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
幸福家庭杂志 2021年11期
蒋含清
教师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入生活素材,帮助幼儿找到生命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化教育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融合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教师需要对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运用进行探索。
一、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价值
幼儿主要通过感知生活获得学习经验。幼儿园教师组织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获得学习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为幼儿园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受身边的科学知识,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制订生活化策略,深度推进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创造条件,让幼儿探寻生活的意义。
生命教育于1968年被首次提出,多年来不断发展,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被引入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融入我国教育体系。如何在当代幼儿教育中增加生命科学教育,各方均在不断摸索与探究。深度推进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能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赋予幼儿更多的人生体验。教师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引入生活化资源,运用生活化策略完成幼儿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应用
(一)寻找素材,挖掘生活化资源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教育是向幼儿普及生命形态、揭示生命发展规律,激发幼儿产生探索生命欲望的重要形式。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能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其不仅包括和人体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如《圆圆的肚脐》《我们的身体》《忽闪忽闪的眼睛》等活动,而且包括和动物有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如《虫儿的秘密》《一眼看穿动物》等活动,还包括和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如《有趣的叶子》《豆子酣睡》等活动。
大自然是生命科学教育最好的教材,教师可挖掘自然中的素材,开展生命科学教育,为幼儿和自然的交流提供途径。幼儿在与自然事物接触的过程中能运用生活经验,思考生命科学现象。教师可开发生活化资源,让幼儿认识生命现象、了解生命科学知识。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种植、养殖、观察、管理动植物等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由重“形式”向重“材料”转变,为幼儿准备良好的、符合生命科学教育活动需求的材料。在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幼儿的学习,为其带来丰富的体验。例如,教师将学校的空地开拓为小菜园,在小菜园中分层种植不同的蔬菜。基于幼儿园现有资源的改造能简化活动步骤,帮助教师快速推进生命科学教育活动。
教师可带领幼儿共同收集生活材料,让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并相互讨论,教师适时向幼儿介绍植物的播种方法和动物的饲养方法。教师可以开设动物角,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选择正确的食物饲养小动物,如乌龟、兔子、蜗牛等。通过对动物的进食状态、繁殖现象、睡眠状态和排泄状态的观察,幼儿可以了解动物习性,掌握基本的动物饲养技能。教师挖掘生活化资源能为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素材,使幼儿可以直观观察生命科学现象,帮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展开学习,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巧用微课,创新生活化教育模式
教师可观察幼儿生活,找到其感兴趣的事物,应用到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在选择活动教育模式时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微课生动地呈现科学内容。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觀察发现,幼儿对鸡蛋较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践行《指南》精神,笔者选择孵蛋作为生命科学教育的活动素材并设计实践活动。笔者利用微课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小鸡孵化的全过程,使其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力量,锻炼幼儿观察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幼儿家长发送微课课件,让家长明白生命科学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家长对活动的重视和了解。首先,家长和幼儿共同填写孵蛋计划调查表。其次,幼儿园提供孵蛋器,组织幼儿展开“21天见证奇迹”科学探索活动。活动进行时教师可积极引导幼儿,使其对生命产生期待,让幼儿将孵蛋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幼儿不但能亲眼观看生命成长的过程,而且能展开思考,对生命发展形成全新认识。最后,幼儿感受了鸡蛋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发生的变化,体会到生命孕育过程的美好与神奇,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爱心。教师可记录活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程,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让幼儿感受生命成长蕴含的无限可能,体会发现知识的喜悦,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切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从中找寻灵感,及时将幼儿接触的社会、生活等元素引入幼儿教育。例如,虽然很多幼儿不理解病毒、疫情是什么,但是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如不能出去找小朋友玩,需要戴口罩以及及时洗手、消毒等。教师可以从生命科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养成健康习惯,培养幼儿乐观心态。据了解,一些学校组织幼儿教师设计绘本图册——《一个不能溜达的春节》《我是小战士》等,帮助幼儿理解病毒,乐观地应对疫情。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挖掘灵感,及时把握时代与幼儿教育的结合点,推进幼儿生命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巧妙地将生活融入课堂,创新教育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生命科学教育的辅助作用,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让幼儿对生命科学形成全新的认识,见证生命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成长。
(三)活动拓展,丰富生活化教育载体
教师可设计拓展活动,让幼儿用感觉器官观察生活,从家中挖掘元素,实现家庭与校园的交流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将信息传递给家长,与家长互动,增加家校黏性。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等,为生命科学教育注入家庭生活内容。这不仅贴近幼儿生活,唤醒幼儿社会意识,也是生命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基调,在生活中找寻灵感、资源,以此推进生活化教育。比如,观察萝卜活动可让幼儿观看各种萝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教师将萝卜切开,指引幼儿观察内部颜色,让幼儿品尝后说出萝卜的味道。通过观察、切割、品尝等方式,幼儿对萝卜的特点有了直观的感知。笔者在“果汁颜色丰富多彩”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橙子、葡萄、西瓜等,让幼儿猜想果汁的颜色,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果汁颜色不一定和果皮颜色一样。这些活动让幼儿对事物有了全新的理解,可以不断完善幼儿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在生命科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发挥幼儿园区域环境优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比如在幼儿园开辟“树叶书签”“叶子找家”等区域,让幼儿收集不同形状的叶子制作书签。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不同叶子的叶脉纹路进行观察,体会植物多样性特点,还可根据叶子寻找到对应植物,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完成实践任务。教师以活动为载体,向幼儿实施生命科学教育,可以使教育活动和幼儿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能培养幼儿感受生命、热爱科学和自然的品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使用新颖的教育模式,应用生活化素材,引领幼儿探索生命和科学的奥秘。教师还可设计区域活动,拓宽活动范围,充分运用生活化策略,辅助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