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好见解|张大卫: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2024-03-01 09:17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官网  主页 > 位置 > 园区 >

打印 放大 缩小





张大卫: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发布时间: 2024-01-04
本网讯  真诚祝贺“2023首届中国产业园区大会”隆重开幕!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找准方向和路径,明确任务、方法和措施,但最根本的是要找到并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而充沛的动力,装配上效能强劲的动力系统。如何将动力源系统化,这个重要任务,就落在各类的产业园区上。
 
我讲三点看法:
 
一、产业园区的历史作用
 
产业园区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各类的示范区、特殊监管区、产业集聚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等,它们小则为一个地方的增长提供了动力,大则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乃至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园区的历史性作用,归纳起来有四大方面:
 
一是区域开放的窗口,甚至是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是改革的试验田。
 
三是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四是城镇化发展的新空间。华夏幸福曾为产业园区建设创新了一种模式,它是把产业发展、园区发展和城镇化融合起来,称自己为产业新城运营商,既丰富了产业园区和城镇化发展的内涵,也开拓出了新的空间。
 
产业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存在的意义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已经超出了当时设立时的预期,于很多地方已成为开放程度最高,营商环境最优,资源配置效率最好,居民宜居宜业的制度高地、政策洼地和风水宝地。有些地方是政策洼地,但更多有些地方是制度高地,区域大一点的比如说深圳、浦东、苏州等等,小一点的比如说博鳌乐城生态健康医疗先行区、北戴河生命科学园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等,其在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都是非常突出的。郑州航空港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在引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全省结构调整升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国家后来又批了19个类似的区域。国家和各级政府当初设立产业园区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搞一些综试区、试验区来对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以及如何推动制度和管理创新提供一个测试的场景,其目的是通过测试,发现矛盾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习惯把这种测试称之为试错。现在从试错的结果看,凡是试的大体上都对了。为什么?因为我国的产业园区在发展中普遍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与国际规则标准对表对标,使国内的产业融入了全球化的大市场,参与了效率更高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带动了我们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是使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律得到尊重,打破了各种框框的限制,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
 
三是推动了政府监管创新,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社会生产的成本。
 
四是推动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使人才、技术、服务等要素,在配置和流动中发生了耦合效应或者叫乘数效应。
 
五是节约高效利用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规划资源,这方面的效果非常突出。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搞试验区和各种园区,能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环保资源、规划资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各地有很多创新,我们要认真加以总结。河南当年创造的“五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原则,我觉得现在仍然有生命力。当时在发展产业集聚区时,河南抓住国家进行土地第二次调查(二调)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将所有县域的空间规划进行了投影式垂直编制,实现了“五规合一”,即土地规划、生态规划(包括地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统一。所谓“四集”,就是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现在看这个理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河南在全省统一规划了180多个产业集聚区,现在省里统一把它们叫开发区,它们为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这些产业园区在各地经济增长中贡献了GDP,贡献了税收,贡献了新就业岗位,提供了强劲的新发展动能。
 
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上,产业园区的性质是应归于偏于地理经济、空间经济的区域经济呢,还是应归于部门经济特征突出的产业经济呢?我认为这两个属性都有,它既是区域经济的,也是产业经济的。区域经济是指生产力在特定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发展规律,它涉及到要素的配置与集聚规律,涉及到经济发展与国土、城镇、人口的规划与变动关系,涉及到不同区域的利益协调等等。从这个角度出发,园区经济天然或本质上就有区域经济的属性。产业经济看重的是企业、行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产业组织、产业联系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演进,是技术、工艺和配套服务条件的作用。目前,我们大量的产业园区里有正在成长发展的产业集群,是按供应链规律聚集的企业群体,是按服务配套供给和政府监管要求汇聚在一起的市场主体,它就是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中间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说它两大属性都具有。另外它为新经济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正是这一点,使我们把产业园区作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二、产业园区面临的一些新课题
 
目前,我国的产业园区大部分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这是和它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分不开的。对此,我试着归纳几点认识:
 
一是由于制度、规划和效率的约束,政府的政策性资源逐渐衰减,靠补贴、让利、划地、零地价、减税等等这样一些办法已难以为继。更多的政府资源要体现在制度创新和监管创新上,体现在优良营商环境的营造上。过去有企业是专门吃政府补贴的,吃政府零地价的,这个不少地方可能也上过当,吃过亏。还有企业钻政府政策的空子,它在这儿吃了补贴,换个地方又一个补贴,每年靠补贴他就获得很大的利润。有的企业先圈一块地,坐等土地涨价,然后再开发。这种情况也不能再搞下去了。
 
第二是众多产业园区面临信息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绿色化技术不断突破的挑战,如何开发应用追踪新技术,培育汇集更多的新生产要素,促进园区内企业及整个园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已成当务之急。
 
第三是基于产业链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低成本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发展起来的产业园区,面临产业变革带来的产业组织、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企业与市场关系的一些深刻变化和挑战。很多园区企业的传统供应链升级和新供应链塑造的压力很大。过去传统产业形成的传统供应链,现在面临新的变化,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产业的组织、企业和市场的各种关系都在网上,我们称其为平台经济。现在有些地方为园区招商时还强调企业必须落户园区、就业在园区、税收也在园区等等。但我们看浙江余杭区,它搞平台经济,结果它今年前十个月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700多亿。余杭是不管企业在哪,在全国各地都行,平台在我这就行。这就不再是原来的产业集群模式。供应链还涉及到金融、物流和各种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涉及政府服务,这样的网状结构和传统产业的链式结构就不一样了。我们要积极研究产业形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关系的变化,顺应科技革命引致的产业变革,使园区在不断蜕变中保持发展活力。
 
第四是产业园区的功能构建也面临着重塑和创新的艰巨任务。现在中央提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政治的理念,使各类园区发展的大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和政府对园区的要求已不同于既往,不再仅仅是节约土地和资源,搞一些改革开放的试点和一些窗口式的政府公共服务的样板。现在中央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等等,已不仅仅是需要搞若干小试点。这种新的战略背景的变化,它在内涵上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要构建外向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推进制度型开放。比如我们要参加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那么就要找一个地方进行测试,这个测试和原来那些改革试点的任务是不一样的,这完全是制度性的。另外像一些数字经济示范区、数字贸易示范区、数据跨境流动示范区,它们试的也是更深刻的制度型开放。二是要构建联通内外的双循环枢纽,保证国家供应链安全、畅通、可靠。它要求园区不仅仅是区域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或者是成长为城市新区,它要求园区成为保证国家供应链系统安全可靠顺畅的枢纽。一些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等就面临这样的一些任务。三是要继续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主义,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和通关便利化,需要各种各类的开发区、园区为国家在这方面多做一些积极探索。四是要支撑城市圈与城市群发展,促进相关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同城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以县域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现有的产业园区都要把这些任务承担起来。五是要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支持绿色、智能、数字化发展,培养区域发展的新动能。这是产业园区一个很重大的任务。产业园区要像发动机、引擎一样,把一个大区域的发展、结构调整升级带起来。六是要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和人才聚集,使产业园区成为城市真正开放的高地,人才聚集的洼地等等。它不仅仅要为园区自身发展服务,而是要为整个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总之一句话,产业园区要为区域发展提供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持续发展的动能,不断创造新价值,成为面向未来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源。
 
三、关于产业园区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产业园区在发展上有八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高度关注,并在规划、战略定位、目标设计、功能构建上进行调整。
 
一是要在继续完成国家规划目标和赋予的各项任务的同时,按照区域增长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价值定位,对园区进行全面考量和重新塑造,以使优质资源得到集约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是承担国家和所在地区、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配套进行新基建和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包括公共管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
 
三是培育和建设创新机制与创新平台,使园区的创新系统能够与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社会创新体系对接,并力争让他们成为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产业园区对各种创新资源的系统集成能力,使创新资源活力永不枯竭。
 
四是构建使园区产业集群和相关企业能够合作共生、共同进化的底层逻辑架构,引导园区实现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从而带动园区和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是顺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将园区过去基于硬件为主导、垂直分层的传统供应链系统,升级成以软件为主导包括技术、管理、网络等专业化分工合作的融合网状的供应链。重视金融服务、物流集成、人才技术支撑、产业协同等软能力建设,形成新的供应链集群。
 
六是建立“谷”的概念,重点营造和发展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生态营造和新生态的构建上。一些以“谷”为目标的产业园区,像动力谷、智能谷、数字谷、绿谷、汽车谷等要以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为载体,调整核心要素配置和连接机制,提升跨界融合,多网络接入、多实体互联、多功能集成和网状融合的能力。目前,产业正在向网状化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很迅猛,但它的核心要素已经在变化,已由发动机、变速箱、钢套、齿轮、底盘系统转向了电池、芯片、新驱动系统、材料、智能网联软硬件等等,它们已把汽车的传统产业链替代掉了。所以说,产业园区一定要注意新生态的营造。
 
七是推动政府管理包括监管和服务的创新,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外部生态,提升治理能力与水平,为园区在新时代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制度、政策、规划空间和要素上的必要保障。
 
八是加强业内的沟通合作和以案例宣介为主的学习培训。完善园区发展激励机制,建立起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园区考核和评价体系。
 
谢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张大卫
 
2023年12月21日 北京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