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中外竹道|基于产业链理论的赤水竹产业优化研究(作者:贵州财经大学杨博 宋阳

2024-08-28 13:59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  主页 > 关注 > 美美与共 > 中外竹道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外竹道研学栏目,由国土名片网主办,四川曾家山“新竹人家”美学庭院公益协办
栏头点睛:中外 竹道
署书推介:乔惠民、乔杨合署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廬(著名篆刻家、竹画家)
小编插播导读:芬儿、新宇、张扬、李浩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赤水竹产业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 2023年3期    作者:杨 博,宋 阳(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在全球倡导健康低碳生活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森林面积逐年锐减,竹产业正以其经营见效快、生长周期短和低碳环保的优势成为林业发展的朝阳产业,“以竹代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竹产业是贵州省发展的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因此,充分利用竹资源发展竹产业,使“一根竹吃到底”,完善优化竹产业链能积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赤水市是贵州省发展的十大林业县(市)之一,该地区主导的竹产业的良好发展对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产业链的研究起源于国外,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链理论,认为是“各个经济组织为生产某种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活动,包括了产品从生产种植到最终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1]。随后关于产业链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且包含面也较为广泛。国内对产业链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关于产业链的研究是傅国华在1993年对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研究,首次用产业链的视角去研究农业发展问题并提出产业链的概念[2]。之后各学者从产业链的概念界定及形成机制涉及的相关理论[3]、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4]、产业链绩效测度、产业链发展水平评价以及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5]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基于产业链理论的视角探索赤水竹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其各个节点的优缺点,并进行归纳与评价,针对其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赤水竹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1 赤水竹产业链发展现状

赤水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十大林业县(市)之一,竹产业是赤水市地方主导产业。赤水市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前提,近年来“十百千万”工程稳步推进,即发展十万亩金钗石斛、百万亩竹林、千万羽乌骨鸡、万亩生态水产产业。金钗石斛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商品竹林产出稳定,生态家禽渐成规模,生态水产鱼肥水美,“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水中养鱼”的竹全产业链循环发展体系逐渐成型,丰富的竹资源和产业基础为赤水竹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优质条件,赤水独特的地理气候与丰富的竹林资源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竹产业链,赤水竹产业链也正在向全产业链循坏模式发展。

1.1 赤水竹产业资源概况

赤水竹林面积在2000年仅有53.2万亩,此后赤水市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2001年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竹工程,在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下,赤水市竹业快速发展。2022年赤水竹林种植面积达到132.8万亩,比2000年增长了149.62%,年采伐楠竹、楠竹笋分别1200万株、3万吨以上;年采伐杂竹、杂竹笋分别为100万吨、3万吨以上。群众直接收益达5.7亿元1数据来源:赤水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gzchishui.gov.cn/。广阔的竹林种植面积有效地保障了竹产业的发展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林业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比越来越高,林业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之先进科学技术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种源种苗、高质量的产品、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新型的销售渠道,也是提升产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赤水相关企业联合相关科研机构研发新技术新材料的相关竹产品,在贵州省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水果等以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架为重点的设施栽培项目之下,种植农户选择使用竹材作为搭建材料比使用钢材节约了成本,研发的新型产品也为竹林种植农户增加了收入渠道。

1.2 赤水竹产业链加工现状

任何一种产业的加工环节都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联结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赤水的竹产业是地方主导产业,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多个以优质竹作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其中包括竹食品加工和竹工艺制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培育竹类加工企业含作坊近400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林业发展企业有13家,引进了技术水平较高的竹造纸企业8家。为更好发展竹产业,赤水市积极培育以林业发展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接近90家,主要产品涉及竹建材、竹装饰板材、竹工艺品、全竹造纸、竹家具和竹笋加工6大系列产品300多个品种,对竹子主干材的工业化利用率现已基本达到95%以上1数据来源:赤水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gzchishui.gov.cn/,基本实现竹全产业链全面发展。

1.3 赤水竹产品研发现状

赤水市一直以来大力发展竹产业,依托“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推进竹产品相关研发。赤水人民尽可能地把竹身上的每一处都利用到极致,极具典型的竹产品有:竹雕、竹炭、高档家具、竹建材、竹造纸、新技术新材料、竹笋等相关产品;竹工艺品已成为赤水的一张名片,在2021年,各类竹编工艺品实现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以竹代钢”的新技术新材料竹产品的研发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1.4 赤水竹产业链销售现状

赤水竹产品以竹加工制品为主,初级竹产品基本是竹农自己对竹子进行贩卖,也有其中一部分竹会集中卖给合作社或者村民组长,由合作社集中卖给集贸市场,最后流通到竹商贩手中,竹商贩把竹统一销售给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后的竹产品由企业进行线上和线下销售,最终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加工出的竹产品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流通,国内市场份额正逐步增大;国外市场的拓展,主要由赤天化纸业、红赤水集团、黔原笋业等多家企业作为出口贸易企业将其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6]。2020年的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20万人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2数据来源:赤水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gzchishui.gov.cn/。其竹产品的销售、流通渠道已基本形成(如下图所示)。

1.5 竹产业与三产融合现状

图1 赤水竹产品流通渠道

近年来,赤水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与三产加快融合,从最初的农户自己育竹、种竹、卖竹,到初加工、精细加工,再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让当地农户享受到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初步形成了竹全产业链的循环发展。竹产业连通上下游,上游提供原材料,下游进行加工销售,目前赤水市竹加工企业已达近400家,最具代表的企业是赤天化纸业,已实现竹原料—纸浆—原纸—成品纸发展,“上下游”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赤水以竹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综合收入逐年增加。赤水市依托竹林资源营造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打造“全域旅游、全景赤水”的旅游品牌,全市打造的旅游景点有32个,依托竹林打造的旅游景点有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旅游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各类商务宾馆、民宿客栈600余家,乡村客栈和农家乐300余家,带动7万余人从事旅游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渠道。

2 赤水竹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2.1 竹资源经营管理粗放

赤水竹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50.2万亩增长到目前的132.8万亩,逐年增长的竹林面积对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经营主体基本为个体农户,受教育程度不高,竹林大多采取粗放种植的管理方式,经营大多以传统模式为主,如人工砍伐、人工施肥以及人工采笋等。竹资源的经营管理位于竹产业链的上游,优质的竹苗培育与科学的经营管理对整条竹产业链起到关键的作用。赤水市缺乏专业的相关管理人才,对竹资源的经营管理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导致大部分竹林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采,竹林单产偏低且质量不高,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也直接影响到竹苗的培育。

2.2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设施建设是产品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把基础道路设施修建完善才能极大地降低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根据2020年数据可知赤水市公路总里程为5665km,农村公路建成5186.37km,其中县乡公路1116.7km,村村通项目工程公路4069.67km。虽然在主干道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但是在竹林林间工作道路修建并不理想。由于赤水地域内竹林地形比较复杂,地势高低相差较大,最高海拔相对高差达1500m[7],现有的基础道路设施并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基础道路建设方面还没有打通竹产业发展的“最后一里路”。

2.3 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数量有限

目前赤水竹产品加工企业多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数量不多,导致产品附加经济价值偏低。虽然目前赤水加工企业含作坊已达400多家,但除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林业发展企业之外,其余多以家庭作坊和合作社为主,加工规模较小,整体加工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丰富的竹产品原料必须要有足够的精深加工企业来挖掘产品价值,并且企业基本是各自为营,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凝聚力不足,这也加大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

2.4 竹产品品牌建设不足

品牌建设是提升竹产品价值渠道的重要途径。虽然赤水市着力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打造赤水专属竹产品品牌,并且也相应取得了一些成就,如赤水市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国家级双区认可”;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赤水申请专利和知识产权共计30多项,在地理标志保护与国家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方面,赤水毛竹笋产品发展较好,先后获得各项荣誉,注册商标21个等。尽管赤水竹产品已创建部分商标品牌,在实施品牌建设这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没有形成像浙江省安吉县、福建建瓯市那样的著名商标,离驰名商标更是有很大的距离,与国内相关竹产品品牌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品牌价值较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3 促进赤水竹产业链优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竹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竹资源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整条竹产业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对竹产业链的上游经营主体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对人员统筹安排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竹种植乡土专家,发展现代竹林专业合作社等,不断夯实产业基础[8],开展技术交流指导,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入经营主体进行调研活动和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工作,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自身的职业技能,逐渐把经营主体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提高竹资源经营管理水平。

3.2 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三产融合发展

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前提,相关职能部门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快建设竹园基础道路,形成内外互通公路网[9],加强较为丰富的竹林资源区域的基础道路建设,建设能提供农户在竹林内能使用机械化的硬化道路,为经营主体提供生产便利,降低生产成本[10];二是建设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完善现代化竹产业物流体系,结合赤水竹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现状特点,考虑网络信息化的要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等特点,根据产业布局,系统合理规划产品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成本[11],打造符合赤水竹产品特点的高效物流网络;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加大网络平台的销售,拓宽线上产品市场[12];四是建设一批利用竹资源的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基地,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竹产业链综合经济价值。

3.3 引入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

优质的产品需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精深加工企业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经济价值。竹子拥有对其精深加工的巨大潜力,可延伸的种类品种繁多,如竹工艺制品:竹编、竹雕、竹纤维、竹化妆品等,竹食品:竹笋干、竹年糕、竹叶茶等高质量的竹产品。相关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方面应多引进以精深加工企业为主的企业,建设以精深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园,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研发以竹为原料的创新产品,探索研发竹医药用品和竹化妆品,例如保健胶囊、化妆乳液等。鼓励企业建立信息交流共享信息平台,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

3.4 强化竹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一个产品的品牌是围绕某个产品的属性、产品质量、产品特征、产品用途以及产品等级等因素来打造品牌价值。品牌是企业风格、精神和信誉的凝聚。强化竹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市场份额[13],加快推进竹碳汇产业的发展,积极创新竹碳汇相关技术,建设竹碳汇市场交易体系[14]。在推进赤水竹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突出自身优势的竹产品,发展属于赤水竹产品的地域品牌,实现“他有我优,他优我精,他精我特”的独特产品特色,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软件进行快速传播以及宣传,利用互联网独特优势对自身品牌进行大力宣传进而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同时也要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找出质量高的差异化主导产品,利用独特的产品特性占据市场,在推进品牌化战略的进程中要加强对自主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

3.5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科技支撑

人才的保障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赤水市政府关于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赤水市每年会分批次针对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针对当地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竹雕创作和竹编技能培训,对在校学生采取适应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开设适应企业需要的相关课程推进职业教育,加强本地技能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人才培育在整个产业链优化过程中属于可控因素。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应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育,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技术的人才。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留住现有人才,积极鼓励大学生以及本土乡贤回乡创业,支持高科技人才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自己特长,鼓励多方面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招聘引进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高技术性人才并建立人才使用信息库,对竹林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教育培训,强化竹农的技术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相关竹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人才的充分保障是技术得以创新发展的基础,强化科学技术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