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兵家著作的发展
作者:胡晓文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战争史,哪怕是文化的发展也与战争的发展紧密相连。正如西方著名军事家斯宾格勒指出:“战争的精华不在于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1]中国古代文化在历史长流中其实也是在战争中塑造而来的 ,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历史阶段,战争会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摧毁旧文化并引导着新兴文化的诞生,进而推动中华历史文明的进程。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2]所以文学是作为客观实在的反映载体,战争也被文学所记载并认识,军事文学也因此诞生于世,兵家著作便是军事文学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各个时期的兵家著作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家著作有着独特的繁荣状况,笔者试就该时期的兵家著作的发展状况做一概括总结。
一、兵书的收录情况
兵家著作的收录状况往往记载于中国的史志目录中,而《汉书·艺文志》便是中国目前现存最早记录有关兵家著作的史志目录,其编撰者班固为了显示西汉藏书之盛的荣耀,便根据刘歆的《七略》改编成《汉书·艺文志》,其中便包括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总共有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关于兵家著作,在《汉书·艺文志》中便著录了五十三家兵书,合计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
《隋书·经籍志》是唐代官修的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著录的兵家著作共计一百三十三部,五百一十二卷,比《汉书》著录的还多八十部。魏晋南北朝时期恰恰处于这两部史志目录的成书中间,通过对比这两部史志目录对于兵家著作的记录,得出了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兵家著作收录的四种状况图表:
继承原有或部分兵书 新出的兵书 完全遗失的兵书 不知名、不知朝代的兵书《汉书·艺文志》:《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尉缭三十一篇》《吴起四十八篇》《太一兵法一篇》《司马兵法》三卷,齐将司马穰苴撰梁有《诸葛亮兵法》五卷《慕容氏兵法》一卷,亡《皇帝兵法》一卷,宋武帝所传神人书梁有《杂兵注》二十四卷梁有《太公六韬》五卷梁有《太公阴谋》一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梁有《黄石公秘经》二卷梁有《太公杂兵书》六卷梁有《太一三宫兵法立成图》二卷《黄石公三略》三卷,下邳神人撰,成氏注梁又有《黄石公记》三卷,《黄石公略注》三卷《黄石公三奇法》一卷梁有《兵书》一卷,《张良经》与《三略》往往同,亡《兵书接要》十卷,魏武帝撰梁有《兵书接要别本》五卷又有《兵法接要》三卷,魏武帝撰《兵书略要》九卷,魏武帝撰梁有《兵要》二卷《黄帝复姓符》二卷,许昉撰《魏武帝兵法》一卷梁有《魏时群臣表伐吴策》一卷,《诸州策》四卷《兵林》六卷,东晋江都相孔衍撰《武林》一卷,王略撰《黄帝问玄女兵法》四卷,梁三卷《梁主兵法》一卷《梁武帝兵书钞》一卷《梁武帝兵书要钞》一卷《玉韬》十卷,梁元帝撰《兵书要略》五卷,后周齐王宇文宪撰《兵书要术》四卷,伍景志撰《兵记》八卷,司马彪撰。一本二十卷《兵书要序》十卷,赵氏撰梁有《杂兵书》八卷《军胜见》十卷,许昉撰《戎决》十三卷,许昉撰《阴策》二十二卷,大都督刘祐撰《战略》二十六卷,金城公赵煚撰《金海》三十卷,萧吉撰《杂撰阴阳兵书》五卷,莫珍宝撰梁有《辟兵法》一卷梁又有《黄帝出军杂用决》十二卷《风气占军决胜战》二卷,太史令吴范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公孙鞅》二十七篇《范蠡》二篇。越王勾践臣也《大夫种》二篇。与范蠡俱事勾践《李子》十篇《缍》一篇《庞愋》三篇《儿良》一篇《广武君》一篇。李左车《韩信》三篇《楚兵法》七篇。图四卷《孙轸》五篇。图二卷《繇叙》二篇《王孙》十六篇。图五卷《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名无忌,有《列传》《景子》十三篇《李良》三篇《丁子》一篇《项王》一篇。名籍《神农兵法》一篇。《封胡》五篇。黄帝臣,依托也《力牧》十五篇。黄帝臣,依托也。《鳺冶子》一篇。图一卷《鬼容区》三篇。图一卷。黄帝臣,依托《地典》六篇《东父》三十一篇《师旷》八篇。晋平公臣《苌弘》十五篇,周史《别成子望军气》六篇。图三卷《辟兵威胜方》七十篇《鲍子兵法》十篇。图一卷《伍子胥》十篇。图一卷《公胜子》五篇《苗子》五篇。图一卷《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护军射师王贺射》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剑道》三十八篇《手搏》六篇《杂家兵法》五十七篇《蹴鞠》二十五篇《兵法序》二卷,亡《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太公金匮》二卷《太公兵法》二卷《太公伏符阴阳谋》一卷《太公三宫兵法》一卷《太公书禁忌立成集》二卷《太公枕中记》一卷《周书阴符》九卷《周吕书》一卷《黄石公内记敌法》一卷《黄石公五垒图》一卷《黄石公阴谋行军秘法》一卷《大将军兵法》一卷《黄石公兵书》三卷《兵书要论》七卷,亡《三宫用兵法》一卷《兵林》一卷《黄帝军出大师年命立成》一卷《玄女战经》一卷《秦战斗》一卷《黄帝蚩尤风后行军秘术》二卷《黄帝兵法孤虚杂记》一卷《鬼谷先生占气》一卷《金韬》十卷《军令》八卷,《金策》十九卷《兵书》七卷《兵法》五卷《杂兵书》十卷《三家兵法要集》三卷《戎略机品》二卷,亡《大将军》一卷《杂兵图》二卷《兵略》五卷《阵图》一卷《阴策林》一卷《承神兵书》二十卷《真人水镜》十卷《兵书》二十五卷《对敌占风》一卷《兵法风气等占》三卷,亡《对敌权变逆顺》一卷《兵法权仪》一卷《六甲孤虚杂决》一卷《兵书杂占》十卷《兵法》三卷《虚占》三卷《京氏征伐军候》八卷《兵书杂历》八卷《兵书内术》二卷《兵法书决》九卷,阙一卷《军国要略》一卷《兵法要录》二卷《用兵撮要》二卷《用兵要术》一卷《用兵秘法云气占》一卷《隋书·经籍志》:《孙子兵法》二卷,吴将孙武撰,魏武帝注。梁三卷《孙子兵法》二卷,吴处士沈友撰又《孙子八阵图》一卷。亡《吴孙子牝牡八变阵图》二卷《续孙子兵法》二卷,魏武帝撰《孙子兵法杂占》四卷《孙子兵法》一卷,魏武、王凌集解《孙武兵经》二卷张子尚注《钞孙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贾诩钞梁有《孙子兵法》二卷,孟氏解诂《吴起兵法》一卷,贾诩注《尉缭子兵书》一卷《黄帝太一兵历》一卷《太一兵书》一十一卷
《对敌权变》一卷,吴氏撰梁有《黄帝夏氏占气》六卷梁有《孙子战斗六甲兵法》一卷。梁有《兵法遁甲孤虚斗中域法》九卷梁有《兵法日月风云背向杂占》十二卷《兵法三家军占秘要》一卷,李行《杂匈奴占》一卷,汉武帝王朔注梁有《推元嘉十二年日时兵法》二卷梁有《骑马都格》一卷梁有《术艺略序》五卷,孙暢之撰《围棋势》七卷,湘东太守徐泓撰《围棋九品序录》五卷,范汪等撰《围棋势》二十九卷,晋赵王伦舍人马朗等撰建元永明《棋品》二卷,宋员外殿中将军褚思庄撰天监《棋品》一卷,梁尚书仆射柳恽撰。亡东宫撰《太一博法》一卷梁有《大小博法》一卷《投壶变》一卷,晋左光禄大夫虞潭撰《投壶道》一卷,郝冲撰《象经》一卷,周武帝撰《博塞经》一卷,邵纲撰《棋势》十卷,沈敞撰《棋势》十卷,王子冲撰《棋九序录》一卷,范汪等注《棋后九品序》一卷,袁遵撰《围棋品》一卷,梁武帝撰《棋品序》一卷,陆云公撰《棋法》一卷,梁武帝撰《弹棋谱》一卷,徐广撰《二仪十博经》一卷《象经》一卷,王褒注《象经》三卷,王裕注《象经》一卷,何妥注《五家兵法》一卷《气经上部占》一卷《天大芒雾气占》一卷《五行候气占灾》一卷《乾坤气法》一卷《对敌占》一卷《杂占》八卷《逆推元嘉五十年太岁计用兵法》一卷《兵杀历》一卷《马槊谱》一卷《骑马变图》一卷《马射谱》一卷,亡《棋势》四卷《齐高棋图》二卷《棋品叙略》三卷《杂博戏》五卷《投壶经》一卷《皇博法》一卷《投壶经》四卷,《击壤经》一卷。亡《棋势》八卷《棋图势》十卷《象经发题义》一卷《黄帝兵法杂要诀》一卷《老子兵书》一卷《吴有道占出军决胜负事》一卷
从上述图表看,魏晋时期能继承《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兵家著作是比较少的。即使继承的兵家著作也有或多或少的篇目遗失,例如《汉书》中《吴孙子八十一篇》在《隋书》变成了《孙子兵法二卷》,古代兵家著作的遗失问题非常严重。但是这个时期有作者之名、有明确成书时代的新晋兵家著作也不在少数,可见魏晋时期也是兵家著作繁荣的阶段。
二、兵书的注、集解、钞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分裂时期,各地军阀裂土称王,相互攻伐,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战争广泛的实践性让兵家著作获得较为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战争的频繁,许多军事将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兵书,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身的战争经验对前人的兵书进行再解析。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家著作发展除了著录新书外,也开创了兵家著作的另一种形式:注。曹操可以说是目前已知最早为兵家著作作注的人,曹操十分喜爱读《孙子兵法》,因为孙子重诡道,曹操用兵也是以诡诈见长。由于当时的世人对于《孙子兵法》未能进行训释,曹操便为其注,在其所注《孙子兵法序》中有言:“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3]《隋书·经籍志》记载的《孙子兵法》二卷、《孙子兵法》一卷以及《续孙子兵法》二卷[4]等就是由曹操所注,同时曹操也曾撰《孙子略解》,并撮取诸兵家精华,著《兵书接要》,更集自身经验,著《孟德新书》十余万言,可惜除《孙子略解》外,其他均已失传。
除了曹操,也有许多人著有兵书或对兵书作注,其中就有诸葛亮和贾诩等人。《隋书·经籍志》称,“梁有《诸葛亮兵法》五卷”以及“贾诩注《吴起兵法》一卷”[5]等。在《隋书·经籍志》的一百三十三部兵书中,有作者的注九种,集解的有十四部,注和集解的兵书数量加起来占据了总记载兵书的17%。
这种兵家著作的新形式除了因为战争的频繁性外,也跟魏晋时期的风气有关。魏晋南北朝的上流人士并不热衷武功,注重的是“清流”,所以当时著录兵书的人基本是以武功起家的君主或者武将,例如《隋书·经籍志》记载的《梁武帝兵书钞》一卷,《梁武帝兵书要钞》一卷,《玉韬》十卷、梁元帝撰,《兵书要略》五卷、后周齐王宇文宪撰[6]等,便是由有武功霸业的君王所撰写。
三、兵书的校订
大型规模的古籍校订是历代统治者重视的功业之一,以体现其文治武功的帝王之业。汉代共有四次大规模的兵家著作整理。第一次是汉初张良和韩信的兵书整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7]第二次是汉武帝时期命人对中国古代的兵书进行整理,如《兵录》,在《汉书·艺文志》中写道:“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8]可惜最终却是“犹未能备”。到了汉成帝时期,一批优秀的学者在皇命之下对皇家图书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及校雠,其中就有兵家著作的整理,刘向刘歆父子分别著录的《别录》和《七略》都有对兵书进行单独的分列和整理。东汉后,班固所编写的《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便是两汉时期对于兵书的最后总结。
虽然魏晋南北朝战争不断,却也有过短暂的和平时期。这时期的一些皇帝命文人仿效西汉刘歆,全面校订天下群书,借助和平时期对中国古代的典籍进行收集整理,其中也包括对历朝历代的兵家著作进行收集分类,如下:
荀勖所编纂的《中经新簿》分天下群书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其中兵书、兵家之类便被记录在了甲部。
李充的《晋元帝时书目》继承了荀勖的分类方法,也分天下群书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只不过交换了荀勖分类中的乙部和丙部,兵书、兵家之类仍被记录在了甲部。
王俭的《七志》不同于李充和荀勖的四分法,他以七分法的形式,分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兵书单独占据了一部分。
阮孝绪《七录》与王俭的《七志》同样采用了七分法,分为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术技录,文集录,佛录,道录。其中的子兵录收子书、兵书。
四、结语
综合以上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家著作没有大规模继承前朝的兵家典籍,而是创作了许多属于该时期的兵家著作,同时也出现了为兵书作注、集解、钞的新形式,更对所有的兵家著作进行了多次的整理校订,为中华的兵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注释】
[1]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陈晓林译:《西方的没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曹操:《孙子略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5]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7]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8]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