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点睛:生态责任 绿色版图
栏头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荐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
推广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打造低碳产业体系……近年来,昆明市多举措推进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低碳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将持续推进试点工作,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碳达峰。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32.8%
多年来,昆明市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10年首次成立“低碳昆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低碳昆明”战略,印发《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低碳昆明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战略目标及工作任务。2012年,昆明市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22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一体推动全市“双碳”工作。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昆明市推动产业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发展方面,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生物医药成为第四大支柱行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5G智能手机制造实现“零”的突破;服务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入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化进一步发展。以工业为重点持续推进节能及能效提升工作,“十三五”期间,实施156个工业节能技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产生节能量50万吨标煤。严格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加大节能绿色建材、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推广使用力度。交通领域方面,完成9905辆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全国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及首轮示范城市。
面对保护与发展的压力,昆明市在做好降碳减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得到一定控制,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32.8%,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4%,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昆明模式”
在践行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昆明依托自身特色,打造“昆明模式”。借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办的契机,探索COP15碳中和行动。会议期间,开展了新建林业碳汇项目,实现第一阶段会议交通、住宿、餐饮、会场、废弃物等产生的2325.85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全部中和。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全球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
建立光伏扶贫和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光伏扶贫指标,在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分3个批次完成130MW光伏装机并网发电项目建设,1.42万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国务院扶贫办光伏扶贫管理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发放扶贫补贴,将村级(联村)电站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群众持续受益。在此基础上,依托石林县、宜良县、富民县3 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将项目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统筹,建立长效机制。
探索并实践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呈贡区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8个低碳城(镇)试点之一,在核心区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按照“密路网、小街区”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实践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在交通方式上做到低碳先行。
今年以来,昆明陆续印发《昆明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昆明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统筹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低碳试点城市工作推动落实“双碳”行动。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工作基础上,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碳达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