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23年空气优良天数比十年前增加95天
2024年05月29日09:02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5月27日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北京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保持省级地区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北京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进一步厚植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北京市PM2.5连续三年达标,空气质量改善成效稳固。2023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6和61微克/立方米,连续多年稳定达标。
2013年以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大幅改善。与2013年相比,全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大幅下降,其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4.2%,与2019年相比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3.8%,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环境效益持续释放,空气质量总体保持改善趋势。
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状况优良
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水生态状况良好。2023年,北京市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成以上,无劣Ⅴ类河流。与2013年相比,优良水质河长占比增加了21.5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2个百分点。
北京市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状况优良,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在怀九河、拒马河、白河上段等山区河流中物种数较多,在北沙河、通惠河、东沙河等平原区河流中也有发现。北京市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宽鳍鱲、马口鱼、黑鳍鳈等已有较广泛分布。
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
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其中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绿视率为26.96%。绿视率主要表征区域内的人视野范围里绿色生态空间占比平均值,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的“含绿量”。
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3年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7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2020-2023年累计记录136种,调查记录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持续增加,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持续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
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59项重点任务,形成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等政策成果171项。
北京持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聚焦NOx减排、VOCs深度治理和“三尘”共治,累计推广新能源车77.3万辆,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开展扬尘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组合拳”管控扬尘,全市降尘量为3.6吨/平方公里·月,城市洁净度明显提升。
北京市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全面落实《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试点建立土壤环境网格化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完成首个“承诺制”地块修复和首个“土壤淋洗”绿色工程治理。
北京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完善市场机制,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并正式启动。推动低碳创新,通州区、密云区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征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等试点项目。
在深化京津冀联建联防联治方面,北京市完善协作机制、深化协同内容、拓展协同领域,连续七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修订发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共同应对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京冀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签订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三地携手共筑生态环境安全屏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责编:李博、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