。陕北地区的安塞县城会在春节期间将高粱秸秆和面团捏成的灯碗制作出的灯彩摆成“九曲黄河阵”,人们会在灯彩阵内用诵经、祈祷、抢灯、送灯、偷灯等活动祈求自己和家人吉祥平安[2]。关中地区的宝鸡陇县会在正月初六到初八期间举办河滩会,出售风车灯、火罐灯、天鹅灯等。陕南地区在新年来临之际,每天晚上都会举行“烧火狮为百姓祈福”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日子红红火火。

由于地区与风俗习惯不同,各个地区的手工艺人擅长制作的灯彩样式也是不同的。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制灯手艺人的手艺传承大多集中在附近區域,所以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特色灯彩艺术,共同组成了多样的陕西传统灯彩艺术。

1.3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保护现状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缺乏保护,现状堪忧,已记载的内容相对孤立化、碎片化、平面化、学理性,实证性较弱。虽然陕西地区的灯彩艺术分布广阔、内容丰富,但是在城乡现代化的冲击之下,它的传承遭到了较大的破坏。现代化的工业制造,在效率、成本和完成度上都有取代传统的手工业制造的趋势,并且灯彩技艺的传承人大多分布在农村,愿意学习灯彩制作的传承人越来越少。由于经济效益不高,仅存的老艺人也逐渐将制灯当作副业。随着这些老艺人的逐渐离世,一些口口相传的灯彩手艺也就失传了。再加之以前人们没有对灯彩的制作方式、灯彩原型进行有效的记录与保护,导致灯彩艺术历史记录大片缺失。

2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习惯在网上获取资料和知识。“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传统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数字化保护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保护模式。传统灯彩与民俗文化不再仅仅通过纸本上的文字与图片进行传播。使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快速传播,并且为后人留下珍贵的保护资料[3]。对陕西传统灯彩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2.1 文化角度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是陕西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化积淀,包含了人们众多的美好期望。在陕西地区的风俗中,送灯有着“送丁”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大多数灯彩颜色选择红色,表达团圆与喜庆;将灯彩外形设计成飞禽走兽的形态,也表达了相关祝福,如蟾蜍灯寓意金蟾吐钱、鸡灯寓意吉祥如意、猪灯寓意金猪送福、猫灯寓意耋耊长寿等。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寄情于物的思想,将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灯彩中,让不同种类的灯彩形象具有更深层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既可以丰富灯彩艺术的表现形式,又可以使灯彩艺术的文化脉络与文化内涵得以延续,展现出陕西传统灯彩独特的文化价值。

2.2 政策角度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民间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4]。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发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陕西传统灯彩艺术进行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2.3 技术角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针对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数字化保护不再是简单地将纸质材料以及灯彩的原型转化为电子版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而是以数字化多方面展现陕西传统灯彩艺术。可运用数字影音技术与图片扫描解码技术,对过去留存的影像音频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达到高保真度以满足新的传播需求。运用3D扫描与三维技术,建立陕西传统灯彩模型[5]。对现留存的灯彩样本进行模型记录保存,对仅存于纸本图片中的古灯彩进行还原。运用VR技术实现虚拟场景展示,对各个地方的民俗活动进行记录与展示,根据书本记载还原古代上元节等与灯彩艺术相关的节日活动,让人们进一步体会到灯彩与民俗活动的联系。运用AR技术,在公共空间中展示陕西传统灯彩,将灯彩艺术更直观立体地展现给公众。通过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为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4 功能角度

对陕西传统灯彩艺术进行数字化技术保护,首先可以有效记录、保护、传承陕西传统灯彩,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研究资料,也为其他类型的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与方法总结。其次,可以通过灯彩样本的数字化得到相关数据与资料,进行陕西传统灯彩的创新设计,为陕西传统灯彩艺术延续新的艺术生命。再次,可以运用数字化的灯彩进行数字平臺的宣传推广,提高陕西传统灯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可以使陕西传统灯彩在新时代创造新的经济效益,打造属于陕西传统灯彩的品牌形象,使陕西传统灯彩的商业开发向数字化转型,提升其经济价值。

3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数字化保护的方式

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概念极为广泛,包括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获得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的录像录音、图片资料的编码与转换,增强现实技术、多维仿真技术代替实物、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数字化保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建立陕西传统灯彩资料数据库

目前,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相关资料主要源于田野调查、图书馆资料收集、当地文化馆资料收集、网络发布的图片与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信息比较零散,部分图片和影像的清晰度和考证性较差,不能直接放入资料数据库中,需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整合与分类。要对文字信息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将陕西地区划分为不同模块,将不同寓意的灯彩种类、不同风格的灯彩形式、不同材质的灯彩造型归纳进地区模块中。对于图片资料,先进行筛选,去除一些清晰度较低、不具有代表性、不具有考证性的图片,对筛选后的图片进行清晰度调整和扫描处理。同时将这些图片结合文字资料归入陕西地区相应的模块中,形成完善的图片文字数据数字化存档建库。对各类陕西传统灯彩的原型、制作工艺、材质介绍、色彩选择等影像资料进行剪辑整理,并在视频中加上旁白解说,增强视频影像的观赏性,使整个流程更加生动,这能扩大影像资料的传播范围,还能增强传播效果。

3.2 建立陕西传统灯彩的三维模型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是一项以灯彩实物为载体的民间艺术,在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灯彩样本。而陕西传统灯彩主要的制作材料为纸张、竹篾、布料、绢纱等,主要的制作工艺为浆糊粘贴、卡扣结构等。这些灯彩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表面变黄、粘贴处脱胶掉落、主要结构变形等问题。要解决实物难以保存的问题,就必须建立灯彩样本的三维模型。

在建立灯彩样本的三维模型中,手持扫描仪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快速建立灯彩样本的逆向模型。而一些特殊的灯彩样本,在不拆除样本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所有的结构扫描,需要建模师配合手动建模,最终将其合成。对于样本模型的材质以及色彩还原,由于民间留存的灯彩样本在制作过程中受民间艺人个人意识的影响较大,有些材质与颜色不是标准化工业生成能有的,因此需要对灯彩样本进行材质比对,将最为接近的材质进行贴图,对于样本的色彩需要提取多个同类型灯彩样本的CMYK取值,并比对数值,提炼出有代表性的色彩融入模型中。

3.3 全息影像展示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与各种传统节日、陕西地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对这些相关的民俗活动进行数字化保护不仅能记录其中的民俗文化,还能传播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优秀内容。结合得到的三维灯彩样本模型,将动画与田野调查中记录的实景相结合,以全息影像技术为载体全方位呈现。运用全息影像技术不仅需要使用沉浸式音频,还需要保证观众在不同的方向能感受不同的效果。全景影像的制作通过将活动现场的全景相机记录转化为三维动态视景即VR技术,让观众仿佛亲临可看、可听、可感受、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民俗活动现场。

3.4 建立虚拟博物馆

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虚拟博物馆是在数据资料库、灯彩样本的三维模型、灯彩民俗活动的全景影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开发的线上传播平台。线上虚拟博物馆运用了Unity3D软件进行开发,再次对不同的数字化资料进行整合和模块分类。在模块的分类中要考虑需求,该虚拟博物馆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根据需求分类建立不同模块和场景。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不同的模块中精准搜索,通过搜索内容,用户可以在文字资料库中观看或者聆听相关灯彩的历史起源和相关的民俗活动的文字、音频资料,在图片库中可以批量观看灯彩的实景照片,通过视频资料可以学习和了解相关灯彩的制作工艺,在三维模型板块可以720度全方位观赏灯彩细节,沉浸式体验相关的灯彩民俗活动。数字化展示方式是时代赋予的便利,是科技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传承提供的平台,虚拟博物馆的构建使传统文化遗产鲜活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实现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数字化全面展示。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再限于纸本之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由于陕西传统灯彩艺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记录与保护,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已迫在眉睫。要建立数字资料库,对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数字模型,保存和还原陕西传统灯彩的样式;建立线上虚拟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广宣传陕西传统灯彩。这能实现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促进陕西传统灯彩艺术可持续发展,也能为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孙茜,王斌.中国灯彩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1,34(15):73-75.

[2] 孙茜,王斌.陕西传统灯彩的文化艺术传承及数字化保护[J].包装与设计,2019(4):118-119.

[3] 姚国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及关键技术应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106-116.

[4] 于寒,肖爱民,李慎玲.柯尔克孜族非遗约尔麦克数字化保护研究[J].丝绸,2021,58(8):85-90.

[5] 居华倩,彭文利.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J].湖南包装,2021,36(4):111-114.

作者简介:孙茜(198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吴闻哲(1998—),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陕西传统灯彩文化艺术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K038;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RY013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