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绿色版图|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的云南行动

2023-05-28 08:27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滇字号 > 七彩云南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题点睛:生态责任  绿色版图
     栏头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




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的云南行动

  今天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国际社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表达了世界各国将COP15达成的“昆蒙框架”这一历史性共识转化为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的美好愿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实现“昆蒙框架”确定的目标贡献中国力量。云南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COP15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起点,切实落实“昆蒙框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行动计划,努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样本。

  强化顶层设计 健全保护体系

  2021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2022年12月,云南积极参与筹办COP15第二阶段会议,组建8个团组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实践及丰硕成果。

  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确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战略地位,把保护好云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作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绿美云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21年以来,云南省先后印发《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启动第二个10年的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

  2022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法规制度、优化保护空间、构建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创新利用机制、加大执法监督、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众参与和完善保障措施等9个方面提出23条工作措施和92项具体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锚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目标,高位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把持续完善制度,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基础作为重要抓手,我省先后开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及评估,出台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文件《关于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改革创新 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十六条措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林草、农业农村、公安、检察、法院、海关等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开审理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创新保护思路 探索云南路径

  COP15的成功举办为云南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大动力,大会通过的“昆明宣言”“昆蒙框架”等重要成果,都深深打下昆明烙印,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度,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也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不断深入。

  2021年,“短鼻家族”15头亚洲象以一场罕见的长途旅行,吸引世界目光。近日又传来新消息:南归之后,“短鼻家族”野象健康状况良好,小象明显长胖了;象群吸收了新成员,并分成两群在不同区域活动。

  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人象在相处中探索彼此的世界,在陪伴中收获保护经验,生动展示了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努力与实践。

  立足长期经验,创新思路推动高质量保护,我省持续开展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巧家五针松、华盖木、云南梧桐、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大理弓鱼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重新获得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重新引入滇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范例。

  为进一步健全保护体系,云南省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9.60%,建成自然保护地362个。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和哀牢山国家公园。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国内物种收集最丰富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目前,云南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构建了“三屏两带”的生物生态安全格局,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3%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科学合理利用 践行绿色发展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绚丽多姿,源远流长,是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温暖之旅,是高黎贡山猿啼鸟鸣的自然之音,是红嘴鸥漂洋过海的春城之约,是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美丽邂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宁向全世界发出邀请,诚挚邀请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作为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七彩云南,美美与共。美在蓝天白云,美在绿水青山,美在丰富多样,美在色彩斑斓。“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是云南矢志不渝建设生态文明,擦亮绿色底色,提升幸福成色的生动诠释。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开展“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云南把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作为加快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森林、湿地、草地和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培育云花、云药、云茶、云果、云菌等生物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放眼全省,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和乡村振兴方兴未艾。

  华坪县探索出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华丽转身。西畴县形成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景东彝族自治县探索以生态制度建立保护生态环境为根基,助推茶叶、核桃等传统农业,野生菌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以黄草岭村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发展等发展路径和模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案例和经验。

  “今年5月22日,生态环境部和云南省政府将在昆明共同主办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同期还将召开COP15主席团会议,这也再次表明了国家和生态环境部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肯定和关心。”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曹永恒说。

  七彩云南,地球家园的璀璨明珠;七彩云南,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

  着眼未来,云南将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体系为核心,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为目标,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梳理“昆明宣言”“昆蒙框架”等大会成果,积极研究落实措施,拓展COP15后续效应,推动相关成果在云南落地见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云南力量。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