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村庄深改|源自普古乡舍烹村的“三变”模式 助推盘县水土流失治理及脱贫攻坚(作者:胡 彬

2024-09-20 18:26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  主页 > 村志 > 大国名村谱 >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三变”模式助推盘县水土流失治理及脱贫攻坚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 2017年7期 

 

作者:胡 彬

(盘县水务局,贵州 盘县 553537)

 

 

“三变”;产业脱贫;水土流失治理;盘县

发源于贵州省盘县普古乡舍烹村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因其能整合农村各种分散的资产、资金、资源等要素投入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而深受社会各界青睐,并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认可。介绍了舍烹村“三变”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在盘县的推广应用效果,对治理过程中因资金短缺造成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是对农村股份制合作模式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因其能整合农村各种分散的资产、资金、资源等要素投入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而深受社会各界青睐,并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认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分明确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2017年3月10日晚20:15,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首播了电影《三变》。

1 “三变”的来源

“三变”改革模式发源于贵州省盘县普古乡舍烹村。2012年前,舍烹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50元,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2012年,舍烹村在外创业人员陶正学怀着一个“帮富、领富、带富”愿望,毅然决然带着在外创业挣来的资金回到家乡,先后发起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银湖合作社”)、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娘娘山旅游公司”),至当年8月,舍烹村及周边水坝村、新寨村、播秋村等8个村,以及水城县花戛乡、顺场乡、龙场乡的10个村共1 453 hm2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入股期限30年,共有6 128户农民成为银湖合作社股东,股东中有贫困户2 352户、贫困人口5 913人。从2012年9月到2013年6月,还有465户村民通过现金股成为银湖合作社的股东。2013年以来,娘娘山旅游公司根据景区发展规划,通过合作方式吸纳舍烹等8个村生态林、水域、湿地等集体资源共5 667 hm2入股娘娘山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产业,涉及3 105户8 875人,其中贫困户1 118户、贫困人口2 189人。对投入到本村的财政扶持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变为村集体所有,以市场化股权投入的方式参股进入产业园区中。将资源变资产入股,实现了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使群众增收的渠道多了起来。

通过推行“三变”改革,舍烹等18个村的1 453 hm2坡耕地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发展以刺梨、蓝莓、猕猴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实现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重大转变。目前,盘县境内的8个村年人均收入达14 600元以上,同时带动了这8个村1 595户共5 455人通过资金和土地入股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人均增收在2016年达到12 200元以上,有2 18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增收脱贫。

2 舍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三变”融合的成效

盘县在2014年将贵州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舍烹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三变”融合,通过“三变”,盘活了农村资源、集聚了发展要素、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治理,舍烹小流域森林覆盖率由57.2%增加至69.3%,林草覆盖率由71.7%提高到83.7%,刺梨、蓝莓盛产期年产值将分别达到52.6万和135.0万元,流域内将有684户2 646人脱贫致富。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1)项目设计与娘娘山园区规划相结合。为充分利用园区土地,在125.3 hm2坡耕地、86.4 hm2荒山荒坡上因地制宜栽种了刺梨、蓝莓、水土保持林,与此同时,农户将坡耕地、荒山荒坡协议入股到合作社,使土地资源变成合作社资产。

(2)部分项目建设资金成为群众股金。流域内坡耕地、荒山荒坡通过项目资金种植了刺梨、蓝莓、水土保持林,坡耕地平均投入7 995元/hm2,荒山荒坡平均投入3 960元/hm2,项目资金投入按协议以农户土地面积计列为农户入股合作社资金,将项目资金变成农户入股股金。

(3)项目区群众通过土地、项目种植资金,以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拥有了股份,农民变成了股东,治理积极性高涨,治理事项也易于沟通。

3 “三变”模式助推盘县水土流失治理及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1)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全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合盘县山区自然生态,在坡耕地种植刺梨、核桃、茶、软籽石榴、红梨、元宝枫等87 440 hm2,使30.96万户94.11万人受益,其中贫困户5.64万户共13.86万人,实现了农业人口和贫困人口全覆盖。

(2)大力推进了农业园区建设。近来年,盘县按照“园区建产业、产业促园区”的要求,切实抓好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布局优化、农旅融合发展、精品加工配套等工作,全县在建农业园区15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5个。

(3)成立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变”的前沿阵地。2016年,新组建村级合作社(公司)504个,农户入社率达78.05%,贫困户入社率达90.08%;农业产业合作社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者、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在“三变”中地位突显。

(4)五大县级平台公司牵头发展农业产业,避免了农业合作社成为空壳。县级五大平台公司按照农业产业规划,负责各自特色农业产业的资金、技术和后续保障,为盘县农业产业项目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保障。

对盘县而言,坡耕地既是农业产业脱贫的主战场,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通过“三变”改革把生态扶贫工作做实、做出成效,极大地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变”改革对盘县乃至全国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4 工作建议

近年来,借鉴舍烹村的实践和经验,盘县大力推进了“三变”改革,在坡耕地等水土流失区域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生态产业扶贫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和产业脱贫步伐。但受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未能形成等突出问题制约,绝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治理效益也有待大幅度提高。基于此,建议如下:一是国家实行回补政策,即对没有国家资金投入但已开展治理的地区,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验收,治理达标的国家以县为单位进行一定的资金回补,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二是尽量将国家资金用于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综合防护体系建设;三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稳定资金投入。

(责任编辑 张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7)07-0012-02

胡彬(1973—),男,贵州盘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2017-04-05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