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中外竹道|宜宾坚持“三个着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图/ 雷经纬

2024-08-28 14:11 《绿色天府》杂志  主页 > 关注 > 美美与共 > 中外竹道 >

打印 放大 缩小


栏头点睛:绿色版图
署书推介: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廬(著名篆刻家、竹画家)
小编插播导读:芬儿、新宇、张扬、李浩




宜宾坚持“三个着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天府》杂志 2020年10期    文图/ 雷经纬

 

2018年以来,宜宾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长江生态首城和全省经济副中心工作目标,着力竹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产业升级、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市竹林总面积达353.61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218.89亿元、较2017年增长207.42%,带动全市293.5万名竹农年人均增收1630元。

着力顶层设计 高标准确立竹产业发展新定位

宜宾竹资源优势明显,竹林面积约占全省竹林面积的1/5,有竹类39属485种(其中原生竹类13属58种)。宜宾竹加工业基础扎实,已初步形成竹浆造纸、竹浆粕、竹纤维、竹笋加工、竹人造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等多门类的竹加工体系。宜宾竹旅游资源富集,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34处,蜀南竹海更是全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唯一的竹森林和最具特色的竹类风景名胜区。宜宾结合竹产业的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精准提出建设“中华竹都·最美竹海”的奋斗目标。在2018年出台《加快发展竹产业的意见》,制定《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构建“一海一带三区五园”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并进的产业态势。

蜀南竹海

着力产业升级 高质量推进竹产业发展新融合

全力推进竹资源保护培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美丽城镇竹林景观打造、竹林景观建设、低产改造和丰产培育、长江绿廊建设 “五大行动”。做好建点示范、连线成景、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四篇文章”,在每个县(区)各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的现代竹林高产示范基地;以宜长旅游公路为主干,延伸宜南路、长竹路、夕竹路、宜庆路、竹海连接线和长江绿廊等多条支线,建设竹林景观线296.4公里,连接竹产品交易中心1个、竹产品加工园区5个、竹林高产示范基地6个、竹特色镇7个、竹特色村35个、竹林人家70个。

全力推进现代竹产业集群发展。结合竹业资源分布和县(区)产业特点,统筹推进翠屏高端竹产品精深加工园、南溪竹浆纸工业园、长宁竹食品加工产业园、江安竹浆粕竹纤维产业园、兴文竹产品加工园5大现代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分区建设。引导现有企业退村入园,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竹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新引进竹类规模以上或龙头企业41家,退村入园企业26家,培育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25家。2019年全市竹精深加工产值实现96.7亿元。

全力推进竹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整合竹文旅资源,充分做好“竹业+”文章,打造最优竹林景区,建设精品旅游环线,传承最美“竹文化”。打造以竹为主题的3A级以上景区25个,改造提升蜀南竹海等竹特色旅游景区15个。规划建设竹特色镇10个、竹特色村100个、竹林人家180家。龙头山竹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竹博物馆、竹工艺大师工作室、蜀南竹海和李庄竹文化影视基地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将于年底开放。推出《东方有竹》《竹外花开》等一批竹文学、竹摄影、竹民俗等文化创意产品。

宜宾十万亩楠竹林基地

宜宾宋家竹产品加工园

全力推进竹业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的战略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等创新平台。2019年成功组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竹产业学院,并充分发挥其创新平台功能,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队伍,推进竹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低温碱尿素法生产纤维素产品研究》《竹原纤维及其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成果,申报科技项目5项。编制储备科研项目33项,预计投入8711万元,积极推进创建成渝双圈竹产业创新中心。

全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组织竹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知名竹业展会,举办竹产业项目专题推介会。2018年6月专场亮相世界竹藤大会。连续两年与省经信部门共同主办“天府宝岛· 竹工天下”竹产品工业设计专题赛。2019年6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共计参会人数691人(外宾63人),参展竹企业138家(国外企业7家),共签约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107.83亿元。活动期间,共接待观众5.6万余人次,现场成交额1.916亿元,合同金额9.941亿元。

宜宾翠竹长廊

着力机制创新 高效力提升竹产业发展新动能

创新经营模式机制。鼓励农户以租赁、入股、互换、转让和委托(代管)等方式依法自愿流转,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定向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探索并推广“地租+分红+劳务收入” “二次返利”“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等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增加竹农收益。建设新型竹业经营主体,组织竹产业系统骨干60余名赴浙江农林大学参加竹林经营专题培训;派出技术骨干分赴浙江、重庆、福建等省区开展专题考察;采取“校企、校地、企地合作”等方式培训经营主体及从业人员4000余人次。

统筹整合政策支持。出台《宜宾市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发展竹产业,从竹林基地建设、竹特色镇村建设、竹精深加工、竹产业园区建设、竹工艺发展和竹文化培育、竹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创造等7个方面予以支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金参与竹产业发展;“惠林贷”就为竹农提供小额贷款近5000万元。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