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诗海酒典|凉州诗词中的酒文化 (作者:韩爱丽 栏头署书导读 惠民 乔杨

2024-11-25 19:47 《飞天》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酒业经济 > 大国美酒 > 诗酒大国 > 诗海酒典 >

打印 放大 缩小






凉州诗词中的酒文化

 
飞天》杂志 2009年18期 

 

作者:韩爱丽
 

中国历来是酒的国度,酒文化源远流长。所以,酒自然也就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意象。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甫、杜牧都有许多脍炙人口有关酒的诗作流传百世。有诗言:“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诗中写出了唐代酒中八仙与酒的不解之缘。

历代的酒诗颇多,诗人们借酒酝诗,抒发情怀。得意奋发之时,酒情热烈,诗情豪放:“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失意落魄之时,借酒浇愁,抒发郁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话别之时,更是以酒饯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酒,送去对友人的不舍和关爱,更是暖和了西去故人凄凉寂寞的心;身处异乡之时,那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便在诗人的酒樽中发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事长向别时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之日,对月饮酒,思念亲人。最终酒使诗人的那份思念得以升华。

在这些写酒的诗词中,以凉州为背景的为数不少。凉州,古丝绸之路重镇,即今甘肃省武威市,为西汉时设置,是汉武帝十三刺十部之一。后来又成为河西地区和西部边塞的代称。西域自古民族杂居,商贸、文化交融,不仅是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富庶之地,还是个歌舞之乡;是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汇融、传播和辐射之地,由此形成了古凉州文化。曾几何时,有大批立志边塞、以求功名的豪侠志士云集此处,骚人儒士更是在此泼墨挥洒,于是产生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凉州诗词,以其独特的风姿丰富了凉州文化。而凉州酒诗中,写葡萄酒的更是美不胜数。据《史记》记载,自公元前137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种子和酿酒技术,从此葡萄开始在河西地区种植。到唐朝,由于疆土扩大,文化繁荣,饮酒取乐不再仅仅是王公贵族的独享,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喜欢品酒享乐。这对葡萄酒文化的发展起了大大的奠基作用。这些诗词中,有写边塞风情、乐舞之乡的繁荣壮美的;有写怀才不遇的郁郁寡欢和离乡置身边塞战场的凄苦悲凉及思乡之情的;也有写仁人志士心系边塞,忧国忧民情怀的。

一、繁华凉州 歌舞升平

所谓“凉州”,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寒凉需温暖调和,此为何物?惟有杜康。自此凉州自然成为酒都。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域和中原之间架起了桥梁,文化经济的交流和碰撞,使社会日趋繁华。文人笔下的诗词歌赋中的国泰民安、纵情享乐乃至安逸祥和溢于言表。这种普天太平的景象反映于诗词中,与酒交融,举国上下齐杯同庆,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满足,折射出西域人民的安乐。如唐代边塞诗人参岑的《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这是一首抒情小诗。春色初临的凉州城,戏玩沽酒的画面,烘托出边塞的安宁和人民的安和。作者的乐观和开阔只从“戏问”二字中自然流露。春色美景如汩汩溪流滋润作者心扉,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气象,国富民乐。作者当年戍边之时还有这样的诗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写出凉州七里十万家的繁华气派,歌舞升平,使人从侧面感受到大唐的时代气息。

参岑还有一首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笸罗。”唐代元稹的《西凉伎》也说:“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酿当前头。”歌舞音乐,八珍九酿,好一派太平盛世的气象。

清代张澎有《凉州葡萄美酒》两首:

(一)

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

不愿封侯悬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

(二)

大好红醪喷泉香,滃滃入口洗愁肠。

琵琶且扰弹新曲,高调依然在西凉。

“倾囊”“不愿”可见人们对于葡萄美酒的钟爱。一个“洗”字道出这个汇聚奇珍、歌舞升平,充斥异域情调的西凉带给人们无限的安逸和快乐。

二、边塞军旅 激越苍凉

众所周知,古凉州也造就了一大批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歌主要反映边界的战争生活,主张以诗歌反映边塞独有的风土景致,描写戍边战士凄苦的军旅生活,讴歌边塞战士激昂的战斗精神和从军报国的雄心。清王作枢有《过凉州》一首:

白石黄沙古战场, 边风吹冷旅人裳。

琵琶不唱凉州曲,且进葡萄酒一觞。

到了近代则有于右任先生的《河西道中》:

山川不老英雄逝, 环绕祁连几战场。

莫道葡萄最甘美, 冰天雪地软儿香。

“白石”“黄沙”“战场”“边风”“吹冷”,如此苍凉恶劣的环境气候,这正是边塞独有的景象。一杯葡萄酒驱走了一切的苦楚,以苦为乐,苦中作乐。这不就是作者所要赞扬的戍边战士不畏苦难的战斗精神吗?《河西道中》是于右任先生携友由兰州赴敦煌途中所作。美酒甘醇,软儿梨香甜,消去了长途的劳顿。

明张恒的《凉州词》曰:“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清代张翙的《凉州怀古》也有这样的句子:“马肥苜蓿边氛净,人醉葡萄夜宴开。漫说汉皇启疆日,青磷白骨不胜哀。”怀古忆旧,壮志满怀,报国安边的理想令人钦佩。

至于将士的思乡之情,我们也可在诗人笔下略见一斑:“十年画省尚书郎,荏苒霜华两鬓苍。不断西风吹出塞,无边明月照思乡。葡萄却醉凉州酒,藜烛虚摇汉阁光。几对朔云心欲折,宾鸿千里日南翔。”这是出自清代诗人许荪荃的《凉州》。边塞疆场的日子岁岁年年,两鬓霜华之时,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是与日俱增。月缺月圆,无奈满腔的思恋在醉酒之时寄于明月,捎向远方的家乡亲人……

三、心系边塞 忧国忧民

爱国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学史上借酒言志的诗词也广为流传。最为耳熟能详的要数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仅十字,字字值千金。平铺直抒的现实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贫困潦倒的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痛恨,对这种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抨击溢于言表。而在西凉酒诗中最能折射出诗人拳拳情怀的莫过于唐代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的苍凉,战场的艰苦,此情此景之下,“葡萄酒”“夜光杯”对将士们而言是多么的诱人。欢欣之时,举杯欲饮,孰料那琵琶声响不为助兴,却为催战。可谓大为扫兴。出乎意料的是,后两句,作者将笔锋一转,尽显将士们临危不惧的坦然。短短四句诗,描写的是阵前饮酒的场景。明知此去一战,前途未卜,可将士们依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表现了高昂的爱国情感。堪称千古绝唱。这首诗是古代边塞诗中的魁首,更成为中国酒文化的象征。

同时期的李端以细腻的笔触曾在《胡腾儿》中有这样的描绘:“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却如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胡腾”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本诗写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年轻人。代宗时,河西一带被吐蕃占领,原杂居于此的不少胡人沦落异乡,卖艺为生。诗中通过对歌舞场景的描绘,表现各民族的友好互爱,表现广大民众对流离失所的胡腾的深切同情,也深寓对中唐国事的感慨。胡腾儿醉步曼妙的表演引人入胜。收尾“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意在言外,写对胡腾儿的同情,更暗含对中原藩镇割据,唐朝边事失利的叹惋。

众人皆知的清朝虎门销烟领袖林则徐有这样的诗作——《注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送我凉州十里程,自驱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拟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厚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这是林则徐于1842年被贬官发配伊犁途中所作。贬职发配,再加上“薄笨短辕”,心情定不快,但有友人子茂相伴,且是“高谈痛饮”,所以一路上心情颇佳,那笨重的车也觉轻快了。末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梦境中隐约听到东南沿海的战炮声。可见诗人对东南战事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此丰富的葡萄酒文化的记载,全部出自河西凉州地区,凉州不愧为中国葡萄酒的摇篮。

愿凉州酒诗并那些灿烂的乐舞、戏剧、书法、绘画和饮食文化一样引人瞩目,愿凉州酒诗同驰誉世界的铜奔马、绚丽多彩的彩陶和贵为国宝的西夏碑一同为博大精深的凉州文化增添光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