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七彩云南网博园|基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初步分析(作者:曾 倩,魏世杰,胡凤益,刘雅婷

2023-02-26 15: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学版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滇字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七彩云南网博园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中华七彩云南赋》主撰作者)
       点睛导读:国土名片-天下口碑数据库小编芬儿、张杨、李新宇、李浩




基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初步分析

2015-02-09 20:06魏世杰胡凤益刘雅婷

 

曾 倩,魏世杰,胡凤益,刘雅婷

(1.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3.云南大学农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基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初步分析

曾 倩1,2,魏世杰1,胡凤益3*,刘雅婷2*

(1.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3.云南大学农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被农业部认可的全国4种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采用文献分析和调研的方法,初步分析了在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背景下,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目标、基本原则、任务。基于分析结果从政府和业主的角度提出了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休闲农业是云南农业的重要或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村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休闲农业;高原特色农业;对策建议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1-2]。2000年云南省农业生产产值(68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2 270亿元)的比重为29.99%,农村人口(3 246.6万人)占总人口(4 235.9万人)的比重为76.63%;2010年这两项指标的占比分别为15.3%(1 105亿元、7 224亿元)和64.8%(2 978.6万人、4 596.6万人),2014年两项指标的占比分别为15.54%(1 991亿、12 815亿元)和58.27%(2 747万人、4714万人[3-4]。从2000年、2010年、2014年为代表的三个不同阶段对比看出农业生产产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产值的占比从22.99%减少到15%左右,但是农村人口的比例只从76.63%降到58.27%,农村人口降比相比农业产值占比降速缓慢。以昆明市为例,2014年昆明市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占比分别是5.1%、44.5%和50.4%,农村人口占总人口44.44%,300多万农村人口生产出了5.1%的农业产值[5]。同时,也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4年的近15年间,农村人口呈下降趋势,农业产值在总产值的占比平稳,而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模式之一对农村人口的变化和农业产值的稳定起到了支撑作用。例如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总产值增加、以及对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供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背景下,有必要再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经过几年的探索,高原特色农业模式已经被农业部认可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之一[6]。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初视察云南时明确要求云南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当前、展望前景,云南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而发展休闲农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补充和完善[6]。首先,休闲农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特色农业是以 “丰富多样、生态环保、优质安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为基础,以依托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开放农业、庄园经济七大产业为方向,通过培育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庄园经济等经营模式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良好的农业元素,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是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休闲农业是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2014年云南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将近2.43万元,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以及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带来居民休闲消费的需求。第三,云南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元素。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云南农业生产多样性、云南农耕文化的多样性,这些多样性相比较其它省区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各种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元素。第四,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和谐发展的方式之一。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拓展农业产业路子、增加农民就地就业岗位、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又满足城市居民的涉农消费需求,包括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城镇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需求[7-9]。

因此,立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如何发展休闲农业,是政府各级部门和参与者特别是业主需要思考的。本文在文献分析及调研基础上对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进行分析,从政府和业主角度提出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以期对云南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云南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云南休闲农业,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开始时依托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经营,而后逐渐发展成部分带有住宿、会议及娱乐项目的规模稍大的农家乐,再后来发展成为乡村度假村,以及以村落古镇景观、民族民间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农事农耕生产、特色物产经济等不同类型特色村。从早期的农家乐、度假村、到特色村的休闲农业发展,对于解决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城市居民假日休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云南省围绕休闲农业开展了多项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等的申报工作;参与全国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大赛等活动;认定了91家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认定了云南腾冲县、罗平县、大理市、玉龙县、弥勒市等5地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认定了昆明福保村、丽江市丽水寨、宣威市万松居民族园等13家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业部授予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 “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称号;罗平县坝子油菜花、广南县八宝镇贡米稻田、景洪市大渡岗乡茶园、大理市海东镇金梭岛渔作景观、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草原获得 “中国美丽田园”称号。

但是,云南休闲农业近年来的进展和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经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在这几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原来农家乐、度假村、特色村或单一休闲农业方式的基础上,把农业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的发展思路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把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结合起来;如何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如何借休闲农业发展契机把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和发扬光大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政府 (政策制定者、引导者)和业主 (市场主导者、参与者)对休闲农业的目标、基本原则、任务的认识上趋同,则可以发挥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这两只手的作用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目标、基本原则、任务

(一)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目标

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农村生态和谐发展为目标,将农耕文化、美丽田园、生态农业、古朴村寨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创意文化产业、多样性农业融为一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以农为本

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纳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引导适宜发展的地区有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规划布局,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合理规划。避免投资盲目和太过集中,注重开发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旅游资源,保证旅游开发地区之间的协调性,带动全省经济起步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要坚持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体现出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突出自然生态,体现乡土气息,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

2.因地制宜,发展与保护并重

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闲置库塘坝、边远草甸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发展休闲农业,尽可能避免滥占耕地。在发展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在充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休闲农业,打好农字牌、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做好水文章,综合协调做好三农工作,协调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增收。

3.突出特色,适度规模

要结合全省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各少数民族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交通条件、农业产业特色,适度规模发展休闲农业。

4.规范标准,强化管理

休闲农业既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又融合了二、三产业元素,要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标准来规范休闲农业的标准,强化用服务业的标准来管理休闲农业产业。要加大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制定休闲农业的规范标准,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5.市场主导加政府引导,全产业链融合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需要的是全产业链的参与和融合。既需要发挥好政府在政策制定、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又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全民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市场规律来发展休闲农业。

(三)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任务

1.发挥优势,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优势和现代农业气息中蕴含的古、土、特、真、野等各民族文化气息、人文历史和乡土民情,根据各地优势及特色产业,以休闲农业为核心聚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云南的水稻、玉米、马铃薯、水果等农作物,特有的观赏、养殖动物,花卉、咖啡、药材、烟、糖、茶、胶等主要农产品[10],26个民族守则、包容、和谐、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和优势,值得挖掘。

2.融入创意元素,传承创新发展

云南环境资源、自然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等丰富多样,提供了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休闲农业应立足优势,以科技为手段,以农为本,大胆创新,融入文化、艺术等创意元素,以超前的思维和想象力实现经营理念、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上有突破,促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和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丰富内涵。

3.转型升级,增收致富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应探索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和规模、促进社会就业的新方式、新项目,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到村到户,带动农业发展转变方式观念,提升农业附加值,达到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4.规范管理,围绕绿色生态发展

加大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做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围绕生态、安全、环保、丰富、产业化等理念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绿色消费氛围,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5.品牌引领,多元化发展

结合云南的烟、茶、菜、花、果、核桃、油茶、咖啡、蚕桑等特种经济、林下经济、生物制药、山地牧业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坚持品牌引领,研发和创建优质特色的名牌商标和产品,对发展休闲农业至关重要。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建设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培训园、旅游观光农业园和现代农业综合体;提升农事、民间民俗节庆活动内涵,结合旅游宣传拓展,用民俗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村寨。

三、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休闲农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11]。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农民和城镇居民参与其中作为休闲农业的主体,产业也不再是传统农业的单一产业,而是全产业链的融合。如何有序、健康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业主的主导作用。

(一)政府引导扶持,协调统一发展

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和引导,制定政策,并争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考察环境,投资兴业,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仅农业部门,所有涉及到的政府部门都应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既要按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法规依法行政,又要对休闲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相衔接的发展体系。

(二)建立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科学发展

政府需要成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理顺涉及到休闲农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以昆明为例,成立了都市农庄(庄园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组织拟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成员包括前述的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小组在农业局下设办公室,负责休闲农业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切实加强指导,推动休闲农业科学发展。每年由市政府制定休闲农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对各个县区政府的休闲农业工作进行单项考核,列入当年县区政府的综合目标任务考核指标。

(三)加强统计分析,健全服务管理体系

依法统计、应统尽统是休闲农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的农业部门需要建立休闲农业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和统计部门一起设计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指标和体系,并纳入国民经济建设的指标体系,为政府的休闲农业决策提供依据,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建议。强化对各类休闲农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增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科研教学单位参与,创新、集成和推广休闲农业技术成果,建立休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休闲农业支撑保障能力。积极发展 “互联网+休闲农业”的结合,更好提供信息服务。

(四)打造全方位宣传格局,搭建对接交流平台

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统一标识、完善网站、专题宣传,全方位、多渠道、跨平台搭建休闲农业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充分挖掘各个地区的休闲农业资源和特色,通过各种传媒,广辟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休闲农业的整体品牌和云系滇牌产业产品,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五)实现农业园区产业化,打造农产品品牌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结合云南实际,积极探索农业组织经营方式,创新拓展农业生产功能,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的一项重要举措。应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全面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观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聚区,集中打造知名的、有影响力的、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品牌,真正实现农业庄园与作物品种园建设完美融合,实现休闲农业园区的多元化,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技示范、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

(六)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注重产业特色

按照产业化思路,树立工业化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业、地域限制,拉动全产业链市场化运作,引导休闲农业消费市场健康快速发展。认真分析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和增长潜力,结合市场规律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做好市场运行分析预测。找准产业定位,围绕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力量,打造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品牌,努力构建一个生物链结构合理,生产、加工、销售功能齐全,规模适度、共同发展的市场新格局。

(七)结合科技创新理念,发挥业主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鼓励新产品的开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用科技引领农业发展,并融入创意元素进行创新、创造,既顺应休闲农业发展潮流,又满足市民的休闲消费需求,还提升了农业产品附加值,把休闲农业引向创意休闲农业方向,达到转型升级快速高效发展。应搭建好、利用好产学研平台,发挥平台的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的功能,以休闲度假和参与体验为核心,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业。

(八)遵循市场规律,优化结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需要遵循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遵循休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科学配置种、养、加、销比例,鼓励产业间联合与协作,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农家乐和小型休闲农业企业要主动与附近的大型旅游场所加强联合,形成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的格局,包含并兼顾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旅游、文化的意蕴,把潜力和效益发挥到极致,走出绿色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九)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休闲农业水平。分类、分层开展产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培训,培养农业标准化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形成一支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懂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有文化品位层次的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队伍。对管理人员重点开展政策法规、宏观管理、发展理念、农业创意、信贷融资、生产安全、综合服务等知识培训;对一线员工开展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重点培训职业道德、作业内容、操作规程、工作方法、产品知识、安全生产等知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1]李娟,王健,任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方园艺,2014(9):214-218.

[2]张培.现状、动力、趋势:我国休闲农业旅游近20年的发展轨迹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3):45-49.

[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昆明市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29].http://www.km.gov.cn/xxgkml/zfgb/zfgzbg/689757.shtml.

[6]张玉明.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促发展,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R].2015-02-13.

[7]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2):72-78.

[8]杜兴军,陈曦.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2):198-201.

[9]胡孝平,王福鑫,许思洁.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3):202-205.

[10]向丽红,胡先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22-324.

[11]廖俐.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2015,433(5):133-135.

The Prelim inar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Based on Yunnan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ZENG Qian1,2,WEIShijie1,HU Fengyi3,LIU Yating2
(1.Kunm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 650034,China;2.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3.College of Agronomy,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The Yunnan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confirmed as one of four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emodel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ina.This paper preliminary analyzes the purpose,basic principles and missions of developmen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Yunnan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from the d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ethnic 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ocial economy vi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ionmethods.Meanwhile,the advice for developmen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Yunnan for both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owner is commented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The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leisure agri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part for Yunnan agriculture and it bringsmore benefits such as increasing farmer incoming,rai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improving r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al in rural community.

leisure agriculture;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 320.1

A

1004-390X(2015)06-0008-05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02

2015-09-06

2015-10-08

时间:2015-11-25 9:13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项目;昆明市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5062)。

曾倩 (1979—),女,云南洱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休闲农业及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通信作者:刘雅婷 (1971—),女,湖南祁东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原微生物与寄主互作研究。

胡凤益 (1969—),男,云南玉溪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作物遗传育种及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06.html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