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中外竹道|推动鄂南竹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作者:刘恒贵 刘广路 方炎明 龚倩颖 余 义

2024-08-28 10:15 《世界竹藤通讯》杂志  主页 > 关注 > 美美与共 > 中外竹道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外竹道研学栏目,由国土名片网主办,四川曾家山“新竹人家”美学庭院公益协办
栏头点睛:中外 竹之宝
署书推介:乔惠民、乔杨合署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廬(著名篆刻家、竹画家)
小编插播导读:芬儿、新宇、张扬、李浩






推动鄂南竹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世界竹藤通讯》杂志 2021年5期 
 
作者:刘恒贵 刘广路 方炎明 龚倩颖 余 义
 
(1 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2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100100)3 咸宁市竹产业发展办公室 湖北咸宁 437100)
 
湖北省咸宁市素有“鄂南竹乡”美誉,是中国9 大竹产区之一,现有竹林面积12.00 万hm2,其中楠竹11.33 万hm2、雷竹0.27 万hm2,竹资源面积占全省的80%以上。现有成规模竹企业32家(含省级龙头企业5 家)、小微竹企业300 多家,2020 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63 亿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咸宁市竹产业创新不足、需求疲软等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挖掘咸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推动鄂南竹产业转型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咸宁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明确了竹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咸宁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 咸宁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面临的挑战
咸宁竹产业发展薄弱,既有创新不足等内部原因,也有需求疲软等外部原因,而且相互交织。
 
1) 生产观念、经营理念、营销方式陈旧。竹林未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普遍存在砍大留小、砍幼留老或“判山式”采伐,一味强调护笋养竹等现象,影响了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笋竹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科技创新能力差,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产品销售没有稳定高效的渠道,大部分还停留在上门收购、实体店销售上,经营点分散无序,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
 
2) 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加工机械滞后。竹林多分布于边远山区,林区公路和机耕路密度低,人工采伐和车辆转运困难。当前农村留守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失,再加上竹工机械落后、上下游产业不配套,导致竹产品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率低下。
 
3) 市场空间、产品研发、消费习惯狭窄。随着塑料、金属制品的普及,竹脚手架、竹跳板、竹家具等传统竹制品市场空间被大量挤占。笋竹企业精深加工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普遍存在,缺乏高科技产品,竞争力不强。对竹景观、竹文化的开发利用尚处在比较原始、松散的阶段,竹产品消费氛围不浓,竹乡巨大的生态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1.2 面临的机遇
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1]。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咸宁竹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1) 全面禁伐与全面禁塑政策带来的市场空间。2017 年中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每年因此少伐林木4 996 万m3。2018 年中国消费木材5.7 亿m3,其中一半以上依赖进口。随着全球森林面积大幅减少和国外对木材出口的限制,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使木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同时,中国于2020 年1 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竹子以其独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优势,成为木材和塑料资源供应的重要替代品。
 
2) 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围绕“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出台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节能减排、储能固碳等一系列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固碳潜力巨大,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在发展循环产业、促进绿色增长、壮大绿色经济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据预测,到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值总规模或将达到2 840 亿元,这将给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3) 乡村振兴与武汉城市圈战略带来的发展优势。竹子一直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发展竹产业是助推咸宁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咸宁市地理区位优越,公路、铁路、水路畅达,落实2021 年中央1 号文件要求并依托“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战略,咸宁竹乡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没有进去与台湾画商见面,我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才离开了那家KTV厅的。在走出大厅之后,我就打电话约了一帮圈内的朋友一起去酒吧喝酒。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天南地北地聊天,可女人的影子总会时不时的浮现在我眼前。
 
2 咸宁竹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
按照“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的思路[2],推动竹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推进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组织化、高效益发展[3],增强竹产业集群的综合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到“十四五”末咸宁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2.1 优化一产
以改善生产条件、更新经营理念、推广适用技术为抓手,降低采运成本,切实提高竹材及竹笋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育优质竹资源,建好竹业发展的“第一车间”。
 
1) 实行分类经营和集约经营。科学划分生态林和商品林,将高山远山、地贫坡陡的楠竹林转为生态公益林予以保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设竹阔混交林;因地制宜建设楠竹笋用林、笋材两用林、材用林和雷竹笋用林。引导竹农把“竹山当田耕、竹笋当菜种、竹林当果护”,大力发展“竹—笋”生产,积极探索“竹—药、竹—菌、竹—禽、竹—畜”等复合经营模式,向“一亩山万元钱”目标奋进。
 
2) 加强林区道路建设。通过整合涉农、涉林和乡村振兴资金,采取财政以奖代补、群众集资投劳等办法,按材用林和笋材两用林1 km/20 hm2、笋用林1 km/10 hm2的密度,修建林区公路和机耕作业道。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修建竹林灌溉设施。
 
3) 促进林权流转和专业采伐。采取作价入股、承包交租、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建立竹林经营权流转机制,大力培育现代竹林经营主体,推动笋竹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专业化、订单化[3]。鼓励组建竹材采伐、竹笋采挖的专业化队伍,购买工伤保险,购置采伐油锯、伐桩处理机等装备,开展机械作业和专业承包[4]。
 
4) 开展竹林认证和碳汇试点。为满足企业产品出口需要,按赤壁市0.8 万hm2,崇阳县、通山县、咸安区各0.4 万hm2计划,分步推进楠竹竹林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加快实施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展碳补贴政策试点,刺激竹企业生产环保等级高、规格大的竹板材或质量好、使用年限长的竹家具、竹建材等,实现竹子碳循环“来得快、去得慢”。
 
2.2 深化二产
立足现有基础,以加大产品研发、完善园区设施为抓手,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原竹、竹笋的加工转化率和产品质量档次,促进笋竹产品走深、走精,发挥竹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1) 发展竹浆纸生产。竹纤维交织能力强、纤维柔软、成纸强度高[5],竹浆造纸已成为产值占比最大的竹产业之一[6]。支持以竹浆为主要原料的咸安区玖龙纸业公司90 万t 高档文化纸、手提袋纸、食品纸生产线尽快投产,仅此一家年总产值可达36 亿元。
 
2) 发展竹板材生产。压缩“老三板(精刨竹条/普竹集成材、竹篾/竹胶合板、帚化竹/重组竹) ”规模,开发“新三板(竹定向刨花板、竹规格材/竹集成材、竹旋切单板/竹胶合板) ”产品[7]。支持巨宁公司户外竹板材、集装箱底板提档升级,支持镶腾公司衣柜、置物架、鞋帽架、收纳盒等竹家居用品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
 
3) 发展竹纤维餐具生产。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经过混合的竹纤维一次性餐具,低成本、高强度、疏水又耐油,2 个月降解一半,完全可以替代塑料和传统纸质餐具。支持竹制外贸出口企业湖北汇圆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新上一次性竹纤维餐具生产线。尽快实现量产,为破解“白色污染”难题提供支撑。
 
4) 突出竹笋加工。竹笋作为一种健康食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市场空间大。重点支持崇阳县雷竹基地建设,建优建强桂花泉雷竹小镇,支持赤壁利源林农开发有限公司的楠竹笋系列加工,引进和发展一批竹笋加工企业。
 
2.3 强化三产
以发展竹乡生态旅游、完善服务设施、创新营销模式为抓手,挖掘竹子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由卖竹卖笋向“卖生态”“卖风景”转变,把笋竹品牌做强,提升竹乡的综合效益。
 
1) 构建鄂南大竹海。整合咸安星星竹海、赤壁随阳竹海、崇阳金沙竹海3 个景区的资源,成立由市里直管、3 地入股的鄂南大竹海风景区,高起点做好规划设计,重点解决旅游公路、接待宾馆、水电配套、景区对接等薄弱环节,打造咸宁市竹林生态旅游核心区[8]。
 
2) 发展竹林康养。充分发挥竹产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和深厚的竹文化底蕴的优势,大力发展以竹元素为主题的森林休闲养生产业。适度开发山上挖笋、捕竹林鸡、品全竹宴、观竹景、住竹楼等休闲康养项目,打造一批竹林小镇、竹林人家。
 
3) 开发竹文化旅游。举办竹文化节会活动,开发竹文创产品,支持建设竹主题公园、竹文创基地、竹生态科普基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将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开发竹乡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科普教育游,文化购物游、竹海漂流游等,打响“鄂南竹乡”品牌。
 
4) 加强竹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拓展营销渠道,打造具有现货交易、物流配送、网络销售、产品溯源等功能的现代化笋竹交易体系,建设融吃、住、游、购于一体的综合市场。
 
3 加快推进咸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展竹产业事关重点竹产区“三农”工作和生态建设,其社会及生态价值远高于经济价值[9]。建议各级政府充分发挥顶层规划设计和宏观政策引导作用,自上而下形成高质量发展竹产业的最强推动力,切实解决好土地、资金、市场、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3]。
 
3.1 基金推动
统筹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乡村振兴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等,增加对竹产业发展的投入。市级财政在保证市竹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每年设立1 000万元以上的政府专项奖励基金。该基金以支持科技创新为重点,同时解决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有基础性、引领性、关键性的环节或主体,起到“以一当十”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借鉴四川省几家大型竹纸企业引进外部资金的做法,通过金融推动产业的升级。在落实财政优惠措施的同时,协调有关金融机构与骨干企业有效对接,解决融资难题。
 
3.2 科技驱动
重组咸宁竹产业发展研究院,参照福建省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运营办法,将省内外竹业知名专家、教授纳入智囊团,以咸安区为主体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打造国家级竹业创新高地。开展高产高效竹林培育技术研究,包括楠竹大径材培育、笋用林覆盖早出优化模式研究等。开展笋竹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包括竹纤维一次性环保餐具的开发应用、竹笋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等。推进标准化生产,包括楠竹雷竹笋采挖与分级标准研制、“竹盐”“竹酒”标准化技术研究等。加强新技术引进和培训,积极引入先进的竹林培育理念和实用技术,引导林农精心育竹、科学伐竹(挖笋),提高生产技能。
 
3.3 服务促动
抓好招商引资,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的知名企业来咸宁市投资发展竹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指导其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低小散”工厂(作坊),推进就地初加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引进人才和技术、改进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创建笋竹名优品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鼓励申报笋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省级以上名优产品知名商标或龙头企业。以省级以上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3.4 示范带动
总结“第九批国家楠竹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程”经验,坚持标准化培育,加强新技术推广。重点产竹县市区要建设3~5 个“1 000亩”以上、具有“先进技术、完善设施、高效种养、优美环境”等功能的笋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产竹乡镇也要建设1~3 个“500 亩”以上的笋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支持咸宁市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构建竹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优化园区产业分工和公共服务功能,强化集中供热、蒸煮、碳化、烘干、环保处理等共性生产设施和工艺配套,推动笋竹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现绿色发展[3]。按照适度集中、固定选址、共享利用的原则,在重点产竹乡镇规划建设污染可控的现代竹材、竹笋初级加工小微园。
 
3.5 消费拉动
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健康竹产品,像“斑布BABO”等品牌,通过广泛宣传竹本色纸的环保性能(不经过含氯漂剂漂白),让消费者逐渐接受生活用纸从“白”变“黄”的过程,从而推动生活、办公、包装用纸等本色竹浆纸系列产品的生产,既减少环境污染又扩大市场份额。由政府有关部门将竹产品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在国有房屋工程装修、室外景观公共建设、美丽乡村绿化中,鼓励采用或使用原竹建筑、竹装配式建筑、竹材料、竹景观及竹元素[3]。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