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敖包相会|白小娟:贡扎布敖包祭祀文化

2023-10-04 20:48 戏剧之家杂志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蒙字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贡扎布敖包祭祀文化

 
戏剧之家杂志 2020年7期 

 

白小娟

【摘 要】贡扎布敖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距今历史久远。1966年,受“文革”影响,祭祀活动停止,直到2006年才恢复了间断40年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祭祀敖包传统活动是蒙古族民间信仰的情感反映。探究敖包祭祀活动,对于研究牧民的精神文化世界和敖包祭祀的功能,以及人们之间的情感维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祭祀敖包;民间信仰;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K8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212-02

古时,蒙古族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各家把在自己领地建起来的象征着天和神的假山——敖包,作为崇拜的对象。

据悉,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有各种规模的敖包,且敖包祭祀活动各有不同。位于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的贡扎布敖包,因“文革”时期被毁坏,致使其由原址移建于别力古台镇。贡扎布,藏文之意为“普救”,贡扎布敖包由13座敖包组成,且这13座敖包呈一字型均匀排开。位于正中央的是主敖包,直径9米,上面祭放着龙王神像,主敖包两侧各有6座小敖包,大小依次递减。敖包呈圆锥体,四周被五色哈达围绕,各敖包之间悬挂着红、黄、蓝、绿、白五彩经幡,顶端插有柳条,从远处望去,敖包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神圣的光辉。主敖包前面建有祭台,为祭祀者供奉食品所用。

据当地居民介绍,但凡经过有敖包的地方,人们不论远近都要朝敖包的方向叩拜,以祈祷平安顺利。有些人还会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这样既能修缮经风雨侵蚀的敖包,也能让神灵听到自己内心祈祷的声音。关于敖包必须用石头和泥土垒起来有一种说法。用泥土和石头垒砌的敖包,中间有缝隙,敖包的灵魂可以自由呼吸,灵魂得以自由。通过祭祀敖包,人们可以与长生天进行对话,可以梦想成真。

蒙古族人民对于长生天怀有无比崇敬的心理,认为世间万物都由长生天掌握和控制。蒙古族有信天、畏天和敬天的习俗,因此,祭祀敖包习俗源于祭祀长生天。据了解,“文革”期间是不允许祭祀敖包的。当时,祭祀的人会在新年初一早晨将牛羊的血和粪便堆砌成敖包的形状,插上点燃的香,点燃篝火,再把马奶酒、奶食和肉食洒向天空来祭祀长生天,分别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拜8次。如今这种祭长生天的仪式已不多见了,但内蒙古科尔沁等地区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祭祀习俗。

一、贡扎布敖包祭祀仪式

据史料记载,从1933年开始,便有了祭祀贡扎布敖包的习俗,每年农历5月20日以“查干伊德”(奶食)祭祀。本文基于对贡扎布敖包祭祀仪式的调查,从祭祀前、中、后进行展开描述。

早期藏传佛教传入本地时,就被当地人广泛接受。在祭祀仪式开始的前几天,看寺庙的人会提前把敖包周围的杂物清除干净,将象征敖包魂魄的苏鲁锭的古格力(马鬃)、五彩经幡都换新,将敖包顶端的柳条换成新鲜的并且整整齐齐插在上面。有时还会派专门的人来打扫,这就是祭祀仪式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祭祀当天一大早,来自不同嘎查的牧民穿着蒙古袍,携亲属家眷来到敖包前。在祭祀活动开始之前,人们会被告知爱护环境等相关事宜,不能乱扔垃圾、乱洒牛奶,不准毫无规矩乱走动,不准大声喧哗、吸烟。这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仰,也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存的理念。

仪式开始时,先由大师击鼓跳跃出场,吟诵祭天诗文,祈祷长生天造福人类。同时,喇嘛们奏乐诵藏经“纳木达格桑”。喇嘛念经的同时,牧民们有的背着希拉穆仁寺干卓尔经文绕敖包转三圈,转敖包的过程中捡起地上的石头放置于敖包上,一是修护敖包;二是将自己的心愿告知神灵。有些牧主焚香举灯,并在彩色绳上系上蓝色哈达。随后,把煮熟的全羊和奶食品摆在祭祀台上。喇嘛念经过后便进行焚香仪式,他们将佛教中使用的东西撒在敖包附近,给人们一种神秘和灵验之感。牧民们放完祭品后,会跪在敖包前,两手捧着奶食或招福桶在胸前按顺时针旋转三圈,大喊“呼瑞”,虔诚的祈祷并告知神灵自己的心愿。这一传统敖包祭祀仪式表达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求,是对新生活更加顺利圆满的期盼。祭祀完成后,大家会分食这些贡品,认为神灵吃过的东西会更有灵气,许的愿望更容易实现,未来会有好运气。在分食完食品后,人们会到别力古台镇西南山下,观看蒙古族传统那达慕——赛马和搏克。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力量的角逐,是一场娱乐盛宴,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文化内涵,升华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蒙古族人民对于敖包怀有神圣的敬仰之情。其中,祭祀敖包的禁忌也尤为重要。比如,禁止砍伐敖包周围的植物和乱扔垃圾;家中有亲人去世丧事未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或者家中有新生儿诞生、母狗生了小狗崽,以及犯罪作孽的人都是不能去敖包祭祀的。有些敖包还禁止女性祭拜,据说,因为敖包具有很强的神力,神气全部在这里聚集,具有无比的力量,女性祭敖包会对她们造成伤害。但是这种观念如今已经弱化了。

二、敖包祭祀活动的功能和作用

祭祀敖包加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祭祀敖包这一项传统文化,不仅彰显了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还使得人们更加自觉传承优秀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敖包是祭祀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敖包的祭祀活动还是维系人们情感的重要纽带,敖包祭祀仪式使更多的牧民感受到情感的归属,提升了牧民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冲击,敖包祭祀仍以顽强的毅力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存活着,可见敖包对于牧民来说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和价值。

敖包祭祀幫助人们达成愿望。敖包整体呈白色圆形状,白色一直是和谐、吉祥、美好、圣洁的代表;而“圆”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太阳”“满月”的象征,具有“完满”“兴旺”“团圆”的寓意。人们在祭祀敖包时,会默许自己的心愿,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家人、亲属祈祷,祈祷自己和家人、亲属身体健康、一切顺利、无病无灾;二是祈盼自家牲畜少生病,多繁殖、多生产;三是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牧民们认为神灵享用了自己供奉的食物之后,再由自己和家人食用,这种情况下,神灵一定会听到自己的祈祷,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敖包祭祀是维系社会群体关系的纽带。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同,牧民每家每户隔着很远的距离,出行不便,导致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而敖包祭祀活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人们在祭祀完毕之后,碰到熟人一定会嘘寒问暖,或传递好消息,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或发泄坏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这种状况下,对于长时间没有倾诉自己想法的人来说,听者则变成他们的亲密朋友。这种畅所欲言的感受让前来祭祀的人们感受到情感的凝聚力,敖包祭祀活动使他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敖包祭祀活动俨然成为人们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

三、结语

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的差异使敖包的祭祀形式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敖包是祭祀活动的载体,只有继承和发扬祭祀敖包的优秀传统文化,才会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民族自豪感。在现代文化洪流中,祭祀敖包这一传统文化不会随波逐流,依旧可以在文化之林大放光彩,继续作为民间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曙光.那达慕的现代传承及意义阐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6.

[3]陈高华.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玉海.蒙古族民俗风情[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5]乌仁其其格.政府主导下的民间信仰——基于额尔敦敖包祭祀的田野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12(03).

[6]任洪生.蒙古族敖包习俗的文化渊源考述[J].青海民族研究,1999(03).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