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村庄深改|富了百姓 美了村庄——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的生态发展实践(记者 谢巍娥

2024-09-20 18:35 《当代贵州》杂志  主页 > 村志 > 大国名村谱 >

打印 放大 缩小






富了百姓 美了村庄——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的生态发展实践


 
当代贵州》杂志 2020年17期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谢巍娥

从2009年至今,贵州有35个村落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怎样建设生态乡村,打造美丽家园?尽管每个村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近日,记者走进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一探究竟。该村于2014年入选“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如今已成为生态富民的样板村落。2018年,舍烹村人均纯收入1.67万元。

清晨6∶30,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舍烹村醒了。

“嗡”的一声,扩音器开了。山顶上的大喇叭“清清嗓子”,《茉莉花》悠扬的旋律准时响起,流淌在小村的早晨。

舍烹村以自己的方式,打开了新的一天。

披了件外套,陶永川出了门。当了7年村支书,每天头一件事,就是去村里转转。

路上尽是生面孔——乡村游的外来客,晨炼的、爬山的、等车的,认识不认识都点头道早。

倒回去5年,村里很少有生人。别说外人,本村年轻人都快走光了。

这里是六盘水普古乡娘娘山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所在地。这个474户1454人的小村,7年前还穷得叮当响。

地少、闭塞,以前舍烹村没富过。“靠种庄稼,到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700元。年轻人外出打工,外村姑娘不愿嫁到舍烹村来。”村支书陶永川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康养旅游等生态经济,逐渐实现华丽转身。

现在,全村有16个农家院、小轿车170多辆、摩托车600多辆。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7万元。

几只白鹭从头顶掠过后被一湾水库托住。

登山步道通向山顶,层层红叶间,错落着青砖白墙的乡村庭院。河水穿村,绕过一块巨石,石上“三变发源地”几个字,在晨曦中格外温润。

在村广场,记者遇到正在晨跑的村民代江华,他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每天晨跑8公里,雷打不动。他说,这里早上空气好,非常适合锻炼身体。

据说,村里像代江华这样坚持晨跑的村民还有很多,既有80多岁的老人,又有90后的小年轻。健康生活的理念和习惯,在村里变得越来越流行。

上午9点刚过,村民张松的超市开始聚集老老少少的村民。几年前,村子里买个日用品都要到附近的乡镇上,现在,一个中型超市就开在景区里面,需要什么随时都买得着,很是方便。

张松的超市2015年开始营业,规模有120多平方米。旺季一天营业额3至4万元,一年下来,毛收入都有40多万元。

妻子在旅游公司的索道站收银,母亲在旅游公司做环卫工。家里还经营着一家乡村旅馆,有10间房17张床位,年收入10多万元。他家土地流转10多亩,每年固定收入3000多元。

张松说,以前在外面打工,看到村里发展好了,来的人多,决定回家乡做生意。现在村里环境好,生活富,都是买菜买米吃,过上了城市人的悠闲生活。未来,他还想再建栋房子,把旅馆、超市都纳入,实现一体化发展。

2013年年底,机遇来了。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批,普古乡借助这个东风,推出乡村旅游、绿色生态发展。当时,景区建设就锁定在舍烹村。

旅游能增收,乡亲们却不买账。

“因为吃过亏。之前村里也有几户搞过以食宿为主的农家院,最后只剩两家。为啥?不挣钱。一家一户,小打小闹,低价竞争。3天两宿7顿饭,每人120元,忙活几天,挣不到几毛钱。”村民谭查说,“村里脏乱差,价格稀烂贱,饭菜热辣咸。贵倒是不贵,条件不理想,客人也不乐意,慢慢就没人上门了。”

老路行不通。乡村游,必须改。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是建民宿酒店,外来人投资经营,村民挣个租金;二是提升农家乐,依托农家院,农民经营、农民致富。

舍烹村选了第二条。

今年37岁的谭查是村里的农家乐经营者,以前她和丈夫在沿海地区打工,2016年回到家乡创业。在家门口开农家乐既能挣钱,也方便照顾老小,日子过得顺心如意。

农家乐主营炒菜、火锅、烤鱼,除去家里人看店,还请了两三个员工,旺季时还要让亲戚上阵帮忙。现在平均每天10多桌,一个月毛收入4—6万元,全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谭查笑着说,开业第一个月时客源少,后来靠口碑吸引了不少客人,如今老顾客越来越多。

现在,舍烹村共有10多家农家乐,生意都不错,云南、重庆的客人尤其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民增收是第一位的。只有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最终促进乡村振兴,游客和村民双赢,改革才有意义。”娘娘山管委会书记彭侦说。

2013年,舍烹村成立娘娘山农业旅游开发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土地21800亩发展产业。

美丽如画的舍烹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谢巍娥 摄)

公司采取企业每年固定保底分红的方式让农户年年有利润。同时,农户被公司反聘为固定员工,参与生产和管理。目前有340个农民成为固定的企业管理人员,工资从2200到3500元不等,解决就业岗位达4000个。

特色农业以刺梨、猕猴桃、蓝莓、红豆杉为主导,同时种植杨梅、石榴、车厘子、碧桃、雪梨、湿地生态植物等。

此外,公司还带动养殖猪5000头、土鸡20万羽,建10000亩以上科技示范园,配套发展特色水果及肉类产品深加工。

如今,舍烹村一栋栋酒店拔地而起,一家家农家乐开起来了,一个个乡村旅馆势如春笋,家家户户都搭上了生态旅游致富快车。

村支书陶永川介绍,全村规划建设了500张床位,分散在各户家中。每到夏秋旺季,床位供不应求。陶永攀在家中仅布置了6张床位,一年就可以增收3—4万元。

娘娘山景区所辐射的8个村建成特色农家餐馆、农家乐、农家超市共90余家,建成停车场4个、车位1000余个。正在建设温泉洗浴中心、天生桥彝风古文化等项目。

景区形成了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会务培训、餐饮住宿、民族文化开发等8种产业为支撑的“村村一产业,寨寨有风光”的产业循环发展快车道。

夜幕降临,村委会广场传来一阵欢快的舞曲声,走近一看,近10名妇女在踩着舞步、挥着手臂,开心地跳广场舞,和城市公园里的广场舞并无二致。

溪水淙淙流淌,六车河穿寨而过,清澈透亮。公园管理处主任郭应随手捧起一口溪水喝下:“可甜了!这么好的山山水水,我们子子孙孙都得用心保护。”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