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干净茶”出山,品牌走在前
应琛
上海,丰庄茶城内,有一处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长廊和门楼,格外引人注目。长廊名曰遵义路,而这个茶叶展销馆就是“遵义馆”。
在这里,上海市民不仅能买到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余庆小叶苦丁茶等产品,遵义酒和其他一些绿色生态产品也应有尽有。在丰庄茶城,“遵义馆”的销售量位列第一,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
事实上,不仅如此,作为贵州省重点支持的“三绿一红”品牌遵义红和湄潭翠芽,还是上海市市长咨询会会议用茶,遵义红更成了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用茶。
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少日照、无污染的气候及地理环境,造就了遵义茶优良的品质。近年来,遵义市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了遵义茶产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遵义茶,带着最厚重、最淳朴的故事走过历史,如今,它带着最天成、最惊艳的品质走向未来。
好茶走出“深巷”,一线城市“开窗”
“遵义的好山好水出好茶,遵义的好酒好茶有好运。”每遇到还不是太熟悉遵义茶品牌的客人,丰庄茶城“遵义馆”馆长罗斌都会以此为开场白。 今年4月26日,上海市丰庄茶城“遵义馆”正式开门迎客。中国人购买茶叶,有先品再买的习惯,“遵义馆”正是这样一个让顾客可以品茶、了解茶文化的实体平台。
罗斌涉足茶行业已经有很多年,当遵义市政府驻沪办主任袁云超找到他,共同商讨遵茶出山的发展思路时,在上海打造一个展示平台的想法,逐渐成型。罗斌回到故乡,走遍了遵义及周边42个县,考察家乡的茶叶。“‘遵义馆筹备时间长达一年多。遵义有200多万亩的产茶面积,如何推广它,必须形成一个思路,把所有品牌集中起来,主打‘遵义红和‘遵义绿。”罗斌说,统一品牌的好处是可以控制品质,由县政府来统一采集质量数据。
“遵义红”,以湄潭原生态茶种为基础,运用福建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与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相结合,让大自然的精华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遵义红”茶叶外形紧细、色泽褐黄,茶汤色橙红亮、带金圈,香气纯正、茶韵幽长。
以“遵义绿”命名的湄潭翠芽则采用当地优质中小叶茶树,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的嫩梢,经摊青、杀青、理条、整形、脱毫、提香六大工艺流程,形成扁平直,黄绿润,香气显露的插条。
品牌形象确立后,由政府主导推广,“遵义红”“遵义绿”的形象在中央电视台五个频道滚动播出。目前,遵义茶东方购物旗舰店也正式开业。
中国茶,起于云贵,兴于江浙,盛于闽粤。贵州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茶籽化石。遵义茶历史悠久,早在夜郎古国的茶马古道时期,遵义茶便从崇山峻岭中走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今天遵义主产茶区均属古思州、播州、夷州范围。直到现在,习水、务川、桐梓、湄潭、道真等县境内,还存有大量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茶树。
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永兴,办学七年,在湄潭创办贵州省职业学校,培育茶叶生产技术人员,为贵州茶叶实用人才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湄潭境内还诞生了近现代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大量茶叶被输送到国外,换回枪支弹药抵御外侮。湄潭也因此成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遵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遵义市茶办)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田维祥告诉记者,遵义的茶园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北部6个县,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缓坡地带,与森林共生,土壤富含锌、硒、锶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少日照、无污染”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遵义茶“嫩、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
早在2000年,遵义就提出将已有的栽茶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由此吹响了茶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为了将茶叶产业发展壮大,一系列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遵义先后将茶产业纳入遵义市“六个一百工程”“七个一百工程”“八大农业产业”,茶產业在黔北大地得以落地生根,万顷的土地披上绿色外衣,百万农民与茶“结缘”,圆了致富梦。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遵义市茶园面积206.84万亩,无性系良种达98%以上,投产茶园164.95万亩,茶叶总产量12.51万吨,其中绿茶10.1185万吨、红茶1.0747万吨、黑茶780吨、乌龙茶500吨、白茶145吨。全市有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023家,加工大户640家,清洁化生产线811条,精加工企业237家,初加工能力15万吨,深加工企业9家,精深加工量2.5万吨,具有仓储能力6.5万吨。茶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及茶多酚、茶叶籽油、茶树花、茶叶酒等精深加工及衍生产品,实现产值100.5亿元、综合产值214亿元,其综合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遵义还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圣地茶都”“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等称号,湄潭、凤冈、正安、余庆等茶叶主产县分别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
品质优先,只做“干净茶”
阳春三月,余庆县松烟镇二龙茶场万亩茶海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
茶场里的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一年最繁忙的加工季。工人们正在对厂房做清洁化提升,安装大型抽烟机。
“干净茶不是随便说的,是认真做出来的。”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骆地刚向媒体表示,为了将“干净”进行到底,除了提升厂区净化度,还把洁净延展到了茶叶种植的每一环节。
而松烟镇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制作“干净茶”的第一步;在种植过程,不打农药、除草剂,不施化肥,这是制作“干净茶”的第二步;在加工过程中,保证环境的清洁,这是制作“干净茶”的第三步。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遵义市茶农、茶企已经认识到干净茶、生态茶、健康茶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的根本,也是参与市场竞争力的法宝。
据田维祥介绍,遵义茶产业历来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在茶叶集中地区推广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对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在生产基地,实行农残控制的联防联保,在禁用农药的查处检测上实行区域内农户联保、企业联保,严格实施“一损俱损”的制度;在种植上,强调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保护茶园及茶园周围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天敌,即以虫防虫、以虫治虫;在加工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要求加工全程不落地,实行清洁化生产,茶山采茶禁用塑料袋、塑料盆。
各茶叶主产县也积极探索方法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比如湄潭县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凤冈县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余庆的“干净茶”理念管理等。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遵义市茶农、茶企已经认识到干净茶、生态茶、健康茶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的根本,也是参与市场竞争力的法宝。
田维祥表示,参照欧盟和日本禁限农药标准,贵州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和草甘膦等,禁用农药总数在国家禁用58种的基础上提高到121种。
目前,遵义市通过“三品一标”认定的茶园165.25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152.27万亩,绿色食品茶园0.9万亩,有机茶园12.08万亩,雨林认证茶园2.46万亩。
湄潭、凤冈、正安、余庆等县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遵义还被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授予“中国绿茶评议研究基地”。
联合利华与遵义市目前在湄潭、正安、道真、余庆、仁怀等5县(市)8家企业共同完成了1.67万亩经雨林联盟认证的基地建设,今年将继续实施3万亩基地认证,至2020年建成10万亩经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发展茶园。
贵州茶文化大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先生曾这样表示:“我深深感受到贵州茶业在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及精深加工等方面很早就已经走在全国先进行列。贵州茶叶的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很高,形成了它的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
一杯好茶,世界共享
正是由于对品质的坚持,凤香苑茶业与贵茶公司合作,为星巴克提供原材料,打入了欧美市场。“出口必须要通过481项欧盟检测,而且现在是批批检测,严格控制质量安全,一旦检测出农残、重金属等超标将面临‘终身禁用,公司从不用农药、除草剂,一年光是人工除草的费用就是300万元。”今年,骆地刚的茶园里还迎来了新品种黄金芽的开采。这批刚采摘的黄金芽就将生产为成品干茶销往距离遵义数千公里以外的阿联酋。
“今年同阿联酋签订了4000斤高端茶黄金芽,预计产值将达到1000多万元。”骆地刚说,如今“干净茶”已成为凤香苑茶业的“名片”,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合作带动茶叶生产面积5万余亩,年产绿茶150吨、白茶30吨、红茶10吨、苦丁茶100吨。
其实,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遵义茶,近年来,遵义不断推动茶叶“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茶事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形象宣传。
已成功举办十届的“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是贵州向世界展示贵州茶的一个窗口。2018年,在遵义市湄潭县举办的“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不仅向全世界展示推广了贵州茶,还举办了第三届国际茶叶采购商大会暨贵州省茶产业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中日韩茶叶企业家交流会、联合利华茶产业高端论坛暨“遵义红”新产品发布会等,推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生态茶、干净茶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遵义市还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上海、重庆、济南、西安、深圳等主销区茶博会,积极参加“丝绸之路·黔茶飘香”系列推介活动及北京和上海等春季品茗活动,支持各茶叶主产县到省外主要目标市场的公園、茶城、社区、商业广场等地开展品茗推介。
2017年,遵义市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在北京展览馆联合主办了“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2017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2017遵义茶文化节”(简称“两展一节”)。其间举办了8场市、县两级茶文化暨茶旅游推介活动,提升遵义茶在北京的知名度。以“圣地茶都·醉美茶香”“游红色圣地品茶香遵义”为主题,搭建533平方米的“遵义馆”,26家企业参展,实现茶叶销售额21.58万元,达成意向订单27个,金额139万元。
此外,遵义市还通过贵州与中央电视台签署的“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介遵义市茶产品,促进了黔茶走出大山,带动了百姓脱贫致富。随着广告的播出,“湄潭翠芽”“遵义红”“正安白茶”“凤冈锌硒茶”等遵义名茶在全国观众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销量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湄潭、凤冈、正安三县茶产品,2018年销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均有增长。截至2018年4月底,“湄潭翠芽”销量1817.62吨,产值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9%;“遵义红”销量2357.96吨,产值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正安白茶”销量2115吨,产值5.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7%;“凤冈锌硒茶”销量3600吨,总产值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5%。
今年7月,世界最大茶叶生产企业——联合利华采用遵义茶原料生产的“立顿”遵义红红茶及遵义绿茶袋泡茶已正式上市。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茶商及茶客了解到湄潭、凤冈、正安茶的生态环境及优异的品质,前来遵义考察和旅游的茶商、游客络绎不绝,“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据田维祥透露,下一步遵义市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完善科技支撑和标准体系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调整品种及产品结构、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奋力推进“中国茶业第一市”建设进程。至2020年,可采摘茶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茶叶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130亿元以上,茶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的目标。至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