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交通变迁 铺就阳城经济发展“腾飞路”
大律师网 时间:2019-10-18
导读: 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从出行基本“靠双脚”,到现在的“抬脚上车”;从曾经的交通闭塞、偏远落后,到如今的畅通无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阳城县道路交通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从出行基本“靠双脚”,到现在的“抬脚上车”;从曾经的交通闭塞、偏远落后,到如今的畅通无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阳城县道路交通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乡公路宽阔平稳,农村公路阡陌交错,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阳城县的公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成为阳城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初期,阳城县有县乡公路10条268公里,路基仅宽5至6.5米,路面全部是砂土路面,农村道路普遍为羊肠小道,人们出行基本靠双脚。20世纪80年代,阳城县人民持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义务修路运动,对原有的县乡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阳城县县乡公路的等级和里程都有大幅度提升。20世纪90年代,阳城县开始对主要县级公路进行路基路面改造,阳云线、阳杨线、壁索线、八芹线等县公路相继铺筑了沥青表处路面,阳城县的乡村公路里程也在不断增加。1997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的建设目标。自1998年开始,阳城县县乡公路进一步改扩建,原有的三、四级公路陆续改造为二、三级公路,整个县乡公路的等级在不断提高。
进入21世纪后,阳城县积极响应省市两级号召,先后启动了“村村通”水泥路全覆盖和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仅2003年一年就新建村村通水泥路里程742.23公里。2004年,随着岳庄至寨岭和董封至横河公路改造工程的完成,阳城县17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2007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极大地解决了山区百姓的出行难问题。自2007年开始,阳城县公路建设以“骨干连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为原则,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目前,阳城县道路交通基本形成了以“高速路、出境路、县乡路、农村路、旅游路”为骨架的县域交通网络系统。
2018年,阳城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92公里,是1949年51公里的 49倍,公路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达126.6公里。高速公路现有2条53公里,省级公路2条91公里,旅游公路4条390公里,县乡村三级道路865条1958公里。
70年的交通建设之变,铺就着阳城县经济发展腾飞之路。70年间,历届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把发展交通事业、加快路网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高速公路、铁路从无到有,晋韩公路、晋阳高速、晋侯高速、侯月铁路建成,使阳城县与周边地区商品贸易、人员往来脉络更加通畅。“太行一号”风景道、阳蟒高速、阳礼立交桥、通用机场即将建成,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阳城县的公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将为阳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